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1/2、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3/4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 25μl作为实验椎间盘(OP-1组),L1/2注射25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椎间盘(Saline组),L2/3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正常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随机处死8只兔,每只取L1/2、L2/3和L3/4椎间盘,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胶原稀疏、排列有序,细胞可呈岛状分布,纤维环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无扭曲及无分层现象,术后2周、4周、8周、12周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Saline组椎间盘术后2周时髓核部分缺失,胶原排列紊乱,出现大量分布不均匀的无定型颗粒;术后4周髓核组织裂隙形成,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胶原纤维扭曲严重;术后8周髓核组织广泛裂隙,胶原排列极其紊乱,出现介于类软骨细胞及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较明显的分层裂隙,胶原纤维极度扭曲,部分断裂;术后12周凝胶状髓核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髓核内出现较多纤维样细胞,类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纤维环出现巨大分层裂隙,伴有部分纤维环断裂.OP-1组椎间盘术后2周髓核胶原排列尚有序,髓核细胞仍较多,纤维环形态接近正常;术后4周髓核组织轻微裂隙,胶原排列紊乱,髓核细胞减少,出现类软骨细胞,内层纤维环胶原纤维轻度扭曲;术后8周髓核组织较多裂隙,胶原扭曲,类软骨细胞增多,内层纤维环胶原纤维明显扭曲,排列紊乱;术后12周时类软骨细胞仍较多,出现少量介于类软骨细胞与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全层纤维环胶原纤维扭曲,排列紊乱,但外层纤维环仍完整,纤维环无巨大裂隙出现.结论;OP-1能延缓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及纤维环的退变.  相似文献   

2.
陆骞  陈维善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86-187,193
成骨蛋白-1(OP-1)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近年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研究较多的促进退变椎间盘生物修复的生长因子之一,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它能促进蛋白聚糖和胶原生成,从而恢复椎间盘高度和性能,减轻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疼痛.该文就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OP-1对椎间盘的作用、OP-1引入方式及安全性作一综述,并总结OP-1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上皮膜蛋白-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 membrane protein-1,EMP-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存在的表达。方法利用我们已建成的人胚椎间盘髓核细胞和退变椎间盘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MP-1在这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胚及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EMP-1均有表达,分布在不同部位,且具有一定的丰度。结论 EMP-1在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细胞中的存在和生物学特性改变,提示EMP-1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 generation,IDD)引起的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及继发病变在临床上十分多见。目前研究表明人骨形态蛋白-2(hBMP- 2)能刺激椎间盘细胞合成aggrecan和Ⅱ型胶原,本研究是探讨不同浓度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IDD)的生物学机制极其复杂,是一系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病理基础.随着髓核细胞衰老,IDD过程中伴有细胞数量减少及细胞生物学表型改变,复制性衰老和应激诱导性衰老均为髓核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但具体信号转导通路尚未明确.研究已证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控制、抵抗氧化应激和延长细胞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热量限制、抑制凋亡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发挥生物学活性作用.SIRT1对IDD过程的潜在作用受到关注.该文就细胞衰老在IDD中的作用、细胞衰老发生机制、SIRT1对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最常见的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组织工程修复椎间盘退变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基础研究的热点,研究开发符合椎间盘结构与功能的移植物,对退变椎间盘进行功能重建,已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退变程度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3种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1/2/3)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椎间盘中S1PR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其中轻度退变(Pfirrmann分级Ⅳ级)22例,严重退变(Pfirrmann分级Ⅴ级)14例;同时取6例无椎间盘退变患者(单纯腰椎椎体骨折,Pfirrmann分级Ⅱ级)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以及Saf-O染色观察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不同退变程度组织中的S1PR表达水平;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提取原代髓核细胞,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bolt检测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髓核细胞中S1PR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对S1PR进行定位。结果:HE染色及Saf-O染色结果显示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损,髓核细胞形成明显的集落,细胞外基质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和轻度退变的髓核组织中3种受体(S1PR1/2/3)都有表达,严重退变的组织中表达极弱;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对照组髓核细胞中S1PR1/2/3的m RNA表达水平分别是严重退变组的5.34±0.52倍、7.25±0.04倍、1.92±0.06倍,轻度退变组S1PR1/2/3的m RNA表达水平分别是严重退变组的4.35±2.45倍、4.96±3.44倍、2.19±0.82倍;Western-blot发现对照组和轻度退变组髓核细胞中S1PR1/2/3均有表达,严重退变组表达水平较低;免疫细胞化学显示S1PR主要集中在髓核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结论:髓核组织中主要表达S1PR1/2/3,在严重退变的髓核组织和细胞中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1P及其受体可能参与椎间盘髓核组织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Rock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大鼠髓核细胞的基质代谢及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NF-α与Rock通路抑制剂Y-27632对大鼠原代髓核细胞Cox2、MMP3、MMP13的表达调控;MTS细胞增殖试验检测不同浓度Y-27632刺激下对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PI法检测Y-27632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予Rock抑制剂Y-27632刺激后,髓核细胞MMP1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髓核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但予Y-27632刺激后髓核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oc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髓核细胞MMP13表达水平及其凋亡等生物学特性从而参与了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抽吸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此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取10个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为纤维环穿刺抽吸组,利用18G穿刺针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刺入并抽吸髓核8~ 12 mg;B组为纤维环切开组,利用手术刀分别在兔L3、4、L4、5、L5、6椎间盘纤维环上做水平位切口;造模完毕,两组兔分别于术后4、8、12、16周进行MRI检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A、B两组退变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随时间延长呈现持续减弱趋势,术后4、8周纤维环穿刺组T2加权像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造模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B组含量明显低于A组.[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出现较早且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BNIP3表达量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健康1月龄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在每只动物的L4/5、L5/6和L6/7椎间盘进行纤维环穿刺术,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作为实验椎间盘;穿刺椎间盘近端3个椎间盘(L1/2、L2/3、L3/4)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分别于术后即刻、2、4、8周对椎间盘进行MRI及组织学评分,应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髓核组织BNIP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髓核组织BNIP3表达,同时分析同一椎间盘BNIP3表达与MRI评分、组织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与正常椎间盘进行对照。结果:正常及手术后即刻实验椎间盘在MRI T2加权像上呈高密度,评分为1.0±0.0;手术后2周实验椎间盘信号呈不均一的高密度,评分为2.9±0.4;手术后4周实验椎间盘信号呈不均一中低密度,评分4.2±0.3;手术后8周实验椎间盘信号呈低密度,评分4.9±0.1,各时间点MR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正常及手术后即刻椎间盘结构整齐,髓核与纤维环交界清晰,组织学评分4.0±0.0;手术后2周实验椎间盘纤维环出现小裂隙,髓核与纤维环交界轻度不清,组织学评分7.5±0.2;手术后4周实验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较大裂隙,髓核与纤维环交界中度不清,组织学评分10.0±1.0;手术后8周实验椎间盘正常结构丧失,髓核组织纤维化,组织学评分11.8±0.2,各时间点间组织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即刻、2周、4周及8周实验椎间盘BNIP3 mRNA表达是正常组的1.0±0.3倍、2.0±0.1倍、2.8±0.3倍和4.2±0.2倍,与椎间盘MRI退变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92,P<0.01)。正常及手术后即刻实验椎间盘髓核组织BNIP3灰度值分别为55.3±6.2和60.7±4.4;而手术后2周、4周及8周实验椎间盘分别为150.4±13.4、176.0±35.1和173.6±7.9,其灰度值与椎间盘组织学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92,P<0.01)。结论: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BNIP3 mRNA表达量与椎间盘退变相关,BNIP3表达上调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的效果。方法和结果:为了减少采杂念璋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后遗症,我们设计了人工髓核置换的手术。临床已地20例,除一例掉出来外,19例随访2~6年,疗效优良,能够维持椎体间术前高度。随核假体是椭圆形用硅橡胶制成。通过流行的后路椎间盘摘除手术进路,利用特制的注入器将假体注入椎间盘中央。因纤维环上切口小,假体恢复圆形后比切口大,不易掉出亚例掉出来的原因和防止方法作了介绍。文中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Effects of osteogenic protein-1 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rabbi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locally applied osteogenic protein 1 (OP-1) 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rabbits. Seven days after tibial osteotomy, distraction was started at a rate of 0.25 mm per 12 h for 3 weeks. At the end of the distraction period, OP-1 was injected at the site of osteotomy. Four different dosages were tested (0, 80, 800, or 2000 microg; eight rabbits per dose group). Rabbits were sacrificed 3 weeks later, and histologic, densitometric, and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groups for any parameter. To explain why this approach was only modestly successful, the expression of BMP receptor protein in the newly formed tissue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rong expression of BMP receptor IA, IB, and II was found during the early distraction phase, but not during later stages of the process. Thus, it appears that the lack of receptor protein in the target tissue impairs the effect of OP-1 given at the end of the distraction period. Possibly, OP-1 could be more useful when applied early in the distraction phase.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对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u DB  Zhao L  Jin DD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54-356
目的 测量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后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6具,Medic分级均为正常.采用MTS材料测量系统进行轴向垂直加载试验,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在正常状态、摘除髓核状态和人工髓核植入状态下L4-5椎间盘下终板各测量点的应力分布.结果 正常椎间盘状态下,软骨终板应力分布在中心区域最高,沿两侧逐渐均匀减低.摘除髓核后终板应力分布变化显著,中心区域测量点的终板应力降低(P<0.05),而纤维环部应力增高(P<0.05).人工髓核植入后,中心区域测量点应力分布明显增高,较正常状态增高15.1%(P<0.05),且邻近区域亦出现高测量值.结论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后,假体区域终板出现应力集中.目前假体设计尚不能在植入后完全达到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1],并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我院在2002年初开展此项手术,总结了随访半年以上的完整病历5例,本文就开展本手术的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5个腰椎间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2~50岁,平均41岁。病史4个月~10年。5例均腰痛伴有下肢疼痛、麻木,明确有神经根压迫。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摄X线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本组椎间盘突出间隙:L4/L5平面2例,L5/S1平面3例。突出位置及类型:中央偏一侧型1例,后外侧型4例;突出型4例,破裂型1例。1.2手术方法俯卧于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