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我们对普通钡气双重造影法加以改进,摸索出了“钡气双重造影快速法”,经应用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检查方法:(一)检查前一日晚让被检查者服适量蕃泻叶,清除肠内残渣;检查当日晨做高位清洁洗肠,忌食水。  相似文献   

2.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结肠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质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早在30年代已应用于消化系统的检查中。1953年日本白壁彦夫教授进一步发展了这项造影技术。我国70年代就引进此项技术。我们80年代开展了这项工作,但因设备较陈旧,操作技术较原始暂停了一段时间。最近我们又重新用较简便的方法开展了些项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现将我们统计的198例受检者,尤其是X线发现检查病变后经过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几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婴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方法及对婴儿消化道疾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由于呕吐原因待查的婴儿,男14例,女6例,年龄3天~1岁。造影法采用钡乳法和插管法。结果:20例中:5例采用插管法、15例采用钡乳法均达到了诊断要求,成功率为100%,其中上消化道造影有病变者14例,阳性率达70%。结论:钡餐造影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而且痛苦小、阳性率高等优点,是探讨婴儿呕吐病因及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目前进行结肠检查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这种检查不象普通X线及CT检查那么普遍,且操作相对复杂,患者在检查前有一定的思想顾虑,所以在检查时常出现一些因术前准备不足或术中配合不好而影响检查顺利进行的情况。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此种患者检查前的准备及术中观察等工作,使患者对该项检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检查中能够主动配合,从而收到较好效果,确保了检查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1999年4月在我科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1例,年龄10~82岁,平均49岁。1.2…  相似文献   

6.
膀胱造影术是诊断膀胱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常规的碘水造影,显影常不够满意。作者参考文献,应用膀胱气钡造影,对膀胱疾病显影远较常规碘化钠造影优越。本文以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重点阐述了膀胱气钡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膀胱造影术是诊断膀胱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常规的碘化钠造影,因造影剂与病变组织不透光度的差别不大,显影常不够满意。近年来国内基金平、施锡恩等分别采用硫酸钡和二氧化锡作为造影剂,进行空气双重对比膀胱造影,效果远较碘水造影为佳。我们参考有关资料,临床应用空气-硫酸钡双重对比膀胱造影(简称膀胱气钡造影),诊断膀胱疾病28例,与以往我们确诊为膀胱肿瘤而又有逆行常规碘水造影或排泄性造影21例比较,说明膀胱气钡造影对膀胱肿瘤显影清晰度好,  相似文献   

8.
膀胱造影是检查膀胱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某些病变如膀胱肿瘤,作常规膀胱造影的发现率仅36.8%,因此,术前诊断主要靠膀胱镜检查。过去,我院曾用碘水和空气作膀胱双重对比造影术,为增加碘水的粘稠性,还加用1%海藻酸钠,后义改为1%羧甲基纤维素,均末取得满意的效果。1977年7月,我们遇到一例患者,用膀胱镜检查时发现左输尿管开口处有一约3×3厘米的囊肿样物,而常规膀胱造影竟未见明显异常,后来试用了膀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1A、B见插页2)。现就7至11月问对14例患者进行的16次膀胱气钡造影,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了诊断目的而行十二指肠插管者,最早于1911年Cole曾用附气囊的导管插入十二指肠并使气囊充气堵塞十二指肠远端,再注入造影剂显示全部十二指肠用以诊断十二指肠、胰腺及胆系疾病。1929年Pesquer则首次通过十二指肠导管注钡液进行小肠的X线检查。Ghelew(1938)、Schatzki(1943)、Lura(1951)、Scoff、Harden(1960)等在  相似文献   

10.
11.
检查前准备 限制饮食 检查前一天早餐及中餐半流质饮食,晚餐流质并少渣饮食。大量饮水 以2500~4000ml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采用何种术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病例。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用少量钡剂即可将直肠及结肠全貌显示清楚。其诊断符合率95%。结论:采用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既能防止患儿不配合将钡剂排出,又能清晰显示各部结肠形态,操作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3.
<正> 结肠双重对比造影,由于能显示结肠粘膜微小病变,已经成为X线检查的常规手段。据我院近几年来千余例检查的经验,对结肠X线钡气双重造影检查的技术应用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15例早期胃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0年~1992年经气钡双重对比检查早期胃癌患者15例,其中溃疡型8例(占53.3%),增生型7例(46.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发病年龄:本组15例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9例(60%)女性6例(40%),男女比例为3:2。年龄最小23岁,最大73岁,平均53.5岁。小于40岁者2例(13%),40岁以上者13例(87%)。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组病例中,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不明显。主要症状依次为:上腹痛7例(46.7%),食欲减退6例(40%),疲乏无力4例(26.7%),呕吐1例(6.7%),便潜血1例(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底贲门癌的X线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提高胃底贲门癌早期诊断率。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4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对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黏膜或黏膜皱襞的改变,有5例表现为贲门上抬,29例表现贲门部位黏膜增粗、紊乱、中断及消失;32例患者侵犯食管下段,食管下端变窄;16例胃底部见软组织肿块;6例变病向下侵犯胃小弯垂直部。结论采用X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明显提高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邓松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22(3):179-180,182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结肠癌病例X线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肠腔显示面好,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范围显示清楚,完全达到结肠癌影像诊断要求。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结肠癌的安全、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使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2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腹部立位或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腹部膨隆、肠积气、肠管扩张等表现.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可见明确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短段型6例,占21.4%;常见型 15例,占53.6%;长段型4例,占14.3%;全结肠型1例,占3.6 %;不典型巨结肠2例,占7.1%.不典型巨结肠加照24 h排钡像见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安全、有效、便捷,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早期胃癌患者运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检查,配合使用充盈法、加压法与实时点片等探查胃壁病变情况,同时结合上述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26例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证实病情,其中Ⅰ型、Ⅱa-c型、Ⅲ型与混合型各有4例、12例、3例和7例。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对早期胃癌的病变情况具有较好的显像效果,且操作简便、检查无死角,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一种安全、高效、无污染的新型结肠双重造影灌肠仪.方法 分析放射科采用各种灌肠仪进行钡剂灌肠、空气灌肠、钡剂-空气结肠双重造影的全过程,列出新型灌肠仪需要具备的目标功能,依此设计其结构和工作流程.结果 研制的新型灌肠仪灌肠压力安全可控,灌肠过程中出入管路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钡瓶无需反复消毒灭菌处理,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结论 新型结肠双重造影灌肠仪可有效克服现有灌肠仪的诸多不足,安全高效应对各种灌肠检查,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儿结肠息肉是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是良性肿瘤样病变.以单发多见,是小儿结肠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以无痛性血便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小儿结肠息肉86例气钡双重造影X线变现,旨在提高小儿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现将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