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虫病是我国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国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自1948年开始至今近30年。但由于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在治疗过程中引起一些治疗反应,特别对马来丝虫病的反应更大,为普治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送走丝虫这个“瘟神”的进程。为寻找抗丝虫的新药,近年来国内、外用感染了棉鼠丝虫(Litomosoides carinil)和魏氏盖头丝虫(Dipetalonema viteae)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Striebel,1976)及感染了棉鼠丝虫的棉鼠(Sigmodon hispidus)(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1975)进行抗丝虫药物筛选的实验研究。我组于1977年利用人工感染了周期型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对  相似文献   

2.
在丝虫病免疫诊断中,同源性抗原有时不易获得。1986年我们采用较易获得的异种丝虫一牛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以下简称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检测班氏丝虫病人血清抗体并与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相比较,以探索牛丝虫成虫抗原IFAT诊断丝虫病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红刚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914-1915,1942
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约有1.5亿人受感染,引起严重的河盲症和象皮肿等后果。目前治疗丝虫病的药物包括伊维菌素、海群生等,主要作用于成熟的微丝蚴,而对成虫和早期的胚胎没有效果,导致丝虫病程的延续和服药时间的延长。自从专性细胞内寄生菌Wolbachia在丝虫体内发现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它对丝虫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感染宿主后的免疫反应等都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丝虫和其共生体Wolbachia的关系以及Wolbachia作为杀灭丝虫新的靶标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 全世界约有2亿以上丝虫病患者。我国的丝虫病由马来丝虫及班氏丝虫感染所致。近年,通过对抗虫药物生化机理的研究,合成、筛选了一批有效的抗丝虫药,有些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闽东丝虫病传播媒介及其阻断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其详 《医学动物防制》2001,17(11):586-590
目的 查清闽东蚊类分布、班氏和马来丝虫病传播媒介的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其阻断传播的研究。方法 调查不同生境的孳生地,所获蚊幼虫分别制成标本定种;人房内捕获蚊虫定种后逐只剖验,分别统计各期幼丝虫;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长期坚持蚊媒动态监测。结果 闽东共有蚊虫8属45种,其中天坪库蚊系福建省新记录,未捕及嗜人按蚊;证实在致倦库蚊体内查见感染期班氏幼丝虫;中华按蚊体内查见感染期马来幼丝虫,牛丝虫幼虫。结论 闽东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首次发现中华按蚊充当牛丝虫的传播媒介。马来丝虫病和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媒介传播已被阻断。1998年10月全市均已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6.
建立我国人体寄生丝虫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丝虫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抗丝虫药物的筛选、丝虫病免疫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以及丝虫病发病机理和病理学的进一步探讨等,都是急待首先解决的基本课题。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工作者,在建立丝虫动物模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成功地将马来丝虫实验感染家猫及恒河猴等。但由于猫、猴等均系较大动物,在丝虫  相似文献   

7.
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模型的建立,为人体丝虫病的实验研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由於寄生虫一宿主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不同种宿主的机体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在丝虫病实验研究方面,例如丝虫病免疫学、病理学、抗丝虫药物筛选等研究方面,用一种模型进行探索是不够的,有必要寻找更多类型的人体寄生丝虫的啮齿动物模型。国内外许多工作者曾作了大量的尝试,以期使马来丝虫感染各种小型啮齿动物,但获得成功的却很少。例如成功地马来丝虫接种至多乳头鼠,用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盲法检测滤纸干血样本共521份,并与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平行对照。结果检测原班氏微丝蚴血症转阴者76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全部阴性,病原学血检亦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消除丝虫病地区居民69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90%,病原学血检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检测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地区出生儿童143人和非流行区儿童200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均为阴性;检测慢性丝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病人33例,未检出丝虫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者;对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未见交叉反应。结论丝虫特异性IgG4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消除丝虫病地区监测的筛查和防治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
丝虫病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沿长江各省以及山东以南、东南沿海诸省为丝虫病流行地区。在亚洲马来西亚及日本的九洲、冲绳均为流行地区。国内的丝虫病大都由班氏丝虫所引起,马来西亚丝虫则较少,传播病媒为蚊虫,为中华按蚊,二种库蚊及伊蚊。潜伏期为8~12月,但亦有感染  相似文献   

10.
1970年以来,用布鲁属的三种丝虫(彭亨丝虫、周期型和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及派特丝虫)相继实验感染长爪沙鼠获得成功,这是丝虫病研究工作上的一项重大进展。长爪沙鼠—布鲁属丝虫实验模型具有下列优点:(长爪沙鼠为温和驯顺,易于管理和操作的小型啮齿动物,容易从他地区引入实验室饲养和繁殖;(2)传播媒介为蚊,与其它丝虫小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媒介蜱螨相比,易于在实验室中成批驯养和实验感染:(3)已经实验感染成功的三种布鲁属丝虫,不仅是淋巴寄居性的丝虫,并且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残存传染源的分布情况和丝虫病流行动态,加快消除丝虫病的进程。方法于1975年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开展了查治残存传染源的实验研究和定点观察,采取了全民普服海盐、复核查治慢性丝虫病人和开展DDT滞留喷洒、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等巩固措施,而后进行了横向、纵向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结果1976-2002年横向监测169415人,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899人,开展重点人群监测10864人,检出微丝蚴血症188人:横向监测人房内蚊媒18037只,查出人体幼丝虫感染阳性蚊19只,自1982年后未再发现阳性蚊;1975年11月-1985年定点观察血栓16611人,查出微丝蚴阳性95人,剖检人房内蚊媒11085只,1977年查出感染阳性蚊2只,自1978年后未再发现阳性蚊;1988—2000年纵向监测点血栓6807人、剖检人房内蚊媒53691只,未检出微丝蚴和感染蚊。血清学监测847人,未发现阳性。1988—2002年监测全县未检出微丝蚴血症和幼丝虫感染蚊。结论商城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采取的措施远期效果巩固,已消除了丝虫病。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犬丝虫成虫抗原做皮内反应试验来诊断丝虫病的是Taliaferro与Hoffman两氏。Fairley氏用同样抗原,试验于4名有丝虫病临床症状的患者,结果证明它有辅助临床诊断的价值。Lloyd与Chandra、Rodhain与Du-bois以及Wrgiht与Murdock等氏分别在印度、非洲及墨西哥等地试用时,曾指出犬丝虫抗原对其他蠕虫感染有交叉免疫反应。Bozccev-ich与Hutter两氏认为如果把抗原稀释度增高至1:8,000,可以免除其对蛔虫等肠线虫感染的交叉反应。陈氏报道犬丝虫抗原皮内试验在非丝虫病患者中所呈现之假阳性率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IFAT和IEST检测马来丝虫感染沙鼠治疗前及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研究为了解丝虫感染沙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类型及消长情况,确定有效的丝虫病诊断和考核疗效的血清学方法及寻找高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丝虫病防治后期的流行动态。1996-1999年在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吴川等6个县市开展了病原,媒介和血清学监测;在6个县市的37个镇56个管理区共血检61889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致倦库蚊21125只,未发现蚊体内有人体幼丝虫感染。1996年,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2%,2.12%,1.66%和1.57%,与往年比较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这些地区丝虫病的传播可能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清除残存传染源,达到消灭丝虫病的目标。方法 按《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和《丝虫病防治手册》的技术要求开展监测。结果 病原横向监测在78个村(居)委监测人群66600人,除在我省丝虫病防治薄弱环节地区琼山市龙桥镇挺丰村委会查到9例阳性病人外,其它村(居)委会均未查到阳性病人;蚊媒监测在18个病原监测点内捕捉人房致倦库蚊2l574只解剖,均未发现蚴丝虫自然感染蚊;每年开展的血清学监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接近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人群水平。结论 海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残存传染源已趋向自然净化,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但我省丝虫病防治的薄弱环节地区仍发现阳性病人,为了灭病务尽,防止丝虫病死灰复燃,今后应加强对我省丝虫病防治簿弱环节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开展监测,尽一切可能去查找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丝虫病     
丝虫病也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虫媒病,由蚊虫传播,是丝虫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寄生于人类的丝虫共有8种,在我国,只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主要引起淋巴丝虫病。 该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幼虫叫微丝蚴,生活在人的血液中。微丝蚴白天积聚在肺的毛细血管里,到了夜晚出现于末梢血液(幼虫在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马来丝虫和指状腹腔丝虫的幼虫均可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胸肌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由于两种丝虫幼虫形态上不易区別,因此,在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对蚊媒传病情况的真实了解,可能带来一些影响。中华按蚊究竟对指状腹腔丝虫易感性如何?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丝虫病是我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限期消灭的常见寄生虫病,它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丝虫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我院寄生虫学教研组在长爪沙鼠体内培育人体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成功,这对丝虫病的病理形态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无疑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长爪沙鼠在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后不同时期所做的剖检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初步地小结了周期型马来丝虫在长爪沙鼠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同种属问丝虫具有交叉抗原反应的特点,选用牛腹腔丝虫的提纯G抗原,应用ELISA的多种方法检测实验动物和人丝虫病血清抗体,可用于该病的诊断,现场应用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对犬丝虫病和人丝虫病的检出率各为97%和95.58%,假阳性率都在3%以下,与其他几种寄生虫的交叉反应亦极少,可用于现场大规模的人或犬丝虫病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为制定消除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在全省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IFAT)纵横向监测。结果在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的年份为1999年,蚊媒监测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在四个纵向监测点查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132例,至1999年已全部自然转阴,发现幼丝虫阳性蚊88只,从1997年后未查见人体幼丝虫阳性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90年的10.63%下降到2000年的0.28%,与非流行区的人群相似。结论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已趋向自然净化,丝虫病传播已被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