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代之以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而将IE分成四类:①自身瓣膜IE;②人工瓣膜IE (PVE) (瓣膜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者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1年之后发生者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③右心IE;④器械相关性IE(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I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发生于心内膜表面的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直接感染心内膜或心脏瓣膜而引起的炎症,可累及心脏的瓣膜、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室壁内膜,其人群发病率约为3~10人/10万人[1~2].IE的典型表现为赘生物...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现对42例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症.其特征病变是心脏或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病原微生物组成的赘生物.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心瓣膜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由于近年来IE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本病临床更趋复杂而不典型,这无疑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2002年住院的4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至心内膜、心 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症病变.心内膜炎是指心壁内膜 的炎症.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其次为心腔内膜.当心内膜炎的 损害(赘生物)含有微生物时,则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 个总称,包括了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如急性、亚急性、人工 瓣膜性感染),也包括了不同的病原(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感染.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有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或腱索与心壁内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每一类致病菌及病程均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和预后均不同。IE患者死亡率较高,20%以上。故及时诊断并采取内科、外科联合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故作者对本病致病微生物、临床诊断、治疗进行以下概述。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eardif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致病微生物造成心瓣膜、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炎症性病变,内膜赘生物是基本病理改变。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观察心瓣膜毁损、心内膜赘生物形成及分布情况。本文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瓣膜损害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表面形成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栓。其特征性病变是赘生物形成,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入血繁殖,并在心瓣膜、心内膜或大动脉内膜上侵蚀生长,与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及坏死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样突出物。最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而单独侵犯肺动脉者更为少见,占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的2%。现报道我院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肺动脉瓣赘生物患儿一例。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有赘生物形成。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感因素,心内结构异常、高速血流冲击导致内膜受损是发生IE  相似文献   

12.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容易累及心瓣膜,其特征性病理损害为赘生物形成。IE多发生在原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也可发生在正常心瓣膜上,随着各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人口老龄化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IE的临床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若诊治不当,病死率仍很高[1]。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大动 脉内膜的感染伴赘生物形成,心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本例患者,女,49岁,因长期发热首诊于呼吸内科,胸部CT 示右肺尖部有一厚壁空洞,增强无强化,空洞内壁光整并见液平面,考虑感染性病变,结核待删;心脏彩超发现主 动脉瓣赘生物,瓣周脓肿;血培养为粪肠球菌。外科行“主动脉瓣赘生物清除+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中发现存在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缝闭动脉导管。主动脉瓣赘生物病理显示病变瓣膜组织中,隐见球菌 菌落,符合瓣膜退行性病变合并感染的诊断。经血培养敏感药物万古霉素治疗6周后,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吸收。由此 可见患者肺部病灶是主动脉瓣菌栓脱落经未闭动脉导管进入肺循环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7.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造成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1]。起搏器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13%~19.9%[2],死亡率为7%~11%[3],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囊袋内电池、电极导线和心内膜等[4]。起搏器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真菌罕见[5-7]。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真菌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M-CSF/c-fms)在单核/巨噬细胞参与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两种剂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联合手术损伤心脏瓣膜的方法分别建立4组IE家兔模型;术后24 h处死,取出心脏瓣膜,肉眼、电镜观察。RT-PCR法检测各组瓣膜的M-CSF、c-fms mRNA表达水平。结果32例动物中存活26例,14例发生IE;小剂量组中赘生物产生、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手术+细菌注射可诱导二尖瓣、三尖瓣M-CS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c-fms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细菌注射比小剂量细菌注射可诱导二尖瓣M-CSF mRNA表达进一步明显增加(P<0.01),三尖瓣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SF/c-fms是参与IE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左、右心腔对大剂量细菌入侵有不同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也是左、右心IE有不同临床特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和血管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多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尤其在心脏手术后.亦可发生于无心脏病变的正常人.病原微生物最常见为细菌,其他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症,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并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近年来,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