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父盂琳升先生,治医近半个世纪。中医理论着实,临床经验宏博。本文就斑衄性出血病的论活举例,以示先生学术之一斑。斑疹与鼻衄,中医系两种疾病。且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西医有诊为过敏性紫癜者,有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家父根据中医理论,统称为斑衄性出血病。历代医家对斑,衄论述甚多,或与“出血”合论,或“吐衄”合篇,大体认为病位在肺,虚实寒热皆可致之,而以火热居多。然家父所称之斑衄性出血病,多数为脾胃伤损、风火入血、火热郁毒,焚灼心肺、上犯清窍或外犯肌腠。其间,初期或有风热外袭而表现为皮肤红疹搔痒,或饮食不慎、湿毒入侵胃肠而发为下肢疹斑者,但其病机皆较短暂。在整个病程中,以肺脾俱虚、气阴两伤而火热入血、邪火留络者,最为多见。临证中湿浊内泛,毒侵肤络当选芳化消斑汤;风火入血。焚灼心肺当选凉血消斑汤;肺脾俱虚,气阴两伤当选并益消斑汤;元损络伤,正不摄血当选培元升血汤。  相似文献   

2.
“紫癜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血证内的肌衄或发斑的范畴.本病以四肢胸腹出现淤血斑点,大小不一,颜色先红后紫,反复发作,多兼有齿衄、鼻衄及大便下血等症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虽不高,但目前治疗仍感棘手。笔者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归脾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验巴保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较多见的疾病,中医属肌衄、血症、虚劳。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出血倾向多由血热而引起,故治疗上重于凉血清热以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慢性型多因气血亏虚所致,治以益气摄血为主,方用...  相似文献   

4.
熊曼琪 《山西中医》1989,5(6):12-14
紫癜一般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均属中医血证范围。本文指出紫癜的治疗,首先要止血,宜针对寒热的属性不同及上下的部位有别,分别使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犀角地黄汤、泻心汤或黑地黄汤等。血止后还可反复不愈,故需继续巩固治疗,并注意宁血,诸如避免辛燥之品,消除诱发因素及过敏因素等。病后体虚,宜补益,或补脾、或补肾、或脾肾双补,随证而异。  相似文献   

5.
梁贻俊 《新中医》1991,23(6):43-44
“紫斑”是指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为临床特征,常伴有鼻衄、齿衄、舌衄的一种疾病。它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肌衄”“发斑”、“葡萄疫”、“阴阳毒”等范畴。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虽均为  相似文献   

6.
小儿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属西医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范畴,临床可见紫癜、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等症状。江苏省名中医严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小儿紫癜进行分期辨治:紫癜急性发作期多因风热邪毒,侵犯营血,迫血妄行,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止血为先;缓解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多因小儿先天不足,脾不统血,余邪内伏所致,治疗以健脾益气、摄血活血为要。此外,瘀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故治疗全程应注重活血止血,兼证兼治,加减变通。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紫癜属中医学肌衄范畴,肌衄的发病原因,《温热论》谓:“热邪陷入,与血相结”之故。吴又可《温疫论》曰“邪留血分,里气壅闭,则伏邪不得外出而为斑”。中医还认为荤腥之物蕴湿生热、灼伤血络、血溢于络外而致肌衄。随着中医护理学的不断提高,仅用消除外源性致敏因素等方法护理肌衄患者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必须加强对肌衄患者的饮食护理。《医宗必读·不能食》说:“夫脾为五脏之母,土为万物之根,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肌衄的发病初期多伴有外感风热。除重用双花、连翘、紫草、板兰根、大青叶等煎  相似文献   

8.
止血养板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18~80×109/L,均有手足紫癜,或鼻衄、齿衄、月经过多(不止),或伴内脏出血,面色少华,倦怠纳呆等,或长期服用激素而体胖者。辨证属脾不统血的10例、肾阴虚火旺的11例,血热妄行的3例。处方:黄芪5...  相似文献   

9.
<正>过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以广泛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紫癜在祖国医学属"血证"范畴,与中国典籍记载的"肌衄"、"葡萄疫"、"斑毒"相似,其病因病机多认为是外感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而迫血妄行;或脾虚气弱、血失统摄、血不循经而致。故治疗上多采用祛风散邪、清热凉血、益气摄血之法。然笔者认为疏肝理脾、补肾活血之法,在本病  相似文献   

10.
吴康衡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渝 《中医杂志》1996,37(12):721-722
吴康衡教授潜心研治儿科急重症、疑难病40余载,经验丰富。笔者曾聆教数载,现将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整理如下。1 突出脾胃湿热,强调气滞血瘀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科疑难病。一般将本病归属于中医肌衄、发斑的范畴,风热火邪炽盛迫血、血热妄行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然而老师认为本病虽以皮肤出血即紫癜为主,但多伴有便血、尿血以及鼻衄、齿衄,几乎概括了全身的  相似文献   

11.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 ,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 ,风热扰及血分 ,治宜益气健脾 ,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2.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本,血溢脉外,瘀阻络脉为标,治宜益气温阳,兼以温通血脉,以太子益血温阳汤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见于中医的紫斑(肌衄)、鼻衄、齿衄、崩漏等血症之病。由于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现紫斑瘀点的血证,称为紫斑,亦称为肌衄。《医宗金鉴·失血总括》況“皮肤出血曰肌衄”,指出内科杂病肌衄发斑不包括温病出疹发斑。一、临床资料本组2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经西医各项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排除过敏性紫  相似文献   

14.
紫癜,祖国医学称为“肌衄”。因为体质有强弱,时令有冬夏,地区有南北,病因有多端,病机转化各不相同,病型辨证因人而异,因此,对小儿紫癜的治疗应取同病异治的法则。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肌衄脾虚型)病例:傅××,男,5岁。初诊:1967年9月19日。全身散在性点状皮肤出血两年,以两下肢为甚。近一年来常流鼻血,以致中气虚弱,纳减,面色萎黄,头晕,身困乏力。曾服抗过敏、止血、维生素等西药和养血补血类中药,均收效甚微。症见两下肢布有大小不等的紫癜,压之不褪色,无痛痒感。脉细缓,舌淡苔薄白。血小板计数75000/立方毫米。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属肌衄脾虚型。脾虚不能统血,气弱不能摄血,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外渗肌肤则  相似文献   

15.
肺肾两益汤治肌衄(过敏性紫癜)曲某,男,13岁,1997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半个月来出现双下肢伸侧及臀部斑疹,曾用中西药物治疗,但病情反复发作。诊见面白,神疲乏力,肌肤可见暗红色紫癜,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为肌衄,为气阴两虚,火郁于内,血溢于外。治以壮水益金。方用《辨证录》肺肾两益汤:熟地30g、人参5g、麦冬15g、三七根末9g、郁金9g、山甲末6g,3剂水煎服。1剂后紫癜明显消退,精神振作,3剂后面色转红,臀部及双下肢皮肤光洁。嘱服麦味地黄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按: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肌衄范畴,主要病机为气火逆乱,血不…  相似文献   

16.
<正> 1 釜底抽薪,凉血止衄 “经行吐衄”属实热者,每于经期气血倒行逆上,吐衄量多、色鲜红,同时伴随经量减少或停闭。病在上而缘于下。此时如纯用止血药犹如扬汤止沸,纯用通经如竭泽而鱼。欲治上必取于下,欲止衄必治于本,故宜釜底抽薪。以大黄配牛膝,可泻火降逆,引血下行,使衄止经通。  相似文献   

17.
血证、郁证     
(六)齿衄 1.胃火炽盛: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口臭,头痛,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清胃散加减。 2.阴虚火旺:齿衄,血色暗淡,龈浮齿摇而微痛,或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加减。 (七)肌衄 1.血热妄行:皮肤出现青紫点或斑块,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多有发热,烦躁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2,20(6):718-718,723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风热扰及血分,治宜益气健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9.
总结皮持衡辨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强调血分瘀热贯穿紫癜性肾炎病程始终,以清热解毒为治疗总纲,凉血化瘀贯穿全程,主张急性期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治,认为慢性期仍余热未清、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提出紫癜性肾炎水肿应水瘀并治,肝脾肾亏虚者治宜补虚和络。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经方治疗顽固皮肤病三则,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类天疱疮,苓桂术甘汤治疗下肢丹毒;越婢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天疱疮由脾虚湿热蕴积肌表,治宜健脾利湿;下肢丹毒为湿热蕴毒,治宜清热解毒;寻常型银屑病为脾热郁闭,治宜清热解毒,滋阴开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