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 ,AA)的发病基础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除继发性AA有明显的药品及化学品等诱因外 ,大多数AA患者无明显诱因 ,其中约 70 %患者的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或淋巴细胞球蛋白 (ATG或ALG)以及环胞菌素A(CyA)治疗AA ,其疗效为 5 0 %~ 80 %[2~ 4 ] 。因此 ,对AA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有助于临床的治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功能异常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AA与T淋巴…  相似文献   

2.
3.
病例 男性 ,汉族 ,2 1岁 ,因“持续性腹痛伴发热两天”入我院消化血液科。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于入院后 4d再次出现发热及黄疸 ,查肝功 :ALT 5 6 0u/L ,Tbil5 7 7μmol/L ,Dbil 31 5 μmol/L。HAV -IgM阳性。继以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转入我科 ,入我科查体 :体温 38 9℃ ,脉搏 98次 /min ,血压13 5 /8 5kPa。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肝脾未扪及肿大 ,肝区叩痛明显。在保肝、对症处理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但效果不明显。一月后其病情有所发展 ,出现明显头昏 ,乏力 ,查体可见贫血貌 ,查血常规示 :Hb…  相似文献   

4.
5.
廖辉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47-1149
脐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和造血调控因子,具有重建造血和刺激造血的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它的发生涉及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免疫异常等。笔者将对脐血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清除性预处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o-PB-SCT)治疗肝炎相关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HASAA)国内外尚未见报告,我们采用环孢素A、CD3单克隆抗体及环磷酰胺作非清除性预处理,成功地对1例HASAA患者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8.
9.
用GFU-GM培养方法,按再障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分型,并用免疫抑制剂(VP、CTX、ALG、γ-G)和脾切除治疗不同发病机理的再障21例。其中免疫介导型再障13例(淋巴细胞抑制型8例、血清抑制因子型5例),有效9例(基本治愈3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2例),有效率69.2%;造血干细胞缺陷型8例,仅1例有效。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尤其是淋巴细胞抑制型再障,治疗有效率达87.5%。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在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作用。4例HLA完全相合的重症再生障碍贫血病人(2例肝炎相关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了NAPBSCT,结果4例均顺利度过造血抑制期并移植成功(完全性植入3例,嵌和性植入1例),外周血象及骨髓造血功能快速恢复正常。4例均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本结果初步表明:NAPBSCT简单、安全、并发症轻、造血功能重建快,为SAA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人T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抗CD3)SMU8(抗CD8)治疗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治愈6例,缓解7例,明显进步11例,无效8例,有效率75%(24/32)。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淋巴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增高,治疗后CD4/CD8比例恢复正常,HLA-DR表达降低,无血清病及血细胞减少等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测了中度高原的西宁地区(海拔2261m)44例正常孕妇和18例妊高征患者的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并与正常未孕妇女进行了对照,结果:正常孕妇C1qB因子、CIC均低于未孕妇女(P〈0.05 ̄0.01);妊高征者CH50、C1q、APCH50及B因子更低于正常孕妇(P〈0.05 ̄0.01),CIC也有下降趋势。作者认为正常孕妇补体和CIC低水平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有关;而妊高征者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人群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花环试验测定了沱沱河(海拔4700m)和西宁(海拔2260m)两地人群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高度高原沱沱河地区人群RCIA花环率与中度高原西宁地区人群花环率相比呈机显著性下降(P<0.001),急进高度高原后,RCIA功能亦呈明显下降,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升高组,RCIA活性亦显示明显降低,提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最后就高原地区人群RCIA功能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的可行性,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以犬的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bFGF、RA、GDNF等作为增殖或分化诱导因子,对各阶段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发现,增殖培养24-72h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诱导培养3天,部分细胞开始表达NSE或GFAP,继续增殖培养仍可见细胞克隆(干细胞特性);诱导培养第10天有成熟神经细胞形成(成分鉴定证实)。说明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多种因子的“程序性”作用,可以向神经干细胞、成熟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提示BMSCs可作为“种子细胞”在神经科学领域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小鼠骨髓粒系祖细胞所成集落的形态学及其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琼脂培养小鼠骨髓GM-CFC,经过原位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了集落的细胞形态学。按集落组成的细胞类型可把细胞集落分成5种基本形态。它们发展的相互关系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开始为90%的致密型集落,以后急剧下降,而同时其它类型的集落很快增多,其中尤以巨噬细胞增加明显。不同类型细胞集落的辐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粒系致密型的D_0值为60.2 rad,巨噬系分散型集落最不敏感,其D_0值为226.6rad。  相似文献   

17.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对噪声性毛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将GDNF和NT-3缓慢注入内耳,以灌注人工外淋巴液动物为对照,检测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核形态、数量的变化。噪声暴露10天后,毛细胞核荧光染色计数发现,实验组手术耳和非手术耳耳蜗外毛细胞核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GDNF和NT-3对噪声性毛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对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免疫反应。材料和方法 :取人脐带血中脐血干细胞及幼兔的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PLA支架上 ,形成细胞 -PLA复合物。于 2 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滑车关节面上造成直径 4.5mm深 3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将两种细胞 -PLA复合物分别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异种脐血干细胞 -PLA复合物为实验组 ,植入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 -PLA复合物为阳性对照组 ,缺损不处理为阴性对照组。术后 6周、1 2周观察缺损修复情况、新生组织类型及有无免疫反应。结果 :脐血干细胞组 6周时标本为纤维组织修复 ,内有少量软骨细胞 ;1 2周时 40 %标本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较薄 ;60 %标本为纤维组织修复。移植物周围无明显淋巴细胞聚集 ,部分滑膜有炎症反应。骨髓基质细胞组(阳性对照)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滑膜无明显炎症反应。阴性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无软骨形成。结论 :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优于缺损不处理组 (阴性对照) ,但明显差于同种骨髓基质细胞组 (阳性对照 )。脐血干细胞有可能成为软骨修复的新的种子细胞。由于种属差异的影响 ,脐血干细胞组可能存在免疫反应 ,结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经 TPA 诱导分化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 HL-60细胞在透射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观察。TPA 诱导后 HL-60细胞向巨噬样细胞分化,在诱导后1d 大部分细胞已在细胞形状表面构型和突起等方面出现了变化。细胞核、细胞膜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均有改变。TPA 的亲脂性与细胞膜相结合有可能改变细胞受体的构型。推测线粒体等的明显变化将导致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活动的障碍,而且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系统促使白血病细胞发生退变和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糖尿病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复苏BMSCs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小鼠BMSCs组(Nor),糖尿病小鼠BMSCs组(DB),GDF11干预组(DB+GDF11;GDF11),抑制剂组(DB+GDF11+ LY294002;LY)。各组细胞培养3 d后,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磷酸化(p)-PI3K、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小鼠BMSCs相比,糖尿病小鼠BMSCs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36.2±3.3)% vs. (3.1±1.1)%,P<0.05];GDF11可降低糖尿病小鼠BMSCs细胞凋亡率[(18.9±1.9)% vs. (36.2±3.3)%,P<0.05],提高Bcl-2/Bax的蛋白表达比[(1.63±0.10) vs. (0.26±0.09);P<0.05],同时激活PI3K[p-PI3K/PI3K:(0.98±0.08) vs. (0.42±0.11);P<0.05]/Akt[p-Akt/Akt:(0.94±0.10) vs. (0.32±0.15);P<0.05]信号通路。而且,当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GDF11抑制糖尿病小鼠BMSCs凋亡的作用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率:(41.1±3.9)% vs. (18.9±1.9)%,P<0.05]。结论 GDF11可通过激活PI3K/Ak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小鼠BMSCs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