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胭脂红对3T3细胞DNA损伤的SCGE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偶氮类色素胭脂红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NIH3T3)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单层培养的3T3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胭脂红培养4 h,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检测3T3细胞DNA的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SBs)情况.结果 各染毒组彗星细胞率、彗星细胞的尾长、尾部DNA含量及尾矩与胭脂红浓度正相关,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胭脂红对体外培养3T3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浓度越大,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蒿素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对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DNA损伤。方法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抑制效应,确定青蒿素的最适实验浓度;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照射后HeLa和SiHa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青蒿素对HeLa和SiHa细胞的抑制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SCGE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单药组与对照组的彗星细胞检测指标(拖尾率、尾长、OLIVE尾矩和彗尾DNA%)无明显差异(P〉0.05);在相同照射剂量下,青蒿素加照射组的HeLa细胞的彗星细胞检测指标高于单纯照射组(P〈0.05),而SiHa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素本身不能引起He-La和SiHa细胞DNA损伤,但辐照后可致HeLa细胞DNA损伤加重,增加了HeLa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而对SiHa细胞没有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4月和24月龄)大鼠和连续灌胃给予中药复方962 3个月的老年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方法:利用快速、灵敏的单细胞电泳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以彗星样细胞出现率(计数一定量细胞中彗星样细胞所占的比例)、占彗星长度(“彗星”电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和尾距(尾部DNA占总DNA的百分比与头尾部中心间距的乘积)来评价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发现老年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彗尾样细胞出现率显著高于青年大鼠(P<0.01),复方962不仅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的淋巴细胞的彗尾样细胞出现率,而且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外周血彗星样细胞的总彗星长度和尾蹑(P<0.01)。结论:实验表明复方962对老年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观察维甲酸对NIH/3T3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栾洁  王文吉等 《铁道医学》2001,29(3):143-144
目的 评价维甲酸(RA)对NIH/3T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观察5种浓度RA对NIH/3T3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5种浓度的RA均能抑制NIH/3T3细胞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升高,RA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结论 RA能抑制NIH/3T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致健康人胚肝细胞(L-02细胞)DNA损伤的作用,建立B(a)P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模型.方法对L-02细胞分别用高(50μM)、低(25μM)剂量的B(a)P染毒2 h,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选用Oliver尾矩值作为DNA损伤的分析指标,并依据尾部DNA含量/总DNA含量统计DNA损伤分级.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高低剂量的B(a)P均能引起L-02细胞明显的DNA单链断裂损伤,其Oliver尾矩值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高、低剂量的B(a)P对L-02细胞的DNA损伤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a)P剂量升高,引起肝细胞损伤的Oliver尾矩值也增大.实验组的总彗星样细胞数均较对照组高(P<0.01),高、低剂量的B(a)P引起的总彗星样细胞数间差异没有显著性.高、低剂量的B(a)P诱导不同损伤级别的细胞数不同(P<0.01),B(a)P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损伤及轻度损伤细胞数较少,而中、重度损伤细胞数增多.结论低剂量的B(a)P即可引起L-02细胞DNA的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Genistein)对L-02人肝细胞DNA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不同浓度GEN处理组(G)、单纯辐照组(R)和不同浓度GEN +辐照处理组(G+R)。L-02细胞分别用1,5,10,20μM GEN处理24h后,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4,6,8,12Gy)照射,继续培养48 h后利用MTT法检测GEN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确定有效辐射剂量及有效药物作用浓度;L-02细胞接受8Gy(300cGy/min)X射线照射后,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GEN对细胞DNA辐射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 与N组相比,X射线剂量≧6Gy(300cGy/min)时,细胞增殖率随X射线剂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1μM,5μM,10μM GEN处理细胞后增殖率随干预剂量增加而升高,5μM GEN处理后增殖率显著高于N组(P<0.05); 照射剂量为6、8及12Gy时,5μMGEN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DNA损伤检测方面,N组和未照射各G组细胞未见拖尾,经8GyX射线照射后24h各组彗星发生率均小于1%,各组间彗星尾长无显著差异;照后48h, 单纯辐射组彗星发生率达到24.2%,彗星尾长达283.6±22.3μm,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各浓度GEN组的彗星发生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降低(P<0.05);照后72h,单纯辐射组彗星发生率较48h显著下降(P<0.05),尾长显著缩短(P<0.05),1μM、5μMGEN处理组彗星发生率和尾长仍显著低于单纯辐照组(P<0.05),但10μM及20μMGEN组彗星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尾长显著增长(P<0.05)。 结论 低浓度(1μM、5μM)GEN能有效减轻X射线对L-02人肝细胞的DNA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细胞水平阿魏酸、咖啡酸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50、100、500μmol/L)阿魏酸、咖啡酸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预处理后,过氧化氢(H2O2)于4℃下作用10 min,并用500μmol/L咖啡酸对细胞进行处理(未经H2O2作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以彗星尾距为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阿魏酸各浓度组彗星尾距较阳性对照组都有显著减小,并随剂量的增加,尾距呈减小趋势;咖啡酸在100μmol/L时尾距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减小,而在500μmol/L时尾距较低浓度组有所增加,并与100μmol/L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500μmol/L咖啡酸对细胞进行处理(未经H2O2作用),尾距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阿魏酸在细胞水平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保护DNA的作用,而且保护作用有随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咖啡酸保护DNA的作用较弱,高浓度组咖啡酸(500μmol/L)表现出明显的DNA损伤作用,证明咖啡酸具有抗氧化和氧化增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推3(DT 3)的肺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气管滴注染毒建立染毒模型,对SPF Wistar雄性大鼠连续染毒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染毒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总抗氧化力(T AOC)、总蛋白质(TP)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DH浓度显著性升高,T AOC浓度显著性降低(P均<0.05),TP浓度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测定肺组织细胞损伤荧光镜下可观察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与尾矩有增加的趋势。结论DT 3可引起肺脏的炎性反应导致膜损伤,高剂量时,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表现明显。彗星实验无法排除其引起DNA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DNA损伤的关系以及不同感染模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DNA损伤情况.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感染模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采用彗星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淋巴细胞损伤率、彗星尾长(Tail Extent)、彗星尾DNA百分含量(Tail %DNA)、彗星尾惯量(Tail Inertia)、Olive尾距(Olive Tail Moment)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SCGE技术后得HBV感染与DNA损伤断裂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三阳组间DNA损伤断裂有统计学差异(P〈0.05). 小三阳组经SCGE技术后所得彗星图像可见有少量彗星尾.大三阳组经SCGE技术后所得彗星图像可见有明显彗星尾.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彗星尾长、尾惯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感染模式的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比较,尾长、尾DNA百分含量和尾惯量在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不同感染模式的损伤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化汞在短时间内染毒致肾脏vero细胞DNA损伤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vero细胞,通过MTT法制定出氯化汞染毒剂量,与氯化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亚硒酸钠以及硫酸锌+亚硒酸钠溶液,共同培养2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的彗星尾长和彗星率。结果硫酸锌和亚硒酸钠,以及两者合用都具有拮抗氯化汞致vero细胞DNA损伤的作用,两者最佳组合是1.5mg/L硫酸锌+1.0μmol/L亚硒酸钠。结论低剂量氯化汞短期内染毒可致肾脏vero细胞DNA损伤,硫酸锌和亚硒酸钠在体外可以有效拮抗该作用,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更明显。这对进一步探索氯化汞肾脏毒性机制和防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适宜MNNG浓度以及损伤后DNA修复的时间范围。方法用终浓度为5、10、50、100、500、1 000μmol/L的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分别处理小鼠胸腺细胞0.5 h,然后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分别于0 h0、.5 h2、h、4 h8、h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和细胞DNA损伤修复情况。结果随着MNNG浓度的增大,细胞死亡率、DNA拖尾率以及彗星尾长都显著升高,其中100、5001、000μmol/L MNNG处理细胞后,细胞数量少,拖尾非常严重,无法测量。不同MNNG浓度之间的DNA损伤和修复程度差异显著(P<0.01),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DNA拖尾率在0.5 h或2 h达到高峰,彗星尾长在2 h最大,在2~8 h内,拖尾率和彗星尾长都显著降低(P<0.01),接近对照。结论采用5μmol/L或10μmol/LMNNG处理小鼠胸腺细胞0.5 h可以诱导细胞DNA损伤,损伤后的DNA可以在2~8 h内基本修复。  相似文献   

12.
单细胞电泳观察双氢青蒿素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加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处理24 h后,MTT法测定IC50;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双氢青蒿素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双氢青蒿素处理细胞后,MTT检测IC50为8×10^-5mol/L;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双氢青蒿素作用24 h后可见明显的彗星状拖尾,而对照组细胞呈现明亮圆点。【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对其DNA有致损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尼古丁诱导的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0、2.5、5.0和7.5 mmol·L-1)尼古丁诱导MC3T3-E1细胞损伤,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并确定尼古丁半...  相似文献   

14.
CagA基因阳性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制备Hp培养滤液,PCR鉴定CagA基因。采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观察Hp(CagA+)培养滤液对GES-1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Hp(CagA+)培养滤流可使GES-1细胞形成彗星现象。结论 Hp(CagA+)培养滤液可以导致GES-1细胞的DNA损伤。DNA损伤可能是CagA诱导GES-1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二甲亚砜对染毒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加入二甲亚砜,以了解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受铀矿粉染毒时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和二甲亚砜(DMSO)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等,观察各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DMSO对铀矿尘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可引起细胞DNA断裂,造成细胞拖尾率、彗星尾部DNA含量、尾长、尾部面积、尾距增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志芳  宁宗  周燕 《广西医学》2012,34(3):272-274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的细胞毒作用和对遗传物质DNA损伤效应。方法利用MTT法测定薯蓣皂苷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彗星实验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K562细胞的DNA损伤。结果薯蓣皂苷对K562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有量效关系。薯蓣皂苷可以导致K562细胞DNA发生断裂,随薯蓣皂苷的浓度梯度增大(1~500μg/ml),细胞的拖尾率、DNA尾部百分率、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增加。结论薯蓣皂苷元对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会引起DNA断裂,可能会引起细胞DNA损伤,或者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薯蓣皂苷的细胞毒作用和对遗传物质DNA损伤效应.方法 利用MTT法测定薯蓣皂苷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彗星实验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K562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薯蓣皂苷对K562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有量效关系.薯蓣皂苷可以导致K562细胞DNA发生断裂,随薯蓣皂苷的浓度梯度增大(1~500 μg/ml),细胞的拖尾率、DNA尾部百分率、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增加.结论 薯蓣皂苷元对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会引起DNA断裂,可能会引起细胞DNA损伤,或者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苯对小鼠胸腺细胞DNA的损伤及其机制. 方法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苯分为3个浓度组染毒胸腺细胞,测定胸腺细胞DNA的彗星尾长.结果在有代谢活化系统存在下,苯对小鼠胸腺细胞DNA产生损伤,且呈浓度依赖.但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后,可抑制苯对胸腺细胞DNA的损伤.结论苯能引起胸腺细胞DNA损伤,可能与其代谢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维甲酸 (RA)对NIH/3T3 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观察 5种浓度RA对NIH/3T3 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5种浓度的RA均能抑制NIH/3T3 细胞的生长 ,且随着浓度的升高 ,RA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结论 RA能抑制NIH/3T3 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MRL/lpr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CD4+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从MRL/lprSLE小鼠脾脏获取CD4+T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双氢青蒿素干预培养。通过CCK-8实验检测双氢青蒿素的细胞毒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CD4+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CD4+T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a(Gadd45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双氢青蒿素对SLE小鼠CD4+T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2滋mol/L。双氢青蒿素可抑制CD4+T细胞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双氢青蒿素干预后,CD4+T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且双氢青蒿素浓度越高,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越高。双氢青蒿素干预培养后,SLE小鼠CD4+T细胞DNMT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而Gadd45a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其作用与浓度有关。结论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