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THA,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假体位置,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切口长7-9 cm,平均8 cm;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2.1 min;术中出血量60-610 ml,平均210.5 ml;引流量60-640 ml,平均220.5 ml;输血量0-800 ml,平均318.2 ml。患者术后第2天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7.9 d。无1例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假体位置良好,髋关节活动度为优,Harris评分90-96分,平均92.1分。结论改良Watson-Jones入路是经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肌间隙显露髋关节,具有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几乎无后脱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以及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113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Gibson后侧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不会对关节的周围肌肉造成损伤,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与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则接受Gibson后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及大腿周径增加值、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及大腿周径增加值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优化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创伤,提升远期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接受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THA患者实施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和观察、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在术后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康复锻炼。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7.9d。无1例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个体化渐进式指导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使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恢复快、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杨业静  刘阳 《海南医学》2014,25(6):819-821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我院收治的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H组(38例)和w组(37例),分别经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切口长度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于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获得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w组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H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出现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或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和改良Watson-Jones入路均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满意效果,其中改良Watson-Jones入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式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口及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问、手术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平均8.9cm,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230~550ml.手术时间65~155min,平均95min,其中1例强直性脊柱炎及1例股骨头坏死移位、髋臼变形,因关节显露、松解困难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多数患者第3天扶拐下地行走,与普通术后对比有明显优势。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以最小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在拥有一定技术和相应医疗设备的医院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比较,改良Harding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经改良Watson-Jones入路的全髋置换术,并探讨其优点。方法:对Watson-Jones入路的手术切口、进路均做改良,从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的间隙进入,切断部分阔筋膜张肌,将阔筋膜张肌近侧部、臂肌保持为一体从髂翼前部外侧面剥离向外下方牵开,阔筋膜张肌远侧部、缝匠肌等向内侧牵开,使髋臼及粗隆的基底部得到充分显露。应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80例92髋,术后随访68例73髋,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平均4.1年。结果: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分,疗效满意。较传统术式,此入路损伤小,暴露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结论:经改良Watson—Jones入路行全髋置换术具有术野暴露好、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经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一种较理想的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在缓解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畸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Berger等将微创技术首次应用于人工THA,如今微创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得以广泛应用。其相对传统人工THA而言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低的脱位率和更快速的康复。THA是现代医学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包括髋关节直接前入路、髋关节后入路和慕尼黑骨外科入路等。文章主要对上述手术入路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回顾2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患者平卧位,经阔筋膜张肌与臀中、小肌间隙显露股骨头、颈及髋臼,实施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结果:采用此手术入路,平均手术时间90分钟,平均出血量约400ml,术中便于观察髋臼及股骨颈前倾角,不需切断任何肌肉,术后无1例出现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该入路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术中便于操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 整群选择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8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后外侧入路)76例,实验组(改良直接外侧入路)111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数的差别.结果 2组手术时间(65 min vs 61 min)、切口长度(11.2 cm vs 11.6 cm)、并发症(5.3%vs 7.2%)、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6.25 mL vs 46.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暴露、操作顺畅、对组织结构干扰小、破坏少,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敬敬  牛恒  王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39-3140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74例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和微创组(37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微创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微创组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均P<0.05)。与常规组比,微创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高(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微创前外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优化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SuperPATH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连续97例单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uperPATH入路(49例)或DAA入路(48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相关数据和围术期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明显优于DAA组,两组失血量、输血率和术后肢体长度差无统计学差异;SuperPATH组手术并发症较少。SuperPATH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HS评分均明显高于DAA组(P<0.05),术后1周的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6 h、12 h、1周的VAS评分明显优于DAA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式都有良好疗效。SuperPATH微创入路切口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短期HHS评分更高,手术并发症较少,可以提供满意的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在双下肢等长效果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初次单侧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中采用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84例采用X线健侧对照法(A组),67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法(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5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A组的手术时间[(107.32±12.01)min vs(94.56±15.39)min]较B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1.08±0.52)mm vs(3.79±1.54)mm]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两种方法中X线健侧对照法(A组)较克氏针定位法(B组)在下肢长度控制方面有更为精确的优势,但其术中所用时间较B组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情况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8%和89.5%,乙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总失血量指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创伤小,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