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关和公孙配伍源于<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杂病穴法歌>"腹痛公孙内关尔".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土、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的功效.内关以清泄心胸郁热,使水逆之气下行为主,公孙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要;内关专走上焦,公孙专行下焦.两穴合用,直通上下,理气健脾、宽中消积之功益彰.内关通于阴维脉,公孙通于冲脉,二者相合,合于心、胸、胃,所以两穴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的一切疾患.现代研究进一步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阐明了两穴配伍可协同增效,并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实现对胃等内脏传入信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内关、公孙两穴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通过两穴配合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得出两者配伍的优势,临床上对多种疾病有效。方法:分别从某院胸、心、胃等患者中抽取4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这46人分组进行对比,查看其治疗效果;同时还对其他疾病应用研究;结论:对23例原发性低血压进行内关公孙配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内关公孙配伍治疗,比常规使用西医优势强的多;而且这种治疗方式对多种疾病有效。  相似文献   

3.
取双侧公孙、内关为主 ,直刺 ,得气后留针 2 0分钟 ,期间每 5分钟捻转 1分钟。每天治疗 1次 ,5次为 1疗程。以止呃后 1周内未复发为痊愈。共以此治疗 32例 ,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 5 6岁 ,最大 81岁 ,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患癌症 9例 ,中风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1例 ,右下肺炎 1例 ,结核性脑炎 1例 ,其他 15例。在针刺前为止呃均用过药物 ,或无效 ,或暂效而又复发。按中医辨证 ,实证 2 0例 ,虚证 12例。经治 1次止呃者 5例 ,5次止呃者 15例 ,10次止呃者 9例。无效 3例 ,均为肝癌患者 ,其中 2例越 1月后死亡。实证全部获效 ,虚证 9例有效。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4.
内关公孙穴配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关和公孙穴配伍缘于八脉交会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二穴配伍应用在八脉交会中属父母配合.八脉交会穴为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因窦氏善用此法而称“窦氏八穴”,最早载于《针经指南)一书.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李梃《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精义之所在.刺激内关和公孙穴可以治疗心胸胃疾患.1 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 叶某,女,30岁,农民,住院号211803,胃癌术后,病检证实属胃腺癌,吻合口处复发.入院后在血象、肝肾功能检查符合化疗指标的情况下行“DMF”方案化疗,予顺铂80mg,丝裂霉素6mg,氟尿嘧啶lg加入0.9%生理盐水1000ml溶解后腹腔内灌注,腹腔灌注前静脉滴注胃复安40mg,腹注完毕肌肉注射胃复安20mg,口服吗丁啉20mg,每日3次,药物入腹后约4.5小时,病人出现恶心,渐渐加重,继则出现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患者呻吟不已,难以耐受,给予毫针刺双内关、双公孙穴约10分钟后呕吐减轻,留针1小时,每隔15分钟1次,呕吐停止取针.按:肿瘤病人在化疗时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十分强烈,使许多病人望而生畏,不得不终止化疗.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内关、公孙协同作用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CB-HRP神经示踪法对内关,公孙配伍机理从神经解剖学角度进行探讨。结果:内关、公孙配伍运用,其针刺信息可在脊髓内经中间内、外侧核的神经元纤维感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再分别通过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形成突触联系,形成脊髓层次的协同增效关系;同时通过两穴在脊髓内相应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纤维产生突触联系,实现对胃等内脏传入信息在脊髓和孤束核水平的调节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关,公孙配伍相关性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内关、公孙配伍机理及两穴配伍应用能调节胃等内脏功能,从神经解剖学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CB-HRP神经示踪法。结果 两穴配伍应用可使相应的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阳性标记细胞,在数量上增多和节段性分布扩大;阳性运动神经元树突皆向第Ⅶ、Ⅵ、Ⅴ层特异性延伸;能使在孤束核、腹腔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的阳性标记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提示内关、公孙配伍应用,其针刺信息在脊髓内经中间内、外侧核的神经元纤维感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再分别通过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形成突触联系,形成两穴配伍在脊髓层次的协同增效关系。同时通过两穴在脊髓内相应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纤维产生突触联系,实现对胃等内脏传入信息在脊髓和孤束核水平的调节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具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尤其是Ib、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日益增多[1].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针刺内关穴可产生辅佐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并且内关穴本身对心律失常具有治疗作用,现就针刺内关穴治疗早搏的研究归纳如下: 1 针刺治疗 高氏等用心电图作为指标,针刺治疗早搏42例,选穴内关、神门、夹脊胸4~5(或心俞、厥阴俞),每资助选用1~2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取清代(1912年2月13日)以前古代针灸文献中关于内关配伍应用的内容,总结出内关配伍主治病证,分析内关穴的配伍主治规律。方法检索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中医古籍1000多部中医文献,并参照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纸质书籍。结果内关配伍主治病证共计49种,主治优势病证10种。结论内关配伍主治优势病种按其频次高低依次为:心痛、胸痹、痹证、中风、心悸、腹痛、积聚、伤寒、疟疾、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9.
对近10余年来有关内关心脏相关性的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47-1450
目的:探讨内关及其配伍的针刺病谱,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针刺内关现代文献,通过文献比例、疾病比例对内关及其常见配伍的针刺病谱进行分析。结果:内关针刺病谱主要分布于脾胃系和心系;单穴内关针刺病谱中冠心病文献比例最高;内关配伍足三里针刺病谱中呃逆文献比例最高;内关配伍三阴交针刺病谱中焦虑抑郁文献比例较高。结论:内关主治"胃""心"疾病;单穴内关治疗冠心病、内关配伍足三里治疗呃逆、内关配伍三阴交治疗焦虑抑郁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公孙、内关为主针刺防治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将4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A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加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B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加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第2周期单用格拉司琼。结果:针刺治疗止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与单用格拉司琼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第1~2天无显著性差异,第3~5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增强格拉司琼对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防治,有效克服格拉司琼对迟发性呕吐治疗的局限性,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使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65-367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在四肢部相通的八个腧穴,临床中常上下配合应用,即公孙配内关、后溪配申脉、外关配足临泣、列缺配照海。作为一种经典的腧穴配伍方法,八脉交会穴上下配伍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涉及多系统、多部位疾病,具有"异治同病"的特点;目前关于其配伍机制的研究仍局限于单一的西医还原理论,不符合针灸的整体性调节作用,无法解释"异治同病"的特点,复杂网络技术或可为腧穴配伍的机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电针公孙、内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公孙、内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公孙、内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图主波频率及慢波频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图主波频率及慢波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DDQL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DDQ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公孙、内关穴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胃肠节律。  相似文献   

14.
小青龙汤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宏 《国医论坛》2007,22(6):52-53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也有"痰饮咳嗽"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用小青龙汤的记载.小青龙汤组成为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其配伍聚收散升降为一体,共同达到解表除饮、平调阴阳的目的,为主治外感表寒、内聚水饮的经典方,本方临床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小青龙汤临床应用广泛,已涉及到多系统多病种.  相似文献   

15.
理中汤首载于<伤寒论>,主治伤寒太阳病下利不止,或寒性霍乱.该方用药简练、配伍精当、疗效显著,现就理中汤的气味配伍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理中汤首载于<伤寒论>,主治伤寒太阳病下利不止,或寒性霍乱.该方用药简练、配伍精当、疗效显著,现就理中汤的气味配伍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是古今中医生普遍习用的经方名方,药仅三味,药简效宏,具有养心安神,补脾和中,柔肝缓急的功效,主治脏躁证,现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身心疾病、儿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现代临床用其补脾气,宁心神的作用,古方今用,异病同治,常用该方滋阴益气养血之功,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低血压病、窦性心动过缓、抑郁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小儿夜啼等证疗效显著。本方药物既是食品,亦为药品,取材容易,经济实惠,服用方便,极是平和之方,值得进一步深化对该方及其应用配伍的认知,不断总结古今医家的应用规律,扩大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