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草品汇精要》系明孝宗敕命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人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编修的宫定本草。由于历史原因,书成以后秘藏内府未获刊行。本文鉴于目前尚少见对其专门研究报道。拟就其版本源流、内容特色及药物品种三个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考察。1 版本及其源流考察1.1 版本考察虽然《本草品汇精要》弘治原本藏于明清两朝内府近四个多世纪未获刊行。但目前  相似文献   

2.
传统芍药 ,古今赤白有别 ,“白补赤泻、白收赤散”。古时基源同为一种植物 ,然今人药用其基源品种达 1 5余种 ,再偶见以牡丹类与它种植物的根充伪 ,效用相差甚远 ,实有探源朔本 ,鉴别归类之必要 ,旨在效用尽宜。1 本草考证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谓“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 ,除血痹 ,破坚积寒热 ,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生川谷及丘陵[1 ]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芍药、白山、茅山多 ,白而长尺许 ,余处亦有而多赤 ,赤者小利。”说明南北朝时代 ,芍药在浙江、安徽一带就有了赤、白之分 ,其后《蜀本草》谓“此有赤白两种 ,其花亦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证,并探讨蜜蜂草及《履巉岩本草》的价值。[结果]通过本草文献与植物学形态之对比,发现《履巉岩本草》蜜蜂草与今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 C.Y. Wu]特征相符;实地考察发现小野芝麻在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广泛分布,符合《履巉岩本草》取材范围的生境;小野芝麻与蜜蜂草性味功效相近,主治用法相通;小野芝麻为草本植物,花叶具蜜香且全株密被柔毛,与蜜蜂体被绒毛相似,恰合“蜜蜂草”一名。[结论]小野芝麻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1220年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之蜜蜂草,是治疗毒疮、外伤出血、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履巉岩本草》全书彩色药图精美生动,对该书的研究,既是为重续药史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华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中药山慈菇始载于《本草拾遗》.唐宋时期本草文献对其形态描述过于简单,导致药用品种来源不明确,可能为杜鹃兰和老鸦瓣等;明清至民国时期中药山慈菇品种来源为老鸦瓣;民国时期山慈菇药材加工方式改变,进而出现光慈姑之名;近代中药山慈菇品种来源变为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而老鸦瓣则成为中药光慈姑的基原植物.梳理山慈菇品种来源发现,惟有老鸦瓣药用基原明确,药用历史最长,建议恢复老鸦瓣作为中药山慈菇的品种来源.  相似文献   

5.
吕斌 《开卷有益》2014,(6):23-23
芦荟最早见于《开宝本草》,现世界上品种多达300种以上,但主要药用品种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和斑纹芦荟三种。芦荟的叶、花、根均可入药,尤以叶中的汁液经浓缩加工制成芦荟干块,即为芦荟的药用品。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已相当流行,关于芦荟的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在《药性论》、《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得配本草》、《本草再新》中均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6.
《吴普本草》植物形态价值集中体现在关注植物形态的多个部位,关注的主要部位为叶子,描述细致形象,药名包含植物形态信息等。然该书也存在着记载植物形态的药物数量有限、部分药物之间的植物形态可比性不强等缺点。《吴普本草》的植物形态不仅对完善本草著作的编纂体例产生了相当影响,而且丰富了当时和后世药物学和植物学著作的内容,还为相关学术研究和资源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明代刘文泰等纂修的《本草品汇精要》版本众多,国内外现存的明清抄本计有20余种,近现代影印本和排印本21种,新发现抄本残卷2种.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大黄资源应用与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药物之一,距今已有二千年以上的药用历史。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caxim.ex Balf)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属植物,全世界约有60余种,我国多达45种,为其分布中心,除两、三种外,均有药用价值。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陕西、湖北等地。在青藏高原分布有23种,多为野生品种亦有人工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植物形态、生物环境、药用功能等方面,对《新修本草》所载“荚”,即《救荒本草》中的“孩儿拳头”进行品种考证,认为其原植物并非忍冬科的荚ViburnumdilatatumThunb.,而应为椴树科扁担杆属小花扁担杆GrewiabilobaG.Donvar.parvifloraHand.-Maz.。《救荒本草》中与“孩儿拳头”同卷记载的“吉利子树”,则应为小花扁担杆的原种扁担杆GrewiabilobaG.Don。  相似文献   

10.
槲树Quercus d entata Thunb.为壳斗科栎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有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唐本草》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恶疮等症[1]。槲叶、槲皮、槲实仁均作为药用。国内科研工作者已将槲树叶开发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药。但是,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仅见少数报道[2]。本实验从槲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5种酚性成分,并且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即金丝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植物形态、生物环境、药用功能等方面,对《新修本草》所载“荚迷”,即《救荒本草》中的“孩儿拳头”进行品种考证,认为其原植物并忍冬科的Vibunum dilatatum Thunb。而应为段树科扁担杆属小花扁担杆Grewia bilobaG.Don ver.parviflora Hand.-Mazz。《救荒本草》中与“孩拳头”同卷记载的“吉利子树”,则应为小花扁担杆的原种扁担杆Grewia bi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方法: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梁代本草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将杜衡、青城细辛之日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辛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13.
乌头类药物属毛茛科植物,是常用的中草药,具补火回阳,散寒止痛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伤痛。动物实验亦证明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药用其干燥块根,主根名乌头,附生的子根名附子,不生子根的主根称天雄,乌头品种多达200余种,四川栽培的称川乌,野生和其他地区产者称草乌,草乌品种甚多,如雪上一支蒿、落地金钱、搜山虎等,这类药物含有乌头碱,其毒性剧烈,易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麦冬的名称、品种、产地、药用等方面进行考证。麦冬的原植物正品是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其本草正名为麦门冬(麦冬),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一直沿用至今。其产地现已广泛分布于近20个省份。麦门冬以干燥的块根入药,有文献可考的药用历史达2000多年,彰显出祖国灿烂的药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苍耳的药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及文献考实,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及商品药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苍耳药用品种自古并不混乱,但在名称和原植物形态描述中,与石竹科卷耳某些特征一并描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现代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苍耳原植物图片有误应予纠正。结论 苍耳药用基源正品应为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相似文献   

16.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九版《中药学》教材、《中华本草》等认为中药金银花出自《新修本草》或《履巉岩本草》的结论,与文献记载不符,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17.
对葛属资源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和历代本草学的研究认为,南北朝以前时期用的葛根品种为野葛,南北朝至汉唐时期记载为甘葛藤,宋代及明清以后本草记载葛根品种开始多样化发展,出现家种和野生两品种并列的情况,为甘葛藤和野葛,药食两用一直沿用至今。《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以江浙、南康、庐陵为道地,当今道地产区不明显。葛类中药古今用药功效基本一致。野葛和甘葛藤为主流品种,该属其它资源是否都能药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国药典》分列葛根和粉葛两药,应以临床为导向更加完善质量标准。该研究为葛类中药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鼠尾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鼠尾草属植物隶属于唇形科 ( Labiatae) ,全世界约有 1 0 0 0多种 ,占全科植物总数的 2 0 % ,宜生长于温热带地区 [1] 。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 ,分为Sclarea、Salvia、Leonia、Calosphace4个亚属。我国鼠尾草植物品种 ,据《中国药物志》记载有 83种 ,2 5变种 ,9变型 ,其中药用 30余种 (含变种 ,变型 ) ,大多数以根入药作丹参用 [2 ,3 ]。我国鼠尾草属植物 ,分布于全国各地。本属植物药用种类之多、药效范围之广是比较突出的 ,民间就有 1 0多种植物的根作丹参的代用品 ,且人们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比较深入 [4] 。 30年代日本学者中尾等从丹…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证近代新发现文献与历代传承本草,结合基原植物生物学观察,认为石南草应为《神农本草经》记载此药的正名;基原植物为蔷薇科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ulata Lindl.药用早春生长的嫩茎叶。《神农本草经》中石南草的命名包含了药用部位和采收时间等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细辛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染代本划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 杜衡,青城细辛之图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六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