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瘤中EGF、TGF-α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  雷霆  薛德麟 《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1):805-807
目的:揭示垂体瘤中生长因子的生长刺激机制,为其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30例垂体瘤中EGFR及其配体EGF、TGF-α的表达。结果:大部分功能性腺瘤及所有非功能性腺瘤均有EGFR的表达,大部分腺瘤中有EGF、TGF-α表达,但它们的表达呈多相性,即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疏密不一、细胞免疫染色浓淡不一、EGFR及其配体在不同瘤中的表达方式不一;免疫组化结果与肿瘤的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标准分期手术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术仍存在争议,对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及临床价值等也有一些研究和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VEGF、bFGF和E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和19例正常子宫内膜的石蜡切片VEGF、ER和bFGF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0.3%,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4021,P<0.01);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2455,P<0.05);VEGF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39,P<0.05)。ER阴性表达比ER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0.05)。ER表达与VEGF和bFGF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但与bFGF和VEGF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GF-β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各组成部分,包括配体、受体及Smads蛋白等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 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与 2 0世纪 90年代相比 ,近年来年龄 <6 0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增加显著 (P<0 .0 5 ) ,手术范围有所缩小。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相对稳定 ,与 2 0世纪 90年代相比近年来的病人更趋年轻化 ,手术范围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 II of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1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与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严重丢失,是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PTEN基因通过影响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这3条信号途径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以及血管生长等,该基因发生丢失或突变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就PTEN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联系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 78例 ,按治疗方式分 4组 :单纯放疗组 8例 ,单纯手术组 7例 ,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组 4 6例 ,放疗加化疗组 14例 ,另 3例为化疗加激素治疗。结果 :78例总的 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5 % (4 8 78)和 2 9 0 % (18 6 2 ) ;子宫内膜腺癌为 6 5 2 % (4 5 6 9)和 34 0 % (18 5 3) ,子宫内膜腺鳞癌为 3 8和 0 ,两者 3年生存率 ,P >0 2 5 ,腺磷癌无 1例生存 5年。 3年生存率 :Ⅲ期 75 0 % (4 2 5 6 ) ,Ⅳ期 2 7 3% (6 2 2 ) ,P <0 0 0 1。 5年生存率 :Ⅲ期 4 0 5 % (17 4 2 ) ,Ⅳ期 5 0 % (1 2 0 ) ,P <0 0 1,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 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方式中以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组疗效佳 ,与单纯放疗及化疗加放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3、5年生存率 ,P >0 0 5。结论 :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主要为FI GO期别、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酸钠 (NaB)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Na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 ,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a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分布 ;用WesternBlot分析p2 1、p5 3、pRb和E2F1蛋白表达。结果 :NaB能诱导HHUA细胞周期G1期阻滞 ,上调p2 1蛋白表达 ,促进pRb去磷酸化 ,下调E2F1和p5 3蛋白表达。结论 :NaB能抑制HHUA细胞体外生长 ,其诱导细胞周期G1期阻滞可能与p2 1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IFN-α是白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不过其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发现IFN-α的多条信号转导途径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另外,细胞周期的运转是细胞增殖的基础,故探讨IFN-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对IFN-α抗增殖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信号转导途径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近年IFN-α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丁酸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Na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a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用Western Blot分析p21、p53、pRb和E2F1蛋白表达。结果:NaB能诱导HHUA细胞周期G1期阻滞,上调p21蛋白表达,促进pRb去磷酸化,下调E2F1和p53蛋白表达。结论:NaB能抑制HHUA细胞体外生长,其诱导细胞周期G1期阻滞可能与p21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Ⅱ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 (CXCL12/CXCR4)生物学轴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应用外源性CXCL12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时间位点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的分泌水平.同时分析AMD3100和PD98059对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Survivin蛋白水平和MMP-2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外源性CXCL12刺激后,可迅速上调ERK1/2的磷酸化水平(t=0.887,P<0.01),促进Survivin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t=0.861,P<0.01;t=0.297,P<0.01),且三者均呈时间依赖性.PD98059和AMD3100均能明显抑制外源性CXCL12诱导后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且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能完全抑制ERK1/2的磷酸化水平,阻断ERK通路的激活,下调Survivin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论:CXCL12/CXCR4生物学轴通过激活ERK通路上调Survivin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从而引发Ishikawa细胞一系列增殖和侵袭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EGF对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增殖及迁徙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和EC-1增殖及浸润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观察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单克隆扩散实验和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的浸润迁徙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细胞骨架的组分微丝的改变。结果:高浓度组2株食管癌细胞形态发生上皮细胞-间叶样变(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0·01~0·1μg/LEGF对EC109和EC-1食管癌细胞株均有轻微的抑制增殖效应,1~100μg/LEGF能明显抑制EC109和EC-1细胞的增殖,其中EGF的最大抑制效应浓度为10μg/L;单克隆扩散实验和划痕损伤实验表明,高浓度组均有细胞迁出;免疫荧光提示,高浓度EGF能诱导β-actin重新分布,细胞的长极出现较长的应力纤维束。结论:高浓度EGF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和EC-1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食管癌细胞发生迁徙,诱导微丝发生明显重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传代稳定后的人子宫内膜癌裸小鼠移植瘤标本用贴壁培养法建立细胞系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系的形态 ,研究细胞系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成功建立 1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已传代 6 0代 ,命名为HECCL 1。其生物学特征为 :形态学具有腺上皮癌细胞的特点 ,细胞生长旺盛 ,DNA为非整倍体 ,连续传代后仍保留人类肿瘤染色体的特点 ,异种动物移植阳性 ,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阴性。结论 :HECCL 1细胞系的建立 ,为开展人类子宫内膜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氟甲基鸟氨酸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DFMO)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EC-1B细胞经不同浓度DFMO作用不同时间后,绘制生长曲线,观察DFMO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MTT检测细胞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Giemsa染色显微照相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NA Ladder检测凋亡细胞DNA是否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DFMO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2.5 mmol/L DFMO即可抑制HEC-1B细胞增殖,DFMO作用时间为5 d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0%.细胞周期分析示,DFMO使HEC-1B细胞阻滞于G1期,5 mmol/L DFMO作用2 d可使G1期细胞由68.3%增加到85.5%;5 mmol/L DFMO可诱导HEC-1B细胞凋亡,作用5 d时细胞凋亡率为63.8%,Giemsa染色可见凋亡小体,DNA Ladder显示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形条带,加入40 μmol/L外源性腐胺可阻止DFMO的作用.结论: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内膜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早,多数患者确诊时尚处于早期,预后相对较好.其常见的远处复发部位有腹膜、骨、肺、肝、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脑等,国内外关于其复发转移的报道较少,关于其腹壁转移的报道更是罕见[2].本文报道 1 例子宫内膜癌术后孤立性腹壁转移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学改变。方法:以"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和治疗"为关键词,使用NCBI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2003-2008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共收集到有关文献169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后,最后精选纳入分析的文献22篇。结果:子宫内膜样癌(Ⅰ型)发生过程中,经过4种分子学改变,即PTEN基因沉静、因错配修复基因变化而产生的微卫星不稳定、K-ras及β-catencin基因突变。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癌(Ⅱ型)主要的分子学改变是p53基因突变、HER-2/neu基因扩增和过度表达。部分子宫内膜癌处于灰色状态,即它们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学方面具有Ⅰ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共同的特征。结论: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8-01-2012-12-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63例,同时选取同院同期体检中心的正常对照人群315名。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LFP)对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素中,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高血压和糖尿病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病例组3者比例分别为37.3%、39.5%和14.4%,对照组3者比例分别为29.2%、11.7%和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01和〈0.001。病例组rs1800629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13.3%,而对照组为8.9%,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病例组rs1800629位点AA基因型频率为7.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P=0.043。单因素分析显示,AA基因型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OR=2.200,95%CI:1.025-4.723,P=0.043),但是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后,AA基因型并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OR=1.274,95%CI:0.322-5.039,P=0.730)。高、中和低分化组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2%、4.4%和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提示rs1800629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分化程度并无关联。结论在东北地区汉族女性中,TNF-α基因rs180062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 tor, VEGF)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意义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 例正常子宫内膜、30 例子宫内膜增生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VEGF和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中VEGF表达强阳性率为64. 0%(32/5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和增生内膜,两者阳性率均为0 (0/30),P 值均为0 .002 5;而ER表达阳性率为82. 0%(41/50),明显低于正常内膜和增生内膜,两者阳性率均为100 .0%(30/30),P 值均为0 .031。非内膜样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50 0%(6/12),显著低于内膜样癌92. 1% (35/38),P= 0 .044; G3级内膜癌中ER表达阳性率为50. 0%(5/10),明显低于G1. 95 2% (20/21)和G2 级84 .2%(16/19),P 值分别为0. 045 和0 .039;Ⅲ期内膜癌ER表达阳性率为42 .9%(3/7),明显低于Ⅰ期93 .8%(30/32)和Ⅱ期,72. 7% (8/11),P值分别为0.. 029 和0 049。G3 级内膜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100. 0%(10/10),明显高于G1 级76. 2% ( 16/21 ) 和G2 级84 .2%(16/19 ),P值分别为0 048和0 049;内膜癌中VEGF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手术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26。子宫内膜癌中VEGF 表达与ER 表达成负相关关系,r=-0 .421 6,tr=-3 .970 5,P=0.005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