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清代末叶开始的近代《伤寒论》研究状况,分析了《伤寒论》研究的传统模式在西学东渐日益迅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受到的冲击以及日本汉方医学的传入所产生的影响,总结了近代《伤寒论》研究的四个基本学术特征,即传统经学研究方法的继续应用、中西汇通的研究倾向、对日本汉方医学成就的大量吸收和应用、强调《伤寒论》研究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汉方医学是基于古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它的用药通常被称为"汉方药",是一种以中国古医方为基础再由日本创制、改造的方剂。汉方医学即日本的传统医学,它不同于中医学,中医学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形成的一套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医学。由于历史背景和主体文化内容不同,加之语言障碍、地区阻碍等情况的存在,汉方医学和中医学只能说是同根同源,但存在实质差异的医学,然则两  相似文献   

3.
从汉方医学在日本的现状看21世纪中医中药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汉方医学已被纳入日本医学教育核心课程内容,开设汉方医学教学的 大学在日本日益增多,汉方医学临床研究在日本逐步规范3个方面概述 了汉方医学在日本的现状,说明中医药近年来确实受到日本医学界的充分重视。预言随着进入高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多脏器的综合治疗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方面等问题必然更加突出,21世纪在日本的医疗已经不可以缺少汉方医学。  相似文献   

4.
腹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之一,起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均有涉及。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速缚,腹诊未能 诊、脉诊那样得到深入的发展。日本汉方医对腹诊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流派众多,同期敢腹诊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局面。西医腹诊在临床上应用亦相当广,其理论体系与中医、汉方医有显著判差别。本文拟就近十年来中医腹诊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汉方医、西医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伤寒论》研究在日本汉方医学中重要学术流派──古方派的影响下,出现了以下几种倾向:怀疑《伤寒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使《伤寒论》研究转向求实;对前人注释及《黄帝内经》的批判。并简要评价了近代《伤寒论》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日本现代汉方医学理论是建立在过去的学说上,其源泉毫无疑问是在中国,但如果说汉方医学中包括约半数内容属于日本人的业绩的话,也并非言过其实.那就是自吉益东洞(1702~1773)以后,直至浅田宗伯(1815~1894)大约150年间医疗经验所形成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论经方与汉方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之名由来已久 ,对其含义略有歧义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经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汉方”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日本化的中国传统医方。日本幕府末期以前称其为本道 ,明治以后西医成为主体 ,始被称为“汉方”。在中日两国间 ,持“经方即汉方”、“汉方即是中医”、“汉方相当于中医的经方派”等观点者大有人在 ,也有强调二者的同源关系 ,认为中医学与日本汉方不必互分彼此者。但深入观察可知 ,“经方”与“汉方”并不完全相同。1 经方与汉方同源同根“经方”方选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 ,药依《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是从公元5世纪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自此以后,经历了很多年代,日本人通过孜孜不倦地努力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医学。17世纪,为了区分从荷兰传来的"兰方"医学,就将当时已成为主流的医学称为"汉方"。虽然1874年公布医事制度以后,一段时期日本汉方从医学、医疗的正面舞台消失了,但后来经过诸多前人的努力,日本汉方医学再一次在现代医学中体现出它的必要性,人们追求并希望形成一个西洋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相融合的新综合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9.
韩日传统医学教育给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断取得进展,传统医学在辨证、治疗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的传统医学教育最初是以复制性的教育方式由中国向日本单向传播。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学逐渐在日本占统治地位,导致“汉方医学”教育建立在  相似文献   

10.
汉方,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台湾及国外也将中医和日本化的中国医学统称为汉方。日本汉方与中医同根同源。中医在秦汉时期传入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全面引进西方医学体系,从根本上排斥中医学,导致中医在日本几乎灭绝。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以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西医对此束手无策,而且西药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因此汉方在日本又逐渐兴起,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了汉方在女性美容方面的独特作用。今天,在众多高科技美容产品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汉方植物美容依旧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汉方秉承了中医纯粹自然的原则,深信美丽的肌肤是由内而外的纯净通透。用传统的中医美容法来净化肌肤,才能安全有效地还原肌肤最初的纯粹和柔嫩。汉方发源于东方,发展于东方,因此汉方美容更适合亚洲女性的肤质。汉方美容,通过内服与外敷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女性因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新陈代谢趋缓,因紫外线、压力、熬夜等造成的皮肤老化、粗糙、晦暗、松弛、干燥等情况。汉方博大精深,具有美容功效的验方和药材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利用人参、当归等药材进行美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国家,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关系,中医文化被传到日本,被日本学者本土化,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成为日本人民医疗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医疗体系。中医典籍每有一部传人,都对当时的日本医界产生不小的震动,而形成一种研究的热潮。《黄帝内经》这部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中国医学的代表著作,在其成书几百年后传到日本,对其震动之大,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而本文仅就日本学者研究《黄帝内经》的特点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汉方医学史上,主要有3大流派,即后世派、古方派和折衷派。其古方 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如后藤艮山的“一气滞留说”,吉益东洞的“万病一毒说”,吉益南涯的“气血水说”等,对《伤寒论》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而与后世派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13.
柯雪帆教授长期专注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且善于总结《伤寒论》的临床经验,提出新见解;同时认为《伤寒论》编次顺序应尊重宋版,要重视《伤寒论》经典价值,提倡逐字体会《伤寒论》。在研究中,发掘出了《伤寒论》中医腹诊体系和仲景药物剂量换算规律,还于细微之处解读出仲景医德观,并进行了仲景学说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腹诊曾是日本汉方医学的重要诊疗手段之一。随着西方"兰学"的不断浸入,日本社会开始逐步接受西方文化,并于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时革除各种传统旧有的文化,汉方医学也未能幸免。通过解读腹诊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知腹诊乃西方文化思想浸入的产物。在汉方医家渐渐淡忘脉诊等传统诊法的同时,西方医学思维不断蔓延至整个日本医学的各个角落。在对比腹诊和脉诊在操作上的巨大差异之后,不难看出:与其说是汉方医学创造了腹诊,不如说是汉方医学向西方医学逐步靠拢而形成了腹诊这样特殊的诊法。在发展中医的同时,当以此为戒,切勿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溪医学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影响,总结其在日本的发展轨迹,为我国中医研究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相关著作及日本汉方医学相关文献,探析丹溪医学理论对日本汉方医学各流派的影响,阐释其在日本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并总结丹溪医学在日本几百年来的发展轨迹。[结果]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经历盛衰,其间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派生出更为日本化的医学理论。[结论]丹溪医学不仅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三大汉方医学流派均有深远影响,其在日本的发展轨迹及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江户时期当西方医学在日本传播并与日本传统的汉方医学发生碰撞时,日本医家最初并未摒弃传统的汉方医学,而是努力折衷汉兰医学之所长,发展形成"汉兰折衷派",并独创出了可以夸耀于世界的实验业绩。明治维新后,西医风靡日本,但这并不是中西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竞争的结果,而是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明治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灭汉兴洋"政策的结果。汉兰医学的碰撞对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存仁,原名陈承沅,著名的医家。出生于上海,早年丧父。曾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主编了《中国药学大辞典》,整理出版了日本汉方医籍丛书《皇汉医学丛书》。20世纪30—40年代,他在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辟“津津有味谭”专栏,以小品文的形式,将中医的食疗与医学知识的普及传播开来,影响极大。后来陈存仁将这些医学小品汇集成册,名日《津津有味谭》。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营养方法与食疗的著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渊源中日两国,一海之隔,医学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把中医学称为“汉方医学”,或以“东洋医学”之名来概括起源于中国、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方传统医学。据史家考证,在日本神祗至大和时代前期(公元前1世纪),是日本固有医术(草昧时期)。大和时代(公元533年)起传入三韩医术(古代朝鲜马韩、弃韩、辰韩的统称),即“韩医方”。公元3世纪起(相当于我国东汉时代),日本与我国开始文化往来,公元6世纪中下叶(相当于我国南北朝时代),我国吴人智聪携《明堂图》及药书160余卷东渡,这应该是中国医学传日的开始。而日本史家认为中日医学交流始于公元7世纪,那是根据倭直福因和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汉方医学对国内经方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藤平健所倡的并病论是《伤寒论》研究中的一个分支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古方派对并病的认识。国内学者在引用并病论时,往往引用其定义或者某一方面的观点,容易忽视其学术背景。藤平健先生认为《伤寒论》三阴--It与经络学说没有关系,是以三阴三阳概括六种病,《伤寒论》并非以《内经》为基础,不同意用《内经》的观点解释《伤寒论》,《伤寒论》中存在后人掺入等情况。学习并病论,不能脱离其学术背景,不能以国内学院教育所得到的观点解读、认识并病论。  相似文献   

20.
和田启十郎生于明治时代(1868~1912)。为日本东京都人氏,出生于世医之家,他的一生是为汉方医学奋斗的一生,著有《医界之铁椎》为汉方的继承、保存、发展、复兴起了重大的作用,被誉为“汉方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