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麦饭石对骨折愈合作用的骨痂强度及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6只家兔的实验性骨折,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了内服麦饭石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及骨折愈合期间骨痂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组骨痂锌含量在骨折后13d起,一直高于对照组(P<0.05~0.01);骨痂铁的含量自第9d,锰、铜含量自第12d起一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用药组的拉伸、弯曲破坏载荷及拉伸、弯曲强度比对照组高(P<0.05~0.01)。表明:麦饭石提高(或激活)了骨痂中锌、铁、锰、铜的含量(或活性),增强了骨的强度,提高了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延迟愈合组),另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γ射线单光子骨矿测量仪和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对20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桡、尺骨骨矿含量测定和全血微量元素测定的配对研究。结果表明:骨矿含量偏低组的全血Zn、Ca、Cu明显低于骨矿含量正常组(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元素Mn、Mg、Al、Cu、Se为被选入方程的变量,提示上述几种元素与骨代谢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体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和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血清铁蛋白和骨代谢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根据其椎体骨密度检测值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骨质疏松患者,乙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家兔实验性骨折愈合模型,观察了补充自然铜对家免骨痂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自然铜家免骨痂中Zn、Fe、M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痴Cu含量在骨折愈合期间出现一个高峰,补充自然铜家兔高峰出现较对照组早一周。微量元素Zn、Fe、Mn、Cu在骨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补充自然铜有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9.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胜利  王全平 《医学争鸣》2001,22(11):1026-102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利用SD大鼠骨质疏松胫骨骨折膜型,测量了骨痂局部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而增加,在骨折后35d编织骨完全形成后,极限强度与非骨折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而弹性模量有明显差别,而再会得在同一时间点与正常骨折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局部的弹性模量及极限强度的变化模式与正常骨折骨痂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振动疗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矿含量、骨钙素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明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碳酸钙(600 mg/d)与强骨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动疗法。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arthel指数、骨痂生长评分的差值。两组均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跌倒、再次骨折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的骨密度差值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同疗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疼痛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1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保守治疗组66例、外固定组72例和内固定组78例,比较3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疼痛发生率及时间。结果:保守治疗组1个月内愈合比例为16.7%低于内固定组的30.8%;平均愈合时间方面,保守治疗组为(101±12.5)天、外固定组为(93±16.3)天、内固定组为(89±19.6)天;内固定组1个月内疼痛发生率最低,为51.3%,发生最高的组为保守治疗组68.2%;平均疼痛消失时间,保守治疗组为(57.2±18.5)天,外固定组为(57.2±18.5)天,内固定组为(40.6±11.0)天。结论:交锁髓内固定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发生率低,对于创伤骨科患者其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王斌峰  崔海峰  苗旭漫 《吉林医学》2007,28(15):1655-1657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骨折患者应用ELISA方法对其骨折后l、2、4、8、12、24、36、48、60周进行外周血的BMP-2检测,检测结果按照骨折延期愈合与正常愈合,延期愈合组中又按照骨折部位、对常规治疗的反应效果进一步分组,统计这些组别外周血中BMP-2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在创伤后第一周内迅速升高,第2周内迅速回落,而后维持在比正常人群还低的水平;骨正常愈合患者中第1~2周缓慢升高,至第8周才开始回落。将骨延迟愈合患者细分化后发现四肢骨近端部位外周血BMP-2表达规律接近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随时间表达规律。而四肢骨远端包括掌指骨外周血BMP-2在骨折后一直未见增高。常规治疗48周后临床愈合的患者其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而有效和无效组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则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结论:骨折后外周血中BMP-2表达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4.
BMP2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在骨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骨折愈合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mRNA的表达.结果:骨折后第5日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内均见阳性信号,第7日开始信号明显增强,软骨细胞内也可见阳性信号,第14日后信号逐渐减弱.结论:在成骨活动活跃时,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均有BMP2mRNA的转录,然后编码形成BMP2蛋白来促进及调节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82例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鲑鱼降钙素和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2组的疼痛缓解效果。结果82例治疗前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6~9分,2组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8、15d,2组疼痛VAS评分分别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但疼痛缓解快,3个月后复查骨矿物密度改善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良好止痛和促进成骨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氏接骨胶囊(简称Su)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假干预组、Su剂量140 mg/(kg·d)组(Su-140组)和Su剂量280 mg/(kg·d)组(Su-280组)。分组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10 d,过度麻醉心脏取血并处死各组大鼠。对大鼠患肢胫骨进行取材后,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通过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骨痂中BMP-2的表达,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定量检测血清BMP-2的含量。[结果]骨折造模术后10 d,假干预组、Su-140组及Su-280组3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均可见骨痂形成,骨折端愈合尚稳定,部分标本骨折断端稍有微动。经X线观察Su-280组骨折端愈合情况好于Su-140组及假干预组,Su-140组优于假干预组。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Su-140组和Su-280组的BV/TV值均高于假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b.Th和Tb.N 2个参数,Su-14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28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u-140组与Su-2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280组骨痂内有大面积的BMP-2表达区域,Su-140的表达区域较少,假干预组更少;RealTime-PCR结果显示,3组间BMP-2的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中Su-280组与Su-140组和假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u-140组和假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苏氏接骨胶囊能促进大鼠胫骨干骨折的早期愈合及BMP-2的表达,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骨折愈合越快,其机制可能为Su促进BMP-2的表达,进而诱导成骨细胞及胞外基质的分化增殖,促进骨形成及骨愈合。  相似文献   

17.
骨折段低频可控微动影响骨痂矿化与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可控性微动外固定器对试验性长骨骨折愈合中骨痂矿化与愈合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珐对45只绵羊行双侧胫骨中段横行截骨,间隙2mm,用连有微动装置的单边外固定器固定。术后10d,随机选择一侧肢体进行微动刺激(30min/d),按不同的微动频率分为0.5Hz组、1Hz组和5Hz组(n=15),幅度为0.25mm,至第4周末结束;另一侧后肢不作微动,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6、9周各处死5只动物,采集标本进行硬组织切片,观察骨痂矿化的程度,并比较9周后愈合骨的成骨速率、骨矿物质密度和力学特性。结果术后4、6周末,各实验组骨痂矿化骨小梁和类骨质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9周末,各实验组矿化骨小梁的面积迅速增加,类骨质的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成骨速率均快于对照组,且骨矿物质密度和愈合骨的峰值载荷、弯曲刚度高于对照组(P〈0.05),以1Hz组最为显著。结论骨折段早期低频微动能有效促进骨痂类骨质的形成与矿化,缩短骨痂矿化延迟时间,增加愈合骨的矿物质含量,进而加速骨折的愈合,微动频率以1Hz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骨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366例骨折患者,其中汉族154例,维族212例,男性204例,女性162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析维、汉族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维、汉族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HCY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维族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长于汉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维族患者中,高HCY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长于正常HCY水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校正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因素后,维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血浆HCY水平呈线性相关(r=0.784,P=0.000)。结论 维族骨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汉族患者;维族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薛滨勇  王建新  苏艳 《海南医学》2011,22(17):18-20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20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实验组加用中药方剂内服,观察两组的骨折愈合效果。结果两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治疗4个月盾治疗效果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t=7.11,P〈0.05),实验组愈合率为90%,对照组愈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O.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治疗起效人数比例(40%、75%、96%、100%)均高于对照组(20%、40%、70%、80%,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0.5=10.3)d,对照组90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9.2±12.3)d,实验组愈合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效果肯定,能显著增加总体骨折愈合率,加快愈合速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失神经骨折愈合中病理性骨痂的体积与力学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前后根切断组,均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神经根.所有大鼠于神经根切断侧胫骨造成横行骨折,髓钉固定.30 d后取大鼠患侧胫骨,测胫骨近端骨密度、胫骨湿重称量、在X线片上测量骨痂宽度、胫骨进行生物力学拉伸测试,SPSS统计数据.结果 患侧胫骨近端骨密度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P<0.05),以涉及感觉神经(后根)损伤组尤甚(P<0.05).结论 失神经骨折愈合中所形成的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