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切除50%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但切除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以下简称短肠)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外营养问世以前,造成短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本身(如广泛的血管病变或肿瘤)、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肠外营养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随着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病理生理过程和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深入,短肠的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已能长期存活。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对1997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114例短肠患者施行了营养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从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综合征[1]。国内对老年人残存小肠100 cm或1 cm/kg而成功康复的病例报道尚少。我院收治经营养治疗的空肠40 cm的短肠综合征1例,术后康复顺利,现报告  相似文献   

3.
郑锦锋  孔三囡  李秀凤 《现代康复》1999,3(9):1124-1125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所致的严重吸收不良,并发生临床营养障碍的症侯群。这些病人的小肠往往仅保留在150cm所以.它们的营养摄入不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患的康复。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使短肠患得到很好的营养支持.但随着TPN的长期应用发现除了价格昂贵外。还易出现众多的并发症,故非长久之计。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途径,如何使有限的残余肠发挥最大的吸收功能.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对患的生活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1例肠综合患营养惜疗的康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名词解释 (1)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切除50%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切除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和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深入,该病的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已能长期存活。短肠综合征治疗是一项较复杂的综合性治疗,护理内容多而复杂,现就短肠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所致的严重吸收不良,并发生临床营养障碍的症候群。这些病人的小肠往往仅保留在150cm内。所以,它们的营养摄入不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1,2]。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使短肠患者得到很好的营养支持,但随着TPN的长期应用发现除了价格昂贵外,还易出现众多的并发症,故非长久之计。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途径,如何使有限的残余肠发挥最大的吸收功能,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本文就1例短肠综合患者营养治疗的康复报…  相似文献   

7.
3例短肠综合征营养康复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但两种方法均有其限制和不足。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短肠病人的营养康复治疗应运而生,即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和纤维饮食。特概述营养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护理。  相似文献   

8.
短肠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切除50%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切除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和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深入,该病的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已能长期存活[1].短肠综合征治疗是一项较复杂的综合性治疗,护理内容多而复杂,现就短肠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单志英 《现代护理》2006,12(26):2506-2507
小儿短肠综合征[1](short bowel syndrome,SB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使剩余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小儿短肠综合征危害性较成人大,因为小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不仅需要维持小儿的正常生存,而且还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过去该病死亡率很高。现在随着肠外营养支持的成功。该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就我院小儿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短肠综合征患儿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最大2岁,最小3个月。有肠旋转不良、肠…  相似文献   

10.
大量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导致一系列营养吸收障碍综合征,称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进行性营养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1995年,Wilmore指导的研究小组首先报告应用营养支持、生长激素、谷氨酰胺及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进行治疗,可使部分短肠病人摆脱对肠外营养的依赖[1].我们于1996年开始这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有关方案不断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我们称之为短肠康复治疗.共有29例患者接受了31次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肠部位的病变(多见于肠结核引起广泛肠粘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所致的大部分坏死)而致小肠大部分切除,使小肠剩余不足100cm,由此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泻、贫血、夜盲症、手足抽搐等,在临床上称为短肠综合症。这种病人在术后如果能得到合理的营养和精心护理,能减轻或避免上述症状,使病人早日康复。我们近2年共收治3例此类病人,我们按禁食期和进食期两个阶段分别给予不同的营养和护理,均收到较好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观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朱某,男,17岁。因患肠结核在外院治疗一个月后已形成广泛肠粘连,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国内首例小肠移植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林静霞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至少100厘米小肠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存。虽然部分短肠患者靠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可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3.
小儿短肠综合征[1](short bowel syndrome,SB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使剩余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小肠广泛切除后所致的短肠综合征是腹外科的一大难题,多因营养代谢障碍而死亡。在小肠广泛切除的同时,利用手术方法延长食糜在短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对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1974~1988年作者收治5例小肠广泛切除的患者,采取一期循环肠袢加人工括约肌的方法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6~67岁,平均37岁,其中肠扭转3例,分别切除小肠530cm,510cm,490cm,包括全部回肠及右半结肠,分别存留空肠70cm,80cm,100cm与左半结肠。腹外伤致肠系膜广泛撕裂伤1例,切除小肠480cm,存留空肠60cm,回肠40cm。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切除小肠420cm,存留空肠100cm,回肠60cm,后两例保留了回盲瓣及全部结肠。全组病例  相似文献   

15.
侯丽英 《护理研究》2005,19(9):1942-1942
目前,小肠营养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消化科不但能够维护病人胃肠内的营养及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还用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鼻胆管的引流,而且它还适于需要通过鼻饲直接进人十二指肠或空肠的病人,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后,应尽早置人小肠营养管(它是指在腹痛停止后应将小肠营养管缓慢深插即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小肠营养管里面配有引导钢丝,在插管过程中是通过引导钢丝被拉直,在临床治疗中,小肠营养管插人的长度是60cm。营养液可以直接被小肠充分的吸收,从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凤娟 《天津护理》2008,16(2):122-123
肠外营养(PN)也称全肠外营养(TPN),是短肠综合征、吸收不良以及严重肠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营养治疗同样适用于营养平衡失调或癌症根治术后恢复不良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恢复肠内饮食前需要数周或数月的肠外营养,其中有些甚至需要长期进行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8岁,因院外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小肠广泛性坏死,3个月前行小肠切除术,剩余小肠20cm,术后频发腹痛、腹泻、极度消瘦,依靠间断给予肠外营养(TPN)及输血维持生命,近2个月腹痛腹泻加重。门诊以“短肠综合征”收入院。于2011年3月2日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小肠移植术,术中将受体原肠吻合处近端与供肠输入端行端端吻合,受体远端与供体行端侧吻合,受体远端行腹壁造瘘,并置胃、空肠造瘘管,右侧肝下和左侧对称部位置腹腔双套管冲洗吸引,移植肠造口,手术共进行8h。  相似文献   

18.
小肠是完成食品消化与吸收的最重要的管道。正常成人的小肠有5~7米。一般水和电解质、糖类、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维生素等,均要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而铁和钙主要在近端小肠吸收,胆盐、胆固醇、维生素B12等只在回肠吸收,如将回肠切除,胆盐和维生素B12等的吸收空肠无法代偿,大量胆盐丢失会导致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也随之丢失,从而引起更为明显的营养障碍。广泛小肠切除,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短肠综合症状。因为短肠综合症病例不多见,护理方面经验较少报导,今将我科护理短肠综合征病人成功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  相似文献   

19.
短肠综合征,是指小肠被大部分切除以后所致的吸收障碍综合征。大段切除患者可能要终生依靠胃肠外营养。1996年4月我科收治一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大部切除的老年患者。经过7个月的精心护理,患者可正常经口进食,停止胃肠外营养,痊愈出院。现将有...  相似文献   

20.
肠外营养支持已被公认为20世纪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目前在基层医院需长期肠外营养的病例极少。2003年6月-2005年7月笔者对1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TPN)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