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氟尿嘧啶白蛋白磁性亚微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氟尿嘧啶白蛋白磁亚微球(FU-AMOM)并研究其有关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固化法制备FU-AMOM并考察其外观、粒径及其分布;测定FU-AMOM的载药量及包封率;评价其释药特征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方程拟合;考察荷瘤小鼠体内靶向性。结果制得FU-AMOM平均粒径为(321±50)nm,分布范围为100~600nm;平均载药量为(9.69±0.19)%;平均包封率为(70.36±0.53)%;体外动态透析法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荷瘤小鼠试验结果表明,FU-AMOM于磁场作用下在肿瘤组织聚集,具有靶向性。结论FU-AMOM磁亚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和靶向作用,有希望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用于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新型抗癌药依托泊苷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测定其含药量及包封率,对其体外释放及原料药的体外释放进行比较,并对脂质体灭菌后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利用透析法测定其含药量及包封率,进行热压灭菌及60Co灭菌两种灭菌方式,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考证灭菌后的稳定性。结果 按均匀设计的最优组合制备脂质体的含药量为(574.3±30.7)μg·mL-1,平均包封率为(61.58±0.83)%,依托泊苷脂质体50 h累积释药(96.13±1.11)%,而其原料药3 h累积释药(97.10±1.84)%,热压灭菌的渗漏率比60Co灭菌的渗漏率高。结论 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的依托泊苷脂质体外观圆整,粒径小而均匀,体外释药达到了长效缓释的作用,60Co灭菌后脂质体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适于眼部给药的环孢素A生物黏附性纳米脂质载体,考察其在家兔眼组织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眼局部刺激性研究。方法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纳米脂质载体,与生物黏附性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溶液混合后,得到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运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流变仪测定黏度,动态透析法研究其在人工泪液中的释药行为,HPLC测定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在家兔眼部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点药物浓度,以未加入泊洛沙姆407的纳米脂质载体(CsA-NLC)及药物油滴眼液作对照,采用线性梯形法计算参数。利用家兔研究其眼局部刺激性。结果 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多为类球形粒子,泊洛沙姆407包覆于纳米脂质载体的外表,其平均粒径(41.2±0.2)nm,Zeta电位(-15.2±0.21) mV,属于非牛顿流体。体外释放表明,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且体外释药行为符合单指数分布模型。含6.0%泊洛沙姆407的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在角膜、房水、虹膜的AUC0-24 h分别是油滴眼液的10.75、4.45和4.62倍,是环孢素A纳米脂质载体的2.77、1.22和1.54倍,MRT分别是油滴眼液的3.28、2.26和3.46倍,是环孢素A纳米脂质载体的1.69、1.50和1.62倍。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对家兔眼部无刺激性。结论 泊洛沙姆407纳米脂质载体可延长药物在眼部的作用时间,显著提高药物在眼部各组织中的浓度,减少刺激性,作为眼部给药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具有导向溶栓作用的蚓激酶纳米粒。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与单抗相接制备了蚓激酶免疫纳米粒;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大小及分布、形态及体外释放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68nm,跨距为91nm,包封率为(86.62±1.65)%,载药量为(3.96±0.63)%;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呈球形,分散良好,相互之间不粘连;其体外释药实验表明明显的缓释性能。结论该导向溶栓纳米粒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矩形微通道内制备载药纳米粒,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为规整球形,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为(129.73±2.41)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1±1.90)%和(43.67±0.55)%;体外释放药物分为突释和持续释放两个阶段,120 h累计释药率为87.3%;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紫杉醇原药。结论 微通道法制备紫杉醇纳米粒简便可行,制剂质量符合要求,该方法在药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和评价马钱子碱聚乳酸载药纳米粒(Bru-PLA-NPs).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Bru-PLA-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制得的Bru-PLA-NPs的平均粒径为95 nm,多分散指数为0.362,zeta电位为-15.68 mV.Bru的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Bru溶液相比Bru-PL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的Bru-PLA-NPs粒径小,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备大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emod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ED-NLC),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大黄素投药量、肉豆蔻酸异丙酯用量和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考察因素,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和体外释放的考察。最终确定ED-NLC的最优处方大黄素为3.27 mg,肉豆蔻酸异丙酯为148.68 mg,泊洛沙姆188为173.48 mg。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ED-NLC,透射电镜观察ED-NLC呈类球形,粒度分布均匀,粒径(97.02±1.55)nm,聚合物分散系数0.21±0.01,Zeta电位(-38.96±0.65)mV,包封率90.41%±0.56%,载药量1.55%±0.01%。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结果表明大黄素可能以分子或无定形状态被包裹进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药模型符合一级释药方程。Box-Behnken响应面法拟合模型精准可靠,最优处方制备的ED-NLC粒径分布集中,包封率高,为后续ED-NLC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相似文献   

9.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修饰物的合成及其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作为主动肝靶向性修饰物,并将其制成纳米粒。方法利用乙二胺为连接臂合成乳糖化-去甲斑蝥素修饰物,并考察其相关理化性质;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乳糖化-去甲斑蝥素是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多羟基化合物,其合成产率为68.35%;经优化工艺制备的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149.46±1.79)nm,包封率(80.29±0.56)%,载药量(9.58±0.09)%,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乳糖化-去甲斑蝥素合成简单,产率高,其纳米粒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0.
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洁  张典瑞  张学顺  高磊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3):1006-1010
 目的优化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对优化工艺所得产品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与Zeta电位分析仪、pH计、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理化性质,并用超速离心法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并测得所制备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8±1.83)%,载药量为(2.32±0.05)%,粒径为(125.3±11.2)nm,粒径跨距为(0.82±0.03),Zeta电位为(-15.88±0.41)mV,pH值为(5.57±0.04),黏度为(1.231±0.002)×10-3 Ns.m-2。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8.944t1/2+11.246。结论实验建立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纳米粒的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的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PTX/TPGS-CR)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透析法,以载药量、包封率及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以溶血实验及血管刺激性实验初步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安全性。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性和流式细胞仪定量考察Hela细胞对PTX/TPGS-CR纳米胶束的摄取情况。结果制备工艺优化后制得的PTX/TPGS-CR纳米胶束粒径为(197.3±4.4)nm,PDI为(0.131±0.021),电位为(-31.8±0.5)mV,载药量为(48.20±3.03)%,包封率为(87.26±4.91)%。溶血实验结果表明,其溶血率低于1.71%;血管静脉注射无明显刺激性。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能被Hela细胞高效摄取。结论PTX/TPGS-CR纳米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安全性好,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稍优于Taxo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性质稳定,眼刺激性小的透明质酸功能化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采用乳化-沉降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碳二亚胺法将透明质酸偶联到纳米粒表面,荧光胺衍生化法测定氨基的减少量计算取代度,考察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和对家兔眼刺激性。结果 修饰后透明质酸对白蛋白纳米粒表面氨基的取代度为25.06%,纳米粒呈球形,包封率为86.94%,载药量为2.97%,48 h累计释放率接近70%,Draize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化纳米粒对家兔眼部无明显刺激。结论 该方法成功制得透明质酸功能化的白蛋白纳米粒,所得纳米粒刺激性小,有望作为眼后部给药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王风云  李伟宏 《中成药》2020,(5):1114-1119
目的 制备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光稳定性(4 500 lx,25℃).MTT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所得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为(198.84±4.17) nm,Zeta电位为(-21.8±2.5)mV,包封率为83.27%,载药量为3.83%,36 h内累积溶出度为61.8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 =0.960 5);光照72 h后,莪术醇含有量仅降低了3.42%;对Caski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P<0.05,P<0.01).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明显提高莪术醇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磷酸川芎嗪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CMC-TMP-NP),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CMC-TMP-NP,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CMC-TMP-NP的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形态和体外释放率评价其质量。结果:优选出CMC浓度为4mg/mL、投药比为1:2、交联度为3,进行制备CMC-TMP-NP;制备出的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且表面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92.6nm、多分散系数为0.219、平均包封率为(85.17±1.25)%、平均载药量为(9.38±1.28)%。结论:实验制备的CMC-TMP-NP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体外能显著延缓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15.
王晓明  张智强 《中成药》2022,(2):356-362
目的 制备柚皮素-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40 mg/kg)后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粒,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及其聚乳酸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2.0、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6.18±5.21)nm,Zeta电位为(-11.1±1.5)mV,包封率为(76.64±0.23)%,载药量为(5.01±0.12)%,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30%,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84)。与原料药比较,聚乳酸纳米粒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41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伊马替尼(imatinib,IMN)包埋于托可索仑(tocofersolan,TPGS)胶束中,以提高其水溶性,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与人源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作用效果。通过TPGS胶束运输IMN进入细胞,可克服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抗肿瘤效果,为进一步体内药效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IMN-TPGS胶束,对其粒径、电位、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表征,考察该胶束对MCF-7/ADR细胞的抗肿瘤效果。结果 IMN-TPGS胶束平均粒径为(22.69±2.39)nm,表面呈电中性,外观圆整,载药量为(1.55±0.06)%,包封率为(63.49±2.42)%;具有较高的耐稀释性,血清稳定性和冻干-复溶稳定性;在体外释放72 h后,累积释放度近100%,释放速率缓慢;IMN-TPGS胶束对MCF-7/ADR的IC50为12.27 μmol·L-1,细胞毒性大,细胞内药物含量高,可诱导近半数细胞凋亡。结论 IMN-TPGS胶束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稳定性高,具有较强抗稀释性,有利于体液长循环,对耐药细胞株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其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偶联脱氧胆酸(mPEG-CS-DA)纳米载药系统,并以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构建两亲性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方法 采用两步反应合成mPEG-CS-DA,分别用IR、1H-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筛选mPEG-CS-DA-Cur纳米胶束制备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度。结果 以透析法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较小的平均粒径和无残留溶剂的特点。mPEG-CS-DA-Cur的载药量为(12.11±1.52)%,包封率为(89.37±4.12)%,平均粒径为161.4 nm,分布均匀,胶束中药物体外释放缓慢、稳定。结论 研究合成了1种新型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是1种良好的胶束载体材料,对难溶性药物Cur具有很好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后续药物进行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川芎嗪微乳递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以不同油相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微乳,考察粒径因素对制剂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川芎嗪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超滤离心法对载药量、包封率进行研究;采用马尔文粒径仪对粒径、电位进行检测;采用透析袋法对不同粒径微乳的释药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川芎嗪微乳,外观澄清透明,pH均值约为5.46;成功建立了微乳包封率的检测方法;川芎嗪载药量为1.2 mg/mL时,包封率为(87.43±0.20)%。通过改变油相(油酸乙酯、油酸、IPM)制备不同粒径的微乳,当载药量为1.2 mg/mL时3者的粒径分别为(16.80±0.91)、(129.50±1.21)、(18.51±0.24)nm。释放实验显示,在4 h内3者释放率均能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制备了均一、稳定的川芎嗪微乳;不同粒径川芎嗪微乳的释药行为不受粒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