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与一些基因密切相关,其中un。23基因被认为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它的发现成为癌症研究中一件轰动性大事。但目前对这一基因研究的结论尚不一致。本文就这一当前研究热点作一概述。Inn。23基因的发现"m23基因是1998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Atticiasteeg等人用消减杂交法在7个转移潜力不同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珠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一种CDNA基因u它在低转移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是在高转移细胞株中的10倍,这表明"m23基因在高转移…  相似文献   

2.
"m23(non—metasta。is一S转移性第23个发现的基因克隆)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人体组织有两种基因型,即fi。23—HI和flm23—HZ。在某些肿瘤中,"m23—HI表达水平下降,肿瘤则获得转移行为。为了解"m23—HI基因在卵巢组织及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部分正常卵巢组织及上皮性肿瘤的flm23—HI蛋白表达水平,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本院及另外两所医院56份卵巢上皮性癌的组织学标本,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另有正常卵巢组织标本8份及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标本11份。12检…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多种分子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了一类参与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由于此类基因的失活、突变及表达异常,可导致肿瘤转移,表明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因此被称为转移抑制基因。自从第一个转移抑制基因NM23于1988年被鉴定以来,已陆续确认了8个肿瘤抑制基因。KISS-1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就该基因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上升,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nm23-H1基因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nm23-H1蛋白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nm23-H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造血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nm23-H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nm23-H1基因的发现及作用nm23基因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从7个转移潜力不同的K-1735鼠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用消减杂交分离成功的,它在低转移细胞株中的表达强度是高转移株的10倍,表明nm2…  相似文献   

5.
1Nm23与肿瘤转移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也是恶性肿瘤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肿瘤的转移受到转移相关基因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调控,nm23是目前研究最深入且最有前途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1nm23基因的发现1988年Steeg首先报道应用差别克隆杂交技术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系中分离到能抑制肿瘤转移的cDNA克隆pnm23[1]。自1988年Steeg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均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知该基因家族有5个成员,即nm23-H1(1988-1990)、nm23-H2(1991)、nm23-H3(DR-nm23)(1995)、nm23-H4(1997)、nm23-H5(1998)。…  相似文献   

6.
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重组人BMPZ基因的反义核酸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AB用脂质体导入BMP表达阳性的骨肉瘤细胞OS-99OI,观察骨肉瘤细胞OS-99OI的BMP表达、增殖活性、肿瘤抑制基因"m23的表达、细胞周期和电镜下形态改变.结果:转染后,OS-99o1细胞中内源性的BMP表达产物明显下降;增殖活性明显下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23表达未见改变;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I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比例下降;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质中溶酶体增多,染色质有断裂现象.结论:反义核酸技术阻断BMPZ在OS-99o1细胞中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证实骨肉瘤细胞中BMP的表达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恶性肿瘤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有很多基因在不同层次上参与调控,其中NM23就是引人注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目前,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对NM23基因作了详细研究。INM2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N回23基因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人1998年采用差别克隆杂交技术从高转移和低转移鼠K-1735黑色素瘤细胞系。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并且Steeg等人又用上述动物模型证实了NM。。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能力。现在人类的NM。。基因也已经被发现。实验表明[21:NM23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64.4呢),也有少部分定位于胞核…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上升,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nm23-H1基因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nm23-H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造血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nm23-H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VHL基因是典型的抑癌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3p25-26区域,其产物pVHL能与Elongin B-C、CUL2、Rbx1蛋白组成VHL-ElonginB/C-CUL2-Rbx1复合物,参与人体内多种蛋白的降解过程,同时和转录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多数肾透明细胞癌存在VHL基因的异常,主要包括VHL基因突变、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HIF-1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其可通过调控红细胞和肿瘤血管生成、能量代谢、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来促进肿瘤生长。VHL基因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来抑制无氧代谢、血管生成、促红素生成及细胞侵袭等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同时在研究时发现VHL蛋白可以调控HIF-1αmRNA的表达,阐明其分子机制可为以VHL、HIF-1α为靶点的肾透明细胞癌的基因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差异显示法对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AST检索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共获得差异片段(EST,表达序列标签)24个,选择差异明显的3个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3片段均位于肿瘤高度相关的3q、7q和10q,均为未知序列,未发现同源基因,可能为新的基因片段。用RT-PCR对位于抑癌基因盯EN上游的L1片段进行验证的结果证实了该片段在小细胞肺癌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所测序的3个基因片段均为未知基因序列,这些片段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相关候选基因,其序列和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DDRT-PCR技术有望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表达产物核苷酸二磷酸激酶 (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 ,NDPK)在转移力不同的肺癌克隆株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单细胞克隆技术及裸鼠接种筛选出高转移及低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细胞株及高转移的人肺腺癌克隆细胞株 ,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nm2 3 H1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结果】NDPK在高转移及低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细胞移植瘤及转移瘤中均有表达 ,高转移株的阳性细胞数目及强度均高于低转移株和裸鼠正常肺组织 ;NDPK在高转移的肺腺癌克隆细胞移植瘤中有表达 ,表达强度低于裸鼠正常肺组织。【结论】nm2 3 H1基因对肺巨细胞癌并不具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 ,而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肿瘤是一种基因病.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肿瘤细胞与宿主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还涉及到一系列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如一些转移促进基因的激活,一些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或表达下调.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是肿瘤细胞由非转移表型向转移表型发展过程的重要事件.KAI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因它首先发现于前列腺癌细胞,所以被称为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但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在人体其它肿瘤中随后得到了广泛证实.本文就KAI1基因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导致临床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受多基因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自1988年至今,数十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被发现并广泛研究,其中nm23基因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为进一步探讨nm23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现将nm23基因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nm23基因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晋  吴诚义 《医学综述》2002,8(8):437-438
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是目前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对早期发现肿瘤转移、估计预后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nm2 3基因是与肿瘤转移、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 ,本文就nm2 3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nm2 3基因家族nm2 3基因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1 ] 于 1998年首次发现 ,他们采用消减克隆杂交技术从K 1735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中分离出与瘤细胞转移能力相关的基因即转移抑制基因 ,并发现该基因在低转移细胞株中的表达强度是高转移细胞株内的 10倍 ,由于是检测到的第 2 3个克隆基因 ,并发现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与NM23-H1基因有关的肺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在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基础上制备基因表达谱芯片.经芯片杂交、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得到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L9981-nm23-H1各差异表达基因的信息,再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作进一步的验证.结果 成功制备了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L9981-nm23-H1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经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19个差异表达基因.经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转染NM23-H1后,L9981细胞中PSMA7、SBDS,ODC1,YARS、CSDA、PTP4A1、SHPRH和TDMM78个基因的mRNA表达上调,PKM2和GMNN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 NM23-H1基因可能为转移相关的上游调节基因,它可通过对下游一系列基因进行调节而实现对肺癌转移潜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插头框F1基因(FOXF1基因)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上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且FOXF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及预后有密切联系。FOXF1基因可通过对数个基因的表达和不同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调控过程。鉴于FOXF1基因在肿瘤中有特异性表达,因此可将其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复习近年来关于FOXF1基因的功能在肾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体现的相关文献,对肾细胞癌中FOXF1基因表达参与情况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7.
TMSG-1基因转染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影响。方法:将含TMSG-1全长开放阅读框架的1.5kb cDNA克隆于pcDNA3,构建正义及反义TMSG-1 cDNA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人肺巨细胞癌PG的高转移亚系BE1,挑选G418抗性克隆,RT-PCR检测正义或反义TMSG-1cDNA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进行转染细胞体外肿瘤生物学行为检测。结果:RT-PCR显示正义TMSG-1cDNA转染的BE1细胞(BE1-S)中TMSG-1表达明显高于BE1及空载体对照细胞,反义TMSG-1cDNA转染细胞(BE1-AS)中TMSG-1表达低于空载体对照细胞。与BE1及空载体对照细胞(BE1-V)相比,BE1-AS细胞体外生长较快,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而BE1-S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没有显著改变,但其穿越Matrigel的能力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BE1-S的G0、G1期的细胞较BE1-V细胞比例增多,并且BE1-S出现了细胞凋亡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MSG-1基因转染可增强BE1细胞的体外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而正义TMSG-1基因转染则使BE1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而对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支持TMSG-1是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8.
α粒子辐射致大鼠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α粒子辐射致细胞恶性转化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识别原代大鼠气管上皮细胞同α粒子辐射诱发恶性转化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之间的差别表达基因。结果共克隆到15个可能同α粒子辐射致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ESRs),共向GenBank登录7条新基因序列。其中克隆ZG35同大鼠AnnednⅠ基因高度同源,AnnetinⅠ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的底物被认为可能参与细胞增殖信号的转导;克隆ZC52同新型大鼠羧酸酯酶前体物基因高度同源;克隆ZG52同人SR蛋白激酶Ⅱ基因(SRPKZ)的3’端具有一定的同源性,SRPK2的功能为参与前-mRNA剪切的调控;克隆ZA73为新基因片段;克隆ZC66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高度同源,序列分析提示nm23在恶性转化的细胞中存在突变。Northern杂交证实上述基因片段在恶转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结论AnnexinⅠ、羧酸酯酶前体物基因、ZG52、nm23等可能参与α粒子辐射诱发大鼠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及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膀胱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及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16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16在正常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16/18)、47.4%(18/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nm23-H1在正常膀胱组织、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5/18),44.7%(17/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p16、nm23-H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临床分级、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p16、nm23-H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及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肝癌淋巴结转移性细胞株HCC-9724-P在裸鼠体内的转移特性,并观察转移相关基因nm23和PC NA的表达。方法将人肝癌淋巴结转移性细胞株HCC-9724-P及其母系细胞HCC-9724分别接种裸鼠,采用肝脏原位接种、尾静脉接种和皮下接种的方法,观察裸鼠体内成瘤时间,瘤体大小以及肝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采用免疫组化ABC的方法检测肝脏肿瘤标本中nm23和PCNA的表达。结果与母系细胞HCC-9724相比较,淋巴结转移性细胞株HCC-9724-P采用肝原位和尾静脉接种均可形成广泛的肝内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用裸鼠皮下接种成瘤时间短,瘤体大,但两种细胞形成的肿瘤均未发生转移,肿瘤转移相关基因PCNA在HCC-9724-P形成的肿瘤中均呈阳性表达,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HCC-9724-P中呈阴性表达。结论肝脏原位移植和裸鼠尾静脉注射是细胞株HCC-9724-P建立转移模型的良好途径,nm23和PC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确定了细胞株HCC-9724-P的高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