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睾丸代偿性变化及对生育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一侧睾丸受损伤致另侧睾丸代偿性改变的Wistar大鼠实验模型。方法;通过光镜,电镜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动态观察CTA: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浓度,探讨其分泌变化规律及机理;结合交配试验评价其生育力。结果;代偿早期的另侧睾丸重量,体积明显增大,生精和非生精细胞出现肥大,增生,而后期的睾丸重量,体积增大相对停止,精子发育有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2.
一侧睾丸损害,另侧睾丸发生代偿性变化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Laron等在1969年首次提出了睾丸的代偿性肥大(Compensatory Testicular Adaptation,CTA)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睾丸容积超声检测的优越性 ;明确单纯肥胖与正常儿童睾丸发育之差异 ;分析Kaup指数变化对儿童睾丸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①将超声测量三径并计算出睾丸容积均值 (MVT)的 6 18例 7~ 14岁的肥胖男童 ,按年龄分为 8个年龄段 ;同样方法检测相应年龄段正常男童 6 0 3例作为对照组 ,进行MVT测量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②另对两组中年龄段为 12岁、年龄差限制在 6个月以内、身高分组差值≤ 5cm各 5 1例 ,进行MVT 1∶1的配对资料比较及Kaup指数变化对MVT影响的分析。 结果  7~ 14岁各年龄段肥胖组与对照组MVT的对比结果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 12岁男童MVT 1∶1配对资料比较结果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1) ;对照组Kaup指数为 15~ 2 0 ,体重及身高增长同MVT发育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1) ;而肥胖组Kaup指数 >2 0 ,上述的相关指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两组 7~ 14岁儿童MVT比较结果均有极显著差异。分析发现 ,由于两组Kaup指数的不同 ,而导致儿童身高及体重的增长与睾丸发育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差异。因此 ,可能明显影响了肥胖儿童睾丸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探讨单侧隐睾症患者年龄及睾丸所在部位与睾丸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睾丸位置,测量睾丸各径线,计算睾丸体积。按年龄和睾丸所在位置分组。采用方差分析睾丸体积、年龄及睾丸所在位置的关系。结果608例年龄6个月至13岁经超声检查及手术证实的单侧隐睾患儿中,左侧306例,右侧302例。51例隐睾位于腹腔内,557例位于腹腔外。单侧隐睾患儿未下降睾丸位于腹腔内组与位于腹腔外组患侧睾丸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658);6个月至13岁各年龄组患儿患侧睾丸体积均明显较对侧睾丸体积小(P〈0.001);单侧隐睾患儿双侧睾丸体积在1-11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睾症对小于1岁的婴儿睾丸体积发育已造成影响,宜在1岁以前尽早手术。1-11岁双侧睾丸体积均未见明显变化,睾丸发育处于相对静止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单侧隐睾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侧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各20只,于日龄21d制备单侧隐睾模型。单侧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各又分为HC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日龄22d时HCG治疗组开始肌肉注射HCG20U,隔日1次,共7次。日龄35、60d时处死大鼠,取其睾丸,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其生殖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单侧隐睾组隐睾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高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隐睾各组对侧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假手术未治疗组(P〉0.05)。假手术和单侧隐睾模型HCG治疗组阴囊内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相应未治疗组,且35d假手术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d单侧隐睾HCG治疗组大鼠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相应未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隐睾时不仅患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而且隐睾对侧阴囊内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也增加;HCG的应用可加重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且停用后仍存在着一些不可逆的病理损害,故临床应用HCG要慎再,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影响。方法:阴囊外手法测定163例无嵌顿史、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睾丸体积,作为对照同时测定131例同年龄段正常儿双侧睾丸体积;患儿组有97例、对照组有82例,同时采用B超阴囊外测定。将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患儿睾丸体积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将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差和对照组双侧睾丸体积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儿组均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精索静脉,术后3个月、6个月及6-12个月随访测定患睾体积的变化。结果:患儿组双侧睾丸体积有明显差异(P<0.05),患侧大于健侧;术后6个月内患睾与健睾仍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后双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精索、睾丸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应重新认识腹股沟斜疝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的影响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作为实验组,18只为假手术组。术后4周、8周和12周采血并取双侧睾丸。光镜观察睾丸组织学变化并对生精功能评分;ELISA法测血清EGF浓度;RT-PCR法检测睾丸EGF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睾丸重量减轻,生精功能受损,呈双侧性并进行性加重。术后8周实验组血清EGF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4周和1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显示实验组左侧睾丸EGFmR—NA表达量术后4周(P〈0.05)、8周和12周(P〈0.01)均低于假手术组;右侧睾丸表达量术后8周(P〈0.01)和12周(P〈0.05)低于假手术组。结论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可使睾丸EGFmRNA表达量持续降低,引起睾丸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评价河南省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现状及超重/肥胖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地区3 546名4~12岁男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的测定,并将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阴茎长度及睾丸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9岁前,男童睾丸容积逐渐变小,而9岁后睾丸容积逐渐增加,11岁后睾丸容积迅速增加。阴茎长度在4~11岁期间增加缓慢,11岁后迅速增加。包茎(144例,4.01%)、隐睾(18例,0.51%)是常见的阴茎、睾丸发育问题。3 546名男童中,超重/肥胖639名(18.02%)。6岁、7岁时超重/肥胖组睾丸容积大于体重正常组(P0.05)。11岁时超重/肥胖组的阴茎长度小于体重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4岁、5岁时超重/肥胖男童睾丸容积均与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7岁、8岁时超重/肥胖男童阴茎长度均与体重、腰围、臀围呈负相关,12岁时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郑州地区男童的阴茎、睾丸发育基本符合中国儿童性发育规律;超重/肥胖对男童的阴茎和睾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恢复的角度探讨适宜手术年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腭裂患儿于术前和术后半年进行鼓膜检查,声导抗测试,脑干听性诱发电位测试(ABR)。并对年龄构成相儿配的正常儿童进行同样测试。结果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指标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各年龄段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前术后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8个月组与18个月至3岁组、3~7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个月至3岁组和3~7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手术对中耳功能的恢复、听力损失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于术时年龄越小,分泌忡中耳炎的恢复越好,6~18个月是较为适宜的手术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治疗儿童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29例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42.6个月(4个月至1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阴囊肿块,除1例术前AFP升高外,其余术前AFP均在正常范围。结果均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2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表皮囊肿,4例为皮样囊肿,1例为囊肿性病变伴肉芽肿形成,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后行睾丸切除术)。25例冰冻切片均诊断为良性病变。21例B超下计算肿瘤体积为(1.25±2.05)mL,患侧睾丸体积(含肿瘤)为(4.56±5.07)mL,肿瘤占睾丸体积比例为(54.3±30.11)%(6.04%~100%)。7例最近1次门诊随访术侧平均睾丸体积为(0.78±0.31)mL,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例平均获随访34个月(4~72个月),无一例复发,患侧睾丸发育良好。结论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可作为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病因不明性发育异常(DSD)患儿的类型分布、临床特征及身高情况。方法 选取病因不明DSD患儿,采集临床资料,检查骨龄、染色体,行性腺、盆腔及腹部B超检查,HCG试验,评估DSD的临床类型,评价身高发育状况。结果 153例病因不明DSD患儿纳入分析,其中初诊时社会性别男1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4.6±4.2)岁(42 d至16岁10个月),3岁前就诊者87例(56.9%)。有DSD家族史者15例(9.8%)。母亲孕期使用孕酮类保胎药19例(12.4%)。①134例行染色体检查,其中46,XY DSD 121例(90.3%),46,XX DSD 3例(2.2%),性染色体异常DSD 10例(7.5%)。121例46,XY DSD 中,主要为小阴茎合并尿道下裂39例(32.2%),小阴茎合并睾丸异常19例(15.7%),单纯小阴茎18例(14.9%)。②46,XY DSD患儿中身高小于2005年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百分位数值表(简称身高数值表)P25者46例(38.0%),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50者76例(62.8%)。10例性染色体异常DSD患儿中,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25者5例。③卵巢/睾丸发育异常(双向性腺)DSD患儿8例,其中46,XY 3例,46,XX 2例,嵌合染色体3例。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25和P50者分别有5例(62.5%)和7例(87.5%)。 ④125例进行了HCG激发试验,其中HCG标准试验反应良好78例,HCG延长试验反应良好14例,HCG试验反应不良33例,3组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50者分别为31例(39.7%)、11例(78.6%)和27例(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本组病因不明DSD患儿以46,XY DSD为主。46,XY DSD患儿以各类小阴茎表现最多见。DSD家族史和母孕期服用保胎药可能是DSD的原因之一。DSD患儿身高小于身高数值表P25及P50的比例高于正常儿童。DSD患儿的身高与睾丸发育状况、HCG反应有明显关系,提示DSD患儿的身高受损与睾酮产生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良性睾丸肿瘤43例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作者收治43例小儿良性睾丸肿瘤,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4岁7个月。左侧28例(65%),右侧14例(33%),双侧1例(2%)。多以阴囊内无痛性肿块或阴囊沉重感就诊。超声检查提示为畸胎瘤或表皮样囊肿,39例术前甲胎蛋白(AFP)正常,4例高于正常(正常值0—20ng/mL)。35例取阴囊切口,8例取腹股沟切口,切开睾丸白膜,完整剥离肿瘤,缝合睾丸。术后随诊5—88个月(平均33个月)。结果43例均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切除瘤体包膜完整无破溃。术后病理诊断:成熟畸胎瘤27例(63%),不成熟畸胎瘤2例(5%),皮样囊肿12例(28%),单纯性囊肿2例(5%)。40例获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前超声检查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可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方法之一,对诊断为良性睾丸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预后良好;在辅助检查结果不确切的情况下需做术中睾丸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阴囊上缘或中部单切口与经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低位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09例低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经阴囊上缘单切口(A 组)、经阴囊中部单切口(B 组)和经腹股沟阴囊双切口(C 组)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9例患儿136侧手术均成功完成。A 组49例62侧,B 组23例33侧,C 组37例41侧。平均手术时间:A 组(38.14±12.80)min,B 组(37.48±11.0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B 两组均较C 组[(44.38±13.37)min]短(P <0.05)。随访2-15个月,3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3种手术切口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低位隐睾,经阴囊上缘或中部单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特别是经阴囊上缘单切口更为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CD133、ABCG2、CD117及nestin在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组及非化疗组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保存完好的20例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的石蜡标本,按术前是否经历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和未化疗组,每组各10例,采用免疫组化SupperVision法检测4种标记物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33、ABCG2、CD117及nestin干细胞标志物在未化疗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平均阳性细胞率低于化疗后残留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阳性细胞率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分期及组织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对常规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与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的儿童311例,年龄3~17岁,男153例,女158例,行HUTT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按血压负荷分为〈10%及≥10%两组。结果血压负荷在〈10%组及≥10%组,全天平均收缩压负荷[65.35%(132/202)VS59.63%(65/109),X^2=0.992,P〉0.05]、全天平均舒张压负荷[65.37%(168/257)vs 53.70%(29/54),X^2=2.607,P〉0.05]、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5.48%(165/252)vs 54.24%(32/59),X^2=2.592,P〉0.05]、日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04%(187/292)VS52.63%(10/19),X^2=0.997,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66.30%(122/184)VS59.05%(75/127),X^2=1.234,P〉0.05]、夜间平均舒张压负荷[64.35%(148/230) vs 60.49%(49/81),X^2=0.382,P〉0.05]对HUTT阳性结果预测未见统计学差异,对HUTT阳性反应类型的预测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HUTT结果为因变量、血压负荷为自变量,未能拟合出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血压负荷对HUTT结果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PICU诊断为AHRF的病例,首先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当PIP> 30cmH2O(1 cmH2O =0.098 kPa)或PEEP> 10 cmH2O、FiO2100%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1)SpO2 <90%或PaO2 <60 mmHg(1 mmHg =0.133 kPa);(2)有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aCO2> 80mmHg);(3)严重气漏(纵隔气肿或气胸),改为HFOV通气治疗.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住PICU时间、CMV通气时间、HFOV通气时间等一般资料.分别于CMV通气末(H0)及HFOV后2 h(H2)、6 h(H6)、12 h(H12)、24 h(H24)、48 h(H48)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振幅、频率、FiO2)、氧合指数(PaO2/FiO2、OI)、动脉血气、心率、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液肿瘤组及非血液肿瘤组在H0、H2、H6、H12、H24、H48时间点的指标变化.结果 HFOV通气后,H2时间点PaO2较H0升高[76.9(61.9~128.0) mm-Hg vs 50.1 (49.5 ~ 68.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2、H48时间点PaO2/FiO2分别较Ho、H2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66.8 ~ 138.9) mmHg vs 68.0(49.5 ~ 86.8)mmHg,P=0.039;135.0(77.6 ~240.0)mmHg vs 90.7(54.6 ~ 161.7) mmHg,P=0.023)].所有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P>0.05).存活组(n=9)与死亡组(n=14)相比,PaO2/FiO2、OI在H6、H12、H24、H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肿瘤组(n=10)与血液肿瘤组(n=13)相比,OI在H2、H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13.9~26.6) vs 33.8(19.7 ~48.3),P=0.049;16.0(8.4~27.1) vs28.9(20.9 ~38.9),P=0.027)],两组的平均气道压在H2、H6、H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76.9%,P=0.086).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n cough,PIC)患儿气道分泌物神经肽变化,探讨其在该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IC患儿52例作为PIC组,另选择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观察两组痰细胞分类及P物质(SP)、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痰细胞分类比较:肺炎组抗感染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较PIC组明显升高(P<0.05);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 <0.01);PIC组治疗前后痰细胞分类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痰细胞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神经源性炎症介质比较:PIC组抗感染治疗前SP和CGRP分别为(538.4 &#177;432.2)ng/L、(123.6 &#177;70.2)ng/L,肺炎组分别为(613.2 &#177;345) ng/L、(156.2&#177;82.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治疗后PIC组SP和CGRP分别为(552.8 &#177;421.7) ng/L、(133.5 &#177;81.3) ng/L,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抗感染治疗后肺炎组SP和CGRP明显下降,分别为(156.2&#177;131.2) ng/L、(741.2&#177;35.4) ng/L(P<0.01);治疗后两组SP和CGR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1);NKA和NKB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SP和CGRP介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参与气道的急性和慢性感染过程,PIC患儿伴随SP和CGRP的持续升高,提示其与PIC的发病密切相关,SP和CGRP可作为早期检测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特纳综合征(TS)通常有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因此, 大多数TS患者需要激素替代疗法(HRT)来诱导青春期, 维持第二性征发育,使子宫正常生长, 并获得峰值骨量。激素替代的目的是模拟正常的身心发育。诱导青春期发育的最佳激素替代治疗方案仍在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治疗应从11~12岁开始, 在2~3年内每6个月增加一次剂量。低剂量的雌激素启动青春期对于保护生长潜力至关重要。该文重点介绍了在TS年轻患者中的性激素替代疗法, 期望为临床医生提供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对侧睾丸的损伤以及西地那非(万艾可)的保护机理.方法 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剂组、西地那非组.3组分别在假手术/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术后4 h、24 h、2周时,各组各处死8只大鼠.分别观察右侧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右侧睾丸组织中MDA、NO/NOS含量.结果 术后4 h,各组间组织病理学变化、MDA、NOS含量无明显差异,睾丸组织未见损伤,但NO在两地那非组较假手术组、安慰剂组明显增加(P〈0.05).术后24 h,假手术组右侧睾丸组织损伤最小,西地那非组较严重,安慰剂组最为严重;与假手术组比,其余两组MDA、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西地那非组NO/NOS含量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术后2周时,睾丸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恢复,但仍以安慰剂组最为严重;与假手术组比,其余两组MDA、NO/NOS含量仍然升高(P〈0.05);西地那非组NO/NOS含量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对侧睾丸组织术后4 h时.睾丸组织未见损伤.12 h后睾丸组织明显损伤,并且持续至2周后.早期应用适量西地那非(万艾可)可促局部NO增加,扩血管作用加强,拮抗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进而保护对侧睾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