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昆明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PA1-17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PA1-17基因多态性,建立已知型血小板献血者基因数据资料库。方法分别PCR-SSP方法对1000名昆明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做HPA-1-17系统基因分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在昆明地区人群中均检测到HPA-1a,2a,4a-14a,16a,17a基因;HPA-4a,7a-14a,16a,17a呈现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2、-5、-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89、0.96、0.99、0.98,没有b/b纯合子出现。在HPA1-17中,具有最高杂合度的是HPA-15,基因型HPA15a/15a,HPA15a/15b,HPA15b/15b频率分别是0.392、0.36、0.248;HPA-3在其次,基因型HPA3a/3a,HPA3a/3b,HPA3b/3b频率分别是0.339、0.467、0.194。经χ2检验,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结论昆明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PA1-17基因频率与中国南方汉族接近,也呈现其自身的特点,应建立本地区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基因分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共63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60例作为对照platelet antibodies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血小板抗体(PLT抗体)。结果在对照组中PLT抗体阳性率为10%,观察组PLT抗体阳性率为65.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血清PLT抗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张漩  邢莉 《淮海医药》1999,17(2):27-27
输注血小板(PLT)可以减少和治疗因PLT减少而引起的出血,并降低化疗后PLT减少导致出血而死亡。在临床工怍中,部分患多次输注PLT,未收到较好的效果,输后增加值明显低于期望值.出现PLT输注无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PLT输注无效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对我院1996-1998年输注PLT69例所出现的5例6次输注后无效病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丽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79-2781
目的 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中各项免疫参数的变化及其变化情况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两次以上输血的患有恶性血液疾病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单盲的分配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对照组患者采用输注普通机采血小板.分别检测患者输血前后机体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sG、IgM、IgA)、C反应蛋白(CRP)和循环免疫复合体(CIC)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并分析免疫参数变化情况与发生无效输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C3、C4、IgG、IgM以及CIC均较观察组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在输血后IsA无明显变化,但CRP有明显升高趋势;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χ2=8.92,P<0.05);输血后PTR患者免疫参数C3、C4、IgG、lgM、CRP以及CIC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患者机体中相关免疫参数与PTR密切相关,输注γ辐照血小板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体液免疫相关参数的反应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其治疗效果倍受关注。对输注血小板后其增加值明显低于预期值的状态。人们称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或“血小板无效性输注”。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可以分为免疫和非免疫两类,除HIA同种免疫反应外。血小板相关抗体(PA IgG)的存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PA 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本文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TP)患者及3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PA IgG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保证血小板制剂质量的前提下,应避免或减少输注过程中血小板破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因此,其治疗效果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赖冬  田艳  龙敏  赖飞 《福建医药杂志》2015,37(2):102-104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技术,PTR计算公式及诊断标准采用CCI标准。将121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分别分为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血小板计数<2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50×109/L组,有无输血史组,输血次数>3次组和输血次数<3次组。分别检测其血小板抗体,并计算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PTR发生率。结果 121例输注血小板患者PTR发生率为34.7%,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9.8%。血液病组PTR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血液病组(P<0.05),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却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20×109/L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50×109/L组(P<0.05),而PTR发生率却明显低于血小板计数<50×109/L组(P<0.05);有输血史组和输血次数>3次组的以上两指标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组和输血次数<3次组(P<0.05,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有无输血史和血小板输注次数以及血小板输注的临界值均有关联,患者的病因也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提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检测输注前及输注后1h、24h血小板计数,HLA和HPA抗体阳性率及输注血小板无效率。结果观察组320例,有效例258例(80.62%),无效62例(19.38%)。对照组300例,有效103例(34.33%),无效197例(65.7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无效率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加强血小板抗体筛查可降低免疫性输注血小板无效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平  余水泉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36-1336
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治疗无效时,常常采用输注血小板止血,如何提高输注血小板止血效果,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而引起出血的患者进行的主要措施,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 ,近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推广,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逐年增加。但是,血小板输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对临床输注血小板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做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再输血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琴  王毅  刘战地 《河北医药》2003,25(8):625-626
血小板输注对于骨髓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是一种有效疗法。随着成份输血的不断普及 ,近年来血小板成份在临床广泛应用 ,已成为临床支持疗法的重要部分 ,具有良好的输注效果。但少数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疗效不明显 ,甚至无效。其原因除患者本身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非免疫因素 (发热、感染、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消耗性凝血障碍 )外 ,反复多次输血产生的同种免疫性抗体是引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的重要原因 ,现将输血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再输血问题简述如下。1 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原因、机制和临床诊断部分反复输全…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血液成分,其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血小板输注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病人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输注可降低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严重出血,并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反复输注血小板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会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破坏血小板,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 R),出血症状无法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血小板制品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血小板输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明显增多。特别在临床上,许多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而影响了治疗,甚至发生出血,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同时,很多心血管疾病研究也表明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 HPA)在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及相互聚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234例血液病患者的49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SEP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①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7.73%;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64%,以HLA抗体为主;③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用国产白细胞过滤器滤除浓缩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PL型滤器),用于防止反复输注和血小板的病人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方法:从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制剂中滤除白细胞,观察PL型白细胞过滤器对血小板回收率,白细胞去除率的影响。观察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后,1小时和24小时血小板上升值判定输注无效发生率。结果:70付PL型滤器过滤浓血小板,白细胞去除率99.99%,血不板回收率超过90%。47例有多次输血史的血液病患者,每个病人输注手工制备的血小板至少1次,输注机采血小板1-3次。过滤组27例病人,输液70例次滤除白细胞的浓缩血小板制剂。对照组20例病人,输注50例次含有白细胞的浓缩血小板制剂。结果过滤组有4/27例(占15%),对照组有10/20例(占50%)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0.05)。结论:使用PL型过滤器滤除浓缩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是一种理想的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大庆市中心血站自2006年开展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以来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大庆市中心血站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接受输血治疗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206名,年龄2~85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结果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非免疫因素(输注用时过长、血小板自身质量、发热、感染症状、脾肿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干预、骨髓移植)和免疫因素(ABO血型不合、HLA、HPA同种免疫反应的影响)。相应的干预措施有:采用除去白细胞的血小板制品、进行紫外线照射、利用γ射线照射、应用免疫球蛋白、对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使用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血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玉泉  徐世荣 《河北医药》1998,20(6):367-368
血小板输注对于骨髓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疗法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重视,随着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和骨髓移植工作的开展,血小板输血的应用量逐年增加。但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不容忽视,不少患者由于产生了血小板同种免疫,表现出血小板输注的耐受性,表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及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32例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输血同种免疫性抗体的研究,并对9例严重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患者给予配合性输血治疗对策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