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前列腺癌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PSA浓度,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的相关性。结果:T2期22例,平均ADC值为(0.70±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70.0±10.7)ng/ml;T3期6例,平均ADC值为(0.76±0.09)×10-3 mm2/s,平均PSA值为(301.0±20.1)ng/ml;T4期8例,平均ADC值为(0.72±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360.0±25.1)ng/ml。ADC值与PSA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8、-0.674和-0.731,P值均<0.01。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PSA浓度呈负相关,根据ADC值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集80名健康人、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前列腺B超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和PSAD水平分别为(82.66±20.62)μg/L和(0.68±0.2),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和PSAD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为4~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中PSA>10μg/L和PSAD>0.2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10μg/L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1.3%,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7%和85.0%。结论 PSAD是诊断前列腺癌更敏感、更有效的指标,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氢质子MR波谱分析(3D1H-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2例前列腺癌及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29例健康志愿者经MR常规扫描、DCE-MRI、DWI和MRS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灶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和正常周围带强化后的相对信号强度值、DWI信号强度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胆碱/枸橼酸盐(Cho/Cit)和[Cho+肌酸(Cr)]/Cit比值,并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8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38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除0及120 s两时间段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正常周围带、增生与癌三者的相对信号强度在其余每个时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前列腺癌患者26例于ADC图上病灶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04.23±26.15)×10-5mm2/s,4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ADC值为(175.21±64.86)×10-5mm2/s,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检查前列腺癌17例,其病灶区Cho/Cit比值为2.26±0.91,(Cho+Cr)/Cit比值为2.85±1.01,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3,(Cho+Cr)/Cit比值为0.57±0.20。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70%以上,而通过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87.50%、94.74%、92.59%。结论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而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又将极大地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临床诊断低风险前列腺癌的病人,前瞻性评价T2WI和MRS在检测不同病理体积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研究获得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HIPAA原则。对183例临床患低风险前列腺癌病人[T1-T2a期,活检Gleason评分≤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在前列腺切除前行MR检查,所有病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名放射学医师分别在T2WI上对前列腺六分区中肿瘤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分,按照1~5分的标准(1分,绝对没有肿瘤;5分,确定存在肿瘤)。2名波谱学专家共同记录病灶的位置,评价其在MRS中的代谢特点是否与肿瘤相一致。参考标准为整体组织的病理学分析。评价前列腺六分区内0.5cm3或更大体积病灶的诊断效能(T2WI)和检测敏感性(T2WI联合MRS)。结果 2位阅片者在T2WI上发现六分区内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和0.82。当病灶体积≥0.5cm3而<1cm3时,对于Gleason评分≤6的病灶的敏感度(阅片者1,0.44;阅片者2,0.61)较Gleason评分≥7者的敏感度(阅片者1,0.73,P=0.02;阅读者2,0.84,P=0.05)明显降低。对于体积≥1cm3的病灶,病灶的Gleason评分对敏感度并无显著的影响(Gleason评分≤6,阅片者1,0.83,阅片者2,1.0;Gleason评分≥7,分别为0.82,0.92;P≥0.07)。MRS的敏感性较低,与病灶体积或Gleason评分无明显联系。结论对于临床低风险前列腺癌的病人,在T2WI上发现体积<1cm3的病灶明显受Gleason评分的影响;对于体积≥1cm3的病灶检测明显优于小病灶,并且不受病灶Gleason评分的影响。在这类病人中,单独应用MRS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的MR扩散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初步评价MR扩散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可行性。方法28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0例前列腺正常的对照组受试者行MR DWI检查,使用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b值为1000s/mm2。测量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测量每位受检者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48例中44例(91.7%)获得前列腺外周带和膀胱的ADC值。24例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为(0.35±0.06)×10-3mm2/s,20例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为(1·35±0.30)×10-3mm2/s,前列腺癌灶较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低(t=11.99,P=0.00)。前列腺癌患者膀胱的ADC值为(1.27±0.21)×10-3mm2/s,对照组膀胱ADC值为(1.29±0.30)×10-3mm2/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48)。结论MR DWI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前列腺癌灶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ADC值的差别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肉瘤的MRI特征及临床表现:与前列腺癌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前列腺肉瘤的MRI特征和临床表现,并与前列腺癌比较.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例前列腺肉瘤,并选择同期15例前列腺癌作对照,分析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及影像表现,分析两者间差异的特征性.结果(1)病理结果前列腺肉瘤中横纹肌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间质来源无法分类的肉瘤1例,间质来源未分类的肉瘤1例;前列腺腺癌15例.(2)临床结果前列腺肉瘤年龄中位数为36.5(范围为15~71)岁;病史1个月至5年;症状主要为进行性排尿困难;肛门指诊前列腺显著增大,表面不光滑,有结节或有囊性感,有压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正常范围[(0.20~4.00)×10-3 ng/L],中位数为0.56×10-3 ng/L.前列腺癌年龄中位数为72(范围为50~78)岁;病史5个月到17年;症状主要为尿急、尿频、排尿困难;肛门指诊前列腺呈轻、中度增大,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PSA值升高,中位数为27.80×10-3 ng/L,范围为(1.55~352.00)×10-3 ng/L.2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和血清PSA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MRI表现前列腺肉瘤表现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中位数为217.46 cm3,范围为64.35~859.04 cm3,占据盆腔的大部,呈分叶状;正常结构消失,中央带、外周带界限不清;T1WI可见内部斑片状低信号,T2WI呈明显中、高混杂信号;包膜外侵犯5例,淋巴结和骨转移3例.前列腺癌表现为前列腺呈轻、中度增大,中位数为41.57 cm3,范围为17.16~179.44 cm3,外形规则或变形,结构基本存在;T2WI显示病变外周带内呈局限性低信号11例,包膜外侵犯10例、骨转移7例.2种疾病的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肉瘤和前列腺癌的发病年龄、病史、前列腺体积、外形、质地、PSA 值及MRI表现都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效果的CT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CT评价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6 8例肺癌患者通过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用CT比较手术前后肿瘤大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  6 8例肺癌 70个病灶射频治疗术前、术后 30min和术后 6 0d进行CT复查。单点治疗组 :病灶的体积在术后 30min增大明显 ,在术后 6 0d缩小 ,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分别为 (4.15± 0 .97)cm ,(5 .5 4± 1.37)cm和 (2 .79± 0 .6 8)c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多点治疗组 :病灶的体积在 30min增加不显著 ,在 6 0d缩小不明显 ,病灶最大径分别为 (8.0 6±1.91)cm ,(9.13± 1.78)cm和 (7.6 3± 2 .16 )cm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灶CT值在术后 30min和术后 6 0d均减低 ,单点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 30min及 6 0d的密度值分别为 :(49.6± 6 .2 )Hu ,(40 .5±14.4)Hu和 (35 .2± 3.2 )Hu ;多点治疗组分别为 :(46 .7± 5 .3)Hu ,(37.4± 11.8)Hu ,(35 .1± 2 .3)Hu ,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T可判定肺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和密度变化 ,给肺癌射频治疗的预后提供重要参数 ,为重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高龄肺功能低下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术前肺功能(MVV≤50%和FEV1/FVC>45%)低下的食管癌患者,年龄(72.3±4.1)岁。其中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37例为A组;术后常规治疗,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19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律失常、动脉血气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A组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7.6±1.4)%,心律失常发生率29.7%(11/37),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3.2±5.4)h,术后住院时间(7.6±2.3)d;B组中脉搏血氧饱和度(92.4±1.2)%,心律失常发生率47.4%(9/19),术后住院时间(10.1±3.1)d,其中2例因血氧饱和度降至80%,立刻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两组术后血气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功能低下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吴振西  黄新 《人民军医》1998,41(1):20-21
非洛地平是一种高度血管选择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1,2〕。我们应用该药治疗高血压病64例,疗效肯定,副作用少。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高血压病程9年,血压20.8±1.9/12.8±1.2kPa(χ±s),舒张压12.6~15.3kPa,心率76.8±9.5/min。高血压病期16例,期41例,期7例。诊断及分期符合1979年郑州会议标准。1.2 治疗方法 本组入院后停用一切降压药1周,再连续3d测血压、心率,每日1次,取平均值确定为基础血压和心率值。用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  相似文献   

10.
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前列腺病变患者45例,按体重静脉注射7.4 MBq/kg 11C-胆碱5 min后行仰卧位盆腔PET/CT显像,可疑转移患者行全身显像.测量前列腺病灶(靶)及肌肉(非靶)组织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计算其比值(P/M).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前列腺良性病变27例,前列腺癌18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P/M比值间差异有显著性(1.87±1.21与4.02±1.88,t=2.07,P<0.01).以P/M比值>2.32为标准,11C-胆碱PE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92.31%.结论 11C-胆碱PET/CT显像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P/M比值比SUV能更好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对79例健康成年男性用实时线阵式B型超声经腹部检查,获得前列腺声象图,就其位置、形态、边缘、切面等加以描述,前列腺大小的超声测值为上下径1.763±0.676cm、左右径3.681±0.499cm、前后径2.709±0.489cm、体积9.205±4.625cm~3、重量9.664±4.548g.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直肠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42例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反复尿潴留患者行直肠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对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无自主排尿提高到(13.2±3.9)m l/s,前列腺体积为(54.2±5.3)m l缩小至(40.5±4.2)m l(P<0.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9.8±3.0)分下降为(8.0±2.8)分(P<0.01),残余尿由术前的(140±50)m l降为(36.2±13.5)m l(P<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骨密度及结构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容积性定量CT(vQCT)技术测量的腰椎骨密度(BMD)参数区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无骨折老年妇女的能力,对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结构与正常老年妇女进行比较。方法将有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26例老年妇女归为第1组,选择年龄与其相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妇女归为第2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56例病人腰椎L1、L2椎体行容积扫描,在横断面影像中经传统的QCT法测量L1、L2小梁骨BMD(2D-TRAB)、整体骨BMD(2D-INTGL);在经计算机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三维处理的影像中应用直方图功能测量L1、L2椎体整体骨BMD(3D-INTGL)、皮质骨BMD(3D-CORT)、小梁骨BMD(3D-TRAB)。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参数为腰椎正位BMD(AP-SPINE)、腰椎正位表观BMD(BMAD)。比较2组老年妇女间上述7组的BMD值。另对10例2D-TRAB正常的老年妇女在VR像中测量L1椎体中部边长为20mm的正方体内骨小梁容积比值,并与在56例妇女中随机选取的10例的数值比较。结果DXA测量中AP-SPINE、BMAD在第1组妇女为(0·796±0·170)g/cm2、(272·7±27·7)mg/cm3,与第2组妇女(0·817±0·140)g/cm2、(249·5±26·5)mg/cm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QCT中第1组的2D-TRAB为(70·4±22·2)mg/cm3、2D-INTGL为(138·3±35·1)mg/cm3、3D-INTGL为(139·4±34·9)mg/cm3、3D-CORT为(133·8±26·9)mg/cm3、3D-TRAB为(69·9±18·6)mg/cm3,比第2组数值(89·1±21·8)mg/cm3、(170·6±34·5)mg/cm3、(180·5±28·2)mg/cm3、(163·2±27·5)mg/cm3、(83·8±17·1)mg/cm3下降18%~23%。1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L1椎体骨小梁容积比值为(8·12±1·96)%,明显低于正常老年妇女的(39·1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T中vQCT参数区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无骨折老年妇女的能力优于DXA,三维重组影像显示的骨质疏松老年妇女椎体骨小梁容积明显低于正常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方法 2003年3月—2009年3月,采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800例;平均每次治疗(3.6±2.5)个病灶,肿瘤平均直径(3.0±0.4)cm。对病灶较多、体积较大的转移瘤病灶行分次治疗。结果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到610例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1.2±1.9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治疗后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7%和52.3%;肿瘤控制率为93%;KPS评分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多发病灶较单发病灶高,体积大者较体积小者高(P<0.01)。结论伽玛刀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具有侵袭小、痛苦少、治疗时间短、效果好、安全可靠、并发症低的特点,可作为脑转移瘤、尤其是多发性脑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代谢体积参数与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1月行术前68Ga-PSMA-11 PET/CT检查并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初诊前列腺癌33例.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测量前列腺病灶68G...  相似文献   

16.
蒋洁智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2013,28(1):71-7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前列腺癌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PSA浓度,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的相关性。结果:T2期22例,平均ADC值为(0.70±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70.0±10.7)ng/ml;T3期6例,平均ADC值为(0.76±0.09)×10-3 mm2/s,平均PSA值为(301.0±20.1)ng/ml;T4期8例,平均ADC值为(0.72±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360.0±25.1)ng/ml。ADC值与PSA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8、-0.674和-0.731,P值均<0.01。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PSA浓度呈负相关,根据ADC值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赵忻  张二轲  王勇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374-137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直肠超声(TRU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直肠指检(DRE)方法筛查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对来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325例45~80岁男性,联合应用TRUS、PSA及DRE方法,观察前列腺疾病的分布情况;三者均为阳性作为前列腺癌高风险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325例中,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囊肿及前列腺癌分别为256例(78.77%)、33例(10.16%)、31例(9.53%)和5例(1.54%)。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结石在不同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前列腺癌组比较,本组B期以下早期癌占80%,临床组B期以下早期癌只占26.47%,且多为偶发癌;转移癌的诊断率筛查组低于临床组,临床组低分化癌的比率高于筛查组(P均<0.05)。结论社区中老年男性体检中,进行以TRUS、PSA及DRE为主的筛查,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最佳途径,对临床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1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穿刺活检确诊BPH患者12例,行动脉造影,确定为前列腺供血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PVA)和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对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RU)进行比较,并经直肠超声、CT观察前列腺大小、血流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对12例患者的21支前列腺优势供血动脉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的前列腺供血动脉为髂内动脉5支、膀胱下动脉9支、阴部内动脉5支、闭孔动脉2支。单侧栓塞3例,双侧栓塞9例。术后I-PSS、QOL、Qmax、RU,从术前的24.2分、4.8分、9.6ml/s、138ml,分别降至4.8分、1.3分、18.9ml/s、3ml;术后彩色多普勒监测前列腺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弱、最大血流速度从术前的(19.3±9.8)cm/s减慢到(10.0±8.9)cm/s;B超或CT检查前列腺体积从术前的平均127.6ml缩至65.1ml,缩小51%。结论动脉栓塞治疗BPH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强,并发症少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CT评价(附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35例肝癌 35个病灶射频治疗术前、后肿瘤大小、密度的变化、肿瘤凝固性坏死的形态、范围及术后CT增强扫描的特征进行观察。其中术前进行肝动脉碘油及明胶海绵碎块栓塞 2 3例。结果 :35例肝癌射频术后 5min均有增大 ,术前、后肿块最大径分别为 5 .75± 2 .84cm和 6 .2 2± 1 .1 2cm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病灶CT值术后 5min均减低 ,术前、后病灶CT值分别为 45 .3± 6 .33Hu和 32 .8± 7.83Hu,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术后 5min 94.2 8% (33/ 35)的病灶呈不同程度凝固性坏死。随访 1~ 1 1个月 ,平均随访 4个月 ,71 % (2 5/ 35)病灶较原病灶缩小 ,2 9% (1 0 / 35)病灶扩大 ,病灶CT值减低 1 1Hu±。CT增强 1 0例 ,其中 5例坏死区表现为无强化 ,5例残留灶 /复发灶显示为结节状或花环状强化。结论 :螺旋CT可准确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效果 ,并提示射频结合肝动脉栓塞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常前列腺 (NP)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组织中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HE染色和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的方法 ,对 7例正常前列腺和 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①BPH前列腺组织中间质、腺体、上皮和腺腔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 :(62 .1 8± 8.1 4 ) % ,(38.72± 7.0 2 ) % ,(1 7.96± 4 .0 3) %和 (1 9.80± 6 .39) %。间质与腺体的比例为 (1 .70± 0 .58)∶1 ,与正常组织相比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5) ;间质与上皮的比例为 (3 .70± 1 .2 4 )∶1 ,与正常组织相比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1 ) ;②随前列腺体积增加 ,间质面积百分比下降 ,而腺体、上皮、腺腔的面积百分比增加。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以间质增生为主 ,腺体增生以腺腔的扩张较为显著 ;随前列腺体积增加 ,间质面积百分比下降 ,而腺体、上皮、腺腔的面积增加。间质的增生可能为其他组织成分增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