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调研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生  周睿娴  杨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62-1663
对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从来源、选用原则、调研方法、病症模式等进行探微,从而构建了脾病传及肺、心、肾、肝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以及肝旺乘脾的五种辨证模式,提出"异病同辨"和"同病异辨"的五行思维方法,拟在基础上建立脾病医案五行检索系统,共为临床医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对于糖尿病的论治,古今医家大多从"三消"进行论治,具有一定疗效。文章认为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传统辨证与现代辨病相结合,强调辨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的病。在中医辨病方面,认为血糖分为生理性血糖和病理性血糖,病理性血糖的中医内涵为:痰饮水湿;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为:痰饮水湿输布失常;脏腑病位多在脾、肝、心、肺、肾,其中脾的运化作用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位在肺胃,与肝、脾、肾相关,辨治过程中当以气机失调为中心环节,围绕"肺胃气逆、胃失和降、肺失清肃"这一基本病机,治以宣肺止咳、和降肺胃为主,辅以疏肝调木、温中纳肾。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脏腑相关病机特点进行阐述,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杜成娟  顾宁 《吉林中医药》2020,40(11):1453-1456
顾宁认为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主要以脾肾之虚为本,风火痰瘀之实为标,病位涉及肝、脾、肾、心,临床可从风、火、痰、瘀4个方面辨证施治。探讨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等身心共病的中医论治,学习与总结名医"双心同治"经验,充实临床辨治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调肝理脾理论在指导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调肝理脾理论的理论渊源,在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运用进行论述,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调肝理脾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脑病涵盖范围广泛,病因病机复杂多端,为临证辨治带来诸多困难。从思维方式入手,以临床实际为基础,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对"肾(命门)-脾胃-肝-脑"轴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肾(命门)-脾胃-肝-脑"轴是脑病辨治的中心环节,提出"权-鉴-衡"运轴三法,即调肝疏运、理脾健运、补肾扶运,为中医脑病的辨治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84-2285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医辨治本病效果良好。王素梅教授根据万全"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等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治疗小儿抽动症多从肝脾论治,以抑木扶土、平肝息风为治疗大法,贯穿治疗始终,临证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8.
刘栋  叶进 《中医药导报》2019,25(24):131-132,138
总结叶进从脏腑辨治儿童性早熟的经验。叶进辨治儿童性早熟以脏腑辨证为主线,结合患儿体质,着眼于肾、肝、脾之病位,临证分虚实,重视"痰、火"在病程中扮演的角色,提出本病多具有复合病机特点,并从滋阴降火、调肝、理脾等方面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9.
结肠黑变病(MC)属中医学"便秘""腹胀"等范畴,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可通过宏观辨病、微观辨证之原则及独特优势,弥补西医在治疗上的不足,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各名家、学者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从活血祛瘀论治、从益气养阴论治、从温阳通便论治、从肝脾论治、从脾胃肾论治等中医辨证治疗思路,对MC...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程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而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现阶段,GERD的发病机制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笔者发现西医认为GERD的发病机制与食管下括约肌(LES)抗反流屏障结构障碍、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功能异常等相关,治疗以抑酸、促进胃肠动力及抗反流手术等为主。古今中医医家则认为在多因素下致肝胃不和、气机失和为其总病机,在治疗方面,通过辨证分型采用药物疗法、中医外治法治疗等。现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国内外GERD文献资料,阐述了中西医学者对GERD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两方面的认识,以期为治疗GERD进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针灸及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温病理论,探讨病毒性疾病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文中提出病毒性疾病传变为"病毒首先犯肺,继传脏腑",基本病因病机是"热、虚、痰瘀",治疗原则为"清、养、通"等.在此基础上,阐释中药抗毒新药创制的组方原则,即"治外感如将"、审不同病因、察不同证候及小儿抗病毒组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脾虚气陷、贲门失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治疗应以脾虚论治、补脾论治、补脾升提和固摄贲门为基本治则。方法:通过现代医学对该病发病机理与中医脾虚病机的关联性及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与中医补脾气治疗的关联性论述,阐明脾虚在该病发病中的重要性。结果:补脾固贲汤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结论:补脾固贲汤具有补脾固贲和胃降逆的功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医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之一,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回顾并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认为中医辨证胃食管反流病也存在许多误区。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特别是许多以食管外表现为主的患者可能缺乏典型的反流症状,因此可能会将其病位误辨为肺、心、肝、肾。另一方面,由于胃食管反流病某些症状非常特殊,如泛酸、烧心等典型表现,以及可能伴随的口苦、口干、口臭、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症状,这些看似具有明显热性特征的病证却可能是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或痰浊中阻。因此,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病时,必须先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疾病诊断,正确认识其发病机制,然后参照舌脉和其他兼症以及古今医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准确对其病位及病性进行辨证,进而为正确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孟河医派费、马、丁、巢四家医案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类病症的医案,研究孟河医派核心人物在GERD相类病症方面的证治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GERD相类症状、证候要素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GERD相类病症的用药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 共统计出GRED相关症状7种,病位7种,证候要素13种,中药116味.症状—证候要素、症状—中药、证候要素—中药、中药—中药之间都存在强的关联规则.结论 该类病症的主要病位是胃、肝、脾;主要病机是肝胃不和,痰湿阻胃,胃气上逆,肝胃不和包括肝气犯胃和肝火犯胃;以抑木和中、化痰利湿、泻肝理脾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遵循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处方用药上以和缓为特色,药性以平为主,慎用苦寒,但不畏温热,常以抑木和中汤、戊己丸、二陈汤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现代西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碰撞、交融,现代中医对GERD的认识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于此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对黄疸型肝炎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解析温病学经典著作中有关黄疸的论述,探讨以温病学理论在伤寒杂病治疗中指导意义,为临床治疗黄疸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研究结果,结合中医病因学、瘟疫学理论,对手足口病的疾病归属及病因属性进行探讨。提出手足口病应属瘟疫中的湿温病范畴,其病原为湿热性质的杂气,并和机体的内因有很大关系,临床治疗可参照湿温病的规律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