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VEGF及其受体表达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受体KDR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结合鞍底硬脑膜病理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4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VEGF及KD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D31,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KD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而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主要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很少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KDR蛋白、mRNA的表达相应增加,1级与0级、3级与2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1级与2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高表达组MVD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VEGF可能通过其受体KDR协同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三者在50例垂体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Survivin、VEGF、MVD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Survivin的高表达将直接导致血管发生显著增强,其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呈正相关.VEGF具有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MVD则是血管形成的量化指标。结论Survivin、MVD、VEGF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VEGF、PCNA、Ki-67、P53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VEGF、PCNA、Ki-67、P53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垂体腺瘤中VEGF、PCNA、Ki-67、P53的表达,并计数MVD,结合影像、手术及病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垂体腺瘤中VEGF、PCNA、P53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2)垂体腺瘤中VEGF、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病理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χ2=9.396,P<0.05),PCNA、P53、Ki-67的表达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VEGF、PCNA、P53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Ki-67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Ki-67更多地反映恶性肿瘤的增殖性及预后;(2)VEGF、MVD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CNA、P53、Ki-67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管密度的改变不能完全代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或者仅在垂体腺瘤某些病理型中可以代表一定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VEGF和p16在30例侵袭性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39.44±5.61)%和(24.28±3.94)%,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2.17±4.32)%和(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标记指数为(27.49±4.07)%,较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标记指数(20.18±3.26)%显著增高(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VEGF的表达增高和p16的表达降低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蛋白表达,以VIII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法作为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方法,分析上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VEGF、bF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皮抑素蛋白表达和MV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PTTG、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MVD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79.2%(38/48),PTTG和/或VEGF阳性表达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MVD值均显著高于PTTG和VEGF阴性者(P〈0.05),PTTG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PTTG、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结论PTTG、VEGF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PTTG—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的肿瘤血管形成;PTTG、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侵袭性(20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MMP-9与VEGF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在蛋白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无显著性相关;在mRNA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MMP-9基因表达增高及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VEGF表达上调有关。MMP-9与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激酶型血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uP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VEGF和uP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VEGF和uPA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正相关。其中uP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高于VEGF。结论VEGF和uPA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即用型免疫试剂盒检测23例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同时对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VEGF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索垂体瘤微循环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同时染色VonWillebrand因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蛋白表达及MVD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性的关系。结果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垂体瘤的海绵窦侵袭性均有关(两者均P<0.001)。结论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在垂体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3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6例正常垂体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间质血管数量.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86.8%,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率23.5%及正常垂体组织的阴性表达(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TTG、bFGF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TTG可能通过激活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形成而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性。方法选取垂体腺瘤手术标本41例,分为侵袭组(18例)和非侵袭组(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并计数垂体腺瘤组织中MVD。结果MMP-2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13/18)、26.1%(6/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分别为50.51、13.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2的表达水平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00)。结论MMP-2和MVD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17例,非侵袭性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人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其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2例垂体腺瘤标本,其中侵袭组30例,非侵袭组3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6和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组中IL-6表达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非侵袭组的50.00%(P〈0.05),且IL-6阳性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7,P〈0.001)。结论垂体腺瘤IL-6的表达与MVD和侵袭性相关,提示IL-6可能参与影响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