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橄榄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3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0min,提取次数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提取率高,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芦笋多糖提取工艺,比较芦笋不同部位多糖含量,为芦笋工业化生产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对多糖进行超声提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 表明,芦笋食用部分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1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各因素影响次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废弃部分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4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5 h,温度为30℃。各因素影响次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结论 经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芦笋食用与废弃部分粗提物中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需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凤尾草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凤尾草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65%乙醇,液料比35∶1,超声时间34 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凤尾草总黄酮提取率为9.55%,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超声提取方法简单,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无需加热,是一种较理想的提取凤尾草总黄酮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焦慧英  李艳芳  谢向阳 《中国药师》2020,(12):2389-2394
摘要: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从胡椒中提取胡椒碱,并通过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胡椒碱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首先以乙醇浓度(X1)、液料比(X2)、超声温度(X3)、超声时间(X4)和超声功率(X5)作为考察因素,以胡椒中胡椒碱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胡椒碱提取率的关键性工艺因素,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胡椒碱提取工艺参数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结果表明,乙醇浓度(X1)、液料比(X2)、超声时间(X4)是影响胡椒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经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得到胡椒碱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为80.0%、液料比为20∶1、超声时间为60 min,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连续提取三批胡椒样品,胡椒碱的平均提取率为(6.68±0.15)%。结论:本研究通过Plackett-Burman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胡椒碱工艺参数,预测准确,提取率高,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选桑黄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凤  秦庆玲  李峰  徐秀泉 《中国药房》2012,(47):4455-4458
目的:优化桑黄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三萜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70%乙醇作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g/mL),于60℃超声提取21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总三萜得率为9.80mg·g-1。结论: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冬瓜子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3)正交实验法优选冬瓜子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的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2 h。结论该提取工艺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总多酚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法和连续回流法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黄芪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要获得相同的提取率,超声法效率更高,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超声提取时间20min,固液比1∶10,超声提取温度25℃,提取率为0.325%。结论:与连续回流法比较,采用超声法提取黄芪总黄酮具有快速、节省溶剂、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超声法与闪式提取法提取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法与闪式提取法提取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超声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闪式提取法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龙胆苦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与超声法相比,闪式提取法效率更高,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50%乙醇,料液比1∶60,提取时间3 min。结论本法工艺简单、经济、提取率高,可为中药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超声波辅助萃取蒲公英中多酚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了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和有机溶剂浓度4个主要影响因素,应用Central Composite设计响应面试验,以蒲公英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蒲公英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为40℃,超声时间21 min,料液比1:40,溶剂体积分数28%。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蒲公英多酚提取率为39.85%。结论: 验证值和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黎强  孙明辉   《中国药师》2022,(12):2229-2233
摘要: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柴胡中总皂苷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为主要影响因子,以总皂苷提取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优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时间为127 min,料液比为1∶13。结论:Box-Behnken设计可以很好地对柴胡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海芦笋为原料、乙醇为浸提剂,在传统浸提技术基础上,辅以微波提取总黄酮。方法分别考察时间、温度、微波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确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60℃,微波功率700 W,料液比1∶40,乙醇浓度55%,在此条件下提取海芦笋干粉中的总黄酮,得率为1.37%。结论微波辅助萃取海芦笋总黄酮的效率高于传统浸提工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对总黄酮得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水飞蓟果仁中磷脂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正庚烷-乙醇比例、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水飞蓟果仁中磷脂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正庚烷-乙醇(3:1,V/V),提取温度80℃,固液比1:9(m/V),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水飞蓟果仁中磷脂得率为0.3402%。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为水飞蓟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双水相协同超声法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并比较不同季节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方法:以茶多酚含量为指标,选择乙醇浓度、硫酸铵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绿茶中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并比较春、夏、秋季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45%乙醇、0.20 g·mL-1硫酸铵的双水相溶液,以1∶90料液比,超声提取15 min;利用该提取条件测得不同季节绿茶中茶多酚含量为:夏季 > 秋季 > 春季。结论:双水相协同超声法可作为提取茶多酚的有效手段;夏茶可作为获取茶多酚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覃亮  路宽  董基  杨小霞 《海峡药学》2012,24(3):16-18
目的研究肉桂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肉桂多糖含量。结果对肉桂多糖含量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肉桂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浸提时间为3h,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80℃。结论该工艺合理、便捷,多糖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var.sinense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乙醇倍数、提取次数为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用10倍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血三七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正交试验对半仿生法提取废次白肋烟叶烟碱的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半仿生法提取,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烟碱提取量的影响。结果:半仿生法提取废次白肋烟叶中烟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废次白肋烟叶中烟碱提取量为25.75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