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prostatitis ,CP)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方法 :选择诊断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 4 5例 ,3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血清PSA水平 ,并进行分析。 结果 :在 4 5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血清PSA水平为 2 .4 1± 0 .6 4 μg/L ,而正常对照组为0 .93± 0 .5 2 μg/L ,2组PSA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其中 ,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血清PSA超过 4 .0 μg/L的共有 6例 (1 3.3%) ,而正常对照组中仅有 1例(3.3%)。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随着前列腺按摩液内白细胞数增加 ,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ⅢA型前列腺炎可以使血清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在诊断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抗炎治疗后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方法:对经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PSA增高(≥4 μg/L)、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予左氧氟沙星(0.5,口服,1/d)+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1.0,口服,2/d)治疗2周,治疗后复查PSA和前列腺液(EPS).分析PSA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EPS中WBC≤10/HP为有效,WBC>10/HP为无效)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PSA值为(9.76±4.26)μg/L,治疗后为(4.32±2.92)μg/L(P<0.01),其中治疗有效28例(P<0.01).治疗后PSA<4 μg/L的患者26例,其中治疗有效23(P<0.01);治疗后仍PSA≥4 μg/L的患者42例,其中治疗有效5例.结论:抗炎治疗2周后患有NIH-Ⅳ型前列腺炎、PSA≥4 μg/L患者,血清PSA值明显下降,超过1/3患者血清PSA下降至正常而免于前列腺穿刺活检;PSA的下降与抗炎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673例。按照是否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BPH伴组织学前列腺炎;B组:BPH不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比较两组患者PSA、前列腺体积、PSAD、IPSS、Qmax及PVR。结果:A组PSA水平为(5.64±2.48)μg/L,前列腺体积(43.66±13.11)ml,PSAD 0.129±0.048,IPSS(24.72±5.39)分,Qmax(6.94±3.23)ml/s,PVR(124.90±49.80)ml;B组PSA水平为(4.97±1.99)μg/L,前列腺体积(40.41±11.44)ml,PSAD 0.123±0.034,IPSS(23.40±6.21)分,Qmax(7.75±3.52)ml/s,PVR(112.73±50.03)ml。A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Qmax明显低于B组(P<0.05);PSA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前列腺炎能明显增加患者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降低患者Qmax。但是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D无关;组织学前列腺炎是影响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NIH-IV)对血PSA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体检男性242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指数评分<8分。患者前列腺指诊及尿液分析未见异常,检查前先抽血查PSA,取前列腺按摩液(EPS)行白细胞计数,评估Ⅳ型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比较Ⅳ型前列腺炎及对照组的血PSA水平,并分析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的数目与PSA升高的相关性。结果:在242例体检男性中,Ⅳ型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34.3%(83/242)。Ⅳ型前列腺炎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在Ⅳ型前列腺炎组为(2.88±2.6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1.76)μg/L(P<0.05)。Ⅳ型前列腺炎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13.3%(11/83),而对照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4.4%(7/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数目多少与PSA的高低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对血清 PSA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48例 2 1~ 40岁的前列腺炎患者 ,用 EL ISA法测定直肠指检前的血清 PSA浓度 ,与正常组 2 1例对照 ,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 PSA浓度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SA浓度分别为 (1.5± 0 .4)和 (0 .4± 0 .2 ) μg/ L,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t=11.96 ,P<0 .0 0 1) ;31例治疗有效者 ,治疗后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而 12例无效者 ,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炎时血清 PSA浓度明显升高 ,但随着炎症的消失 ,PSA浓度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经过泽桂癃爽联合抗生素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游离PSA百分率(F-PSAR)的变化意义.方法:12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4周合用泽桂癃爽及司帕沙星,后4周单独应用泽桂癃爽.行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血清tPSA、NIH-CPSI评分及EPS检查并统计学分析.结果:血tPSA治疗后第4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F-PSAR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和8周NIH-CPSI总体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泽桂癃爽联合抗生素治疗,能有效减轻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活检对血清T-PSA F-PSA及F/T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及游离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F/T)比值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前列腺活检示良性病变的患者 ,分别于活检前及活检后 0 .5h、1周、30d检测T PSA、F PSA值 ,并计算F/T比值。结果 :活检前及活检后 0 .5h、1周、30d患者血清T PSA分别为 (11.76± 7.82 ) μg/L、(36 .90± 2 4 .76 ) μg/L、(2 4 .36± 16 .18) μg/L和 (12 .2 1± 6 .4 9) μg/L ;F PSA分别为 (2 .4 1± 0 .96 ) μg/L、(2 5 .14± 12 .5 6 ) μg/L、(4 .0 2± 1.90 ) μg/L和 (2 .6 1± 0 .87) μg/L ;F/T比值分别为 0 .2 1± 0 .0 6、0 .6 8± 0 .18、0 .15± 0 .0 4和 0 .2 2± 0 .0 5。与活检前相比 ,活检后 0 .5h、1周T PSA、F PSA值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F/T比值活检后 0 .5h显著升高 (P <0 .0 1) ,活检后 1周时显著降低 (P <0 .0 5 ) ;活检后 30d时 ,以上指标与活检前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 ,会导致血清T PSA、F PSA及F/T比值的显著升高 ,临床上要获得有意义的PSA的指标 ,最好在活检 30d后检测  相似文献   

8.
直肠指检对PSA、F-PSA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的影响及其持续的时间。方法 :本组 5 1例 ,每例分别于直肠指检前、直肠指检后 1天、1周、4周抽取静脉血 2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SA、F PSA。结果 :本组 5 1例直肠指检前血清PSA值为 0 .18~ 9.4μg/L ,平均2 .5 8± 2 .17μg/L ,F PSA值为0 .0 9~ 1.89μg/L ,平均0 .5 3± 0 .42 μg/L ,F/T比值为0 .0 6~ 0 .83,平均 0 .2 6± 0 .15 ;直肠指检后 1天、1周及 4周 ,PSA、F PSA及F/T比值虽然有所增高 ,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意义。直肠指检前PSA <4.0 μg/L者 38例 ,PSA值平均为 1.5 0± 0 .92 μg/L ,PSA值≥4.0 μg/L者 13例 ,PSA值平均为5 .76± 1.5 4μg/L ;直肠指检后 1天、1周、4周 ,PSA、F PSA及F/T比值与检查前相比仍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检查过程中避免对前列腺作出强烈的挤压 ,常规的直肠指检对PSA、F PSA的影响极其轻微 ,且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血清中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水平和总/游离(F/T)PSA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PVP术后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BPH患者行PVP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术前1h、术后24h和1个月患者血清中的总PSA和游离PSA水平,并计算游离/总PSA比值,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PSA变化差异。结果术后24h患者血清总PSA值平均为(15.5±8.4)μg/L及游离PSA值平均为(2.8±1.2)μg/L,均明显高于术前患者血清总PSA值(4.2±1.5)μg/L及游离PSA值(0.8±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总PSA比值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总PSA值、游离PSA值及游离/总PSA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清中的总PSA和游离PSA水平相比,血清游离/总PSA比值是PVP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的一个更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Ⅳ型前列腺炎炎症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范围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排除前列腺癌及不合并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病例,仅BPH合并前列腺炎病例入选,采用NIH-Ⅳ型前列腺炎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每例患者标本按炎症位置、范围和分级3方面分3级比较,评价炎症与血清PSA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BPH合并前列腺炎症46例。①组织病理学炎症范围分级,1级35例,2级7例,3级4例,tPSA分别为(8.46±4.09)μg/L、(15.26±5.26)μg/L和(21.05±7.58)μg/L,fPSA分别为(1.75±0.93)μg/L、(2.54±0.72)μg/L和(3.19±1.13)μg/L,PSAD分别为0.15±0.11、0.26±0.07和0.42±0.19。三级之间比较tPSA(P=0.001)、fPSA(P=0.008)和PSAD(P<0.00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②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1级32例,2级10例,3级4例。tPSA分别为(8.37±4.07)μg/L、(13.30±5.69)μg/L和(21.05±7.58)μg/L。fPSA分别为(1.76±0.93)μg/L、(3.27±2.21)μg/L和(3.19±1.13)μg/L。PSAD分别为0.14±0.11、0.25±0.06和0.42±0.19。三级之间比较tPSA(P=0.002)、fPSA(P=0.024)和PSAD(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③组织病理学炎症位置分级,1级19例,2级17例,3级10例,三级之间tPSA、fPSA、%fPSA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组织病理学炎症范围与tPSA(r=0.6,P<0.001)、fPSA(r=0.5,P=0.001)和PSAD(r=0.6,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与tPSA(r=0.5,P<0.001)、fPSA(r=0.4,P=0.008)和PSAD(r=0.7,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fPS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P=0.013)。结论:无症状前列腺炎症患者组织病理学炎症的分级和范围与血PSA显著相关,病理医生应对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炎症描述,其对高分级前列腺炎症患者可避免反复活检。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成分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 (WBC)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 ,以及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方法 :ELISA法测定 6 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血清PSA含量。分析EPS中卵磷脂小体及WBC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 ,并比较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平均血清PSA间的差异。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为 (1.79± 0 .6 8)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6 3± 0 .2 9) μg/L (P <0 .0 0 1)。EPS镜检白细胞含量低的 (+~ ++)与含量高的 (+++~ ++++)两组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卵磷脂小体含量低的 (-~ ++) 35例与含量高的 (+++~ ++++) 2 7例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PSA升高 ,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卵磷脂小体的含量无关 ,与前列腺炎类型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 )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龄危重患者BPH经皮冷冻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ENDCARE冷冻手术系统,对72~91岁,同时伴有明显心肺功能障碍的21例BPH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的氩氦刀冷冻治疗,观察术后前列腺活检、前列腺超声图像、尿流率、血清PSA等变化。结果:术后前列腺组织出现变性、坏死,表现为完全消融现象;氩氦刀治疗前后平均尿流率分别为(3.8±2.1)、(17.0±5.8)ml/s(P<0.01);术前血清PSA(3.7±2.4)μg/L,术后1周(22.6±13.1)μg/L,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术后4周(1.7±1.4)μg/L,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BPH近期疗效满意,是高龄危重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前列腺炎对血清T-PSA、F-PSA及F/T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前列腺炎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影响。方法:对35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T-PSA、F-PSA值,并计算F/T比值。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血清T-PSA分别为(46.21±28.42)μg/L、(28.12±16.35)μg/L、(18.48±8.64)μg/L和(3.64±1.48)μg/L;F-PSA分别为(5.32±3.43)μg/L、(3.14±1.98)μg/L、(1.82±0.96)μg/L和(0.54±0.22)μg/L;F/T比值分别为0.11±0.04、0.11±0.03、0.10±0.04和0.16±0.06。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相比,患者T-PSA值及F-PSA值均降低(均P<0.05);F/T比值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时升高(均P<0.05)。结论: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F-PSA显著升高,F/T比值显著降低,影响可持续3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PSA升高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清PSA的变化,评估PSA变化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年3月期间门诊就诊的有4μg/L〈PSA〈50/μg/L,拟诊断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抗感染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清PSA检测和填写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表(NIH—CPSI),并对相关资料予以总结分析研究。结果:穿刺活检患者共60例,其中12例证实为PCa,43例为慢性前列腺炎,5例为BPH。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PSA相关指标(PSA,游离/总PSA,PSA密度)和CPSI评分均出现显著变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变化率(PSA—VCh)对鉴别诊断PCa有一定价值,在最佳临界点-5.22%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和78.6%;治疗后前列腺炎症分级与PSAD及CPSI间存在相关性(r=0.518,r=0.379,P均〈0.05),PSA—VCh与△CPSI及患者治疗前PSA均呈中等相关(r=0.481,r=0.410,P均〈0.01)。结论:抗感染治疗后,可使伴有PSA升高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主客观指标均得以改善;PSA变化率可作为评估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的有价值指标,并为排除PC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清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BPH的患者资料。年龄(68.3±6.3)岁,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1±7.4,生活质量评分(QoL)4.5±0.8,尿流率(7.3±3.3)ml/s,前列腺体积(69.8±36.8)ml,剩余尿(81.9±105.8)ml,血清PSA值<4 ng/ml者247例(44.0%),4~10 ng/ml者223例(39.8%)、>10 ng/ml者91例(16.2%)。结果血清PSA水平与患者年龄、IPSS、QoL、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0.03、0.06、0.04、0.09,P>0.05),而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F=93.45,P<0.05)及尿潴留发生率(x~2=59.1,P<0.01)间有统计学意义。BPH组织标本中以腺体增生为主(x~2=16.14,P<0.01)或伴有梗死病灶(x~2=36.06,P<0.01)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50%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腺体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BPH是血清PS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急性尿潴留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病人发生急性尿潴留时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影响。 方法 :对 34例伴有急性尿潴留的BPH病人 ,于膀胱造瘘前及引流尿液 4 8h后分别检测血清PSA值 (放免法 )。 结果 :BPH伴急性尿潴留者血清PSA值为 (2 4 6± 16 1) μg/L(2 .6~ 4 5 .8μg/L) ,引流尿液 4 8h后血清PSA值降为(9.4± 6 .3) μg/L(1.7~ 16 .6 μg/L)。两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急性尿潴留可使BPH病人血清PSA值显著升高。尿潴留缓解后 ,血清PSA值平均下降超过 5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在会阴Paget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3例会阴Paget病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行PSA检测,对于血清PSA4μg/L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明确病理诊断。将本组患者中PSA4μg/L者所占比例和前列腺癌(PCa)的发生率分别与文献报道的一般人群中相应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Paget病。19例(30.2%)患者肿瘤浸润至真皮层,2例(3.2%)累及提睾肌,4例切缘阳性。术前血清PSA4μg/L者14例,在全组患者中所占比例(22.2%),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中PSA筛查时血清PSA4μg/L的比例(6.7%)。14例血清PSA4μg/L的Paget病患者中6例(42.9%)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合并有PCa,其发生率远高于PSA4μg/L的一般人群中PCa的发生率(25%~30%)。结论:与一般人群相比,会阴Paget患者更容易发生PCa,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血清PSA、PSAD和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ng/ml者184例,PSA<4ng/ml且直肠指诊及经直肠B超有阳性发现者8例。对PSA、PSAD和PSAT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92例患者中经前列腺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PCa)100例,活检阳性率52.1%,其中8例PSA<4ng/ml者中,活检结果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7例;93例PSA>20ng/ml者中80例为PCa,活检阳性率86.0%;91例PSA4~20ng/ml者中19例为PCa,活检阳性率20.9%。血清PSA4~20ng/ml患者,PSAD>0.10或PSAT>0.10时,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11.1%或4.2%,阳性预测值为22.9%或21.6%,可避免8.8%(8/91)或3.3%(3/91)阴性穿刺结果。血清PSA4~20ng/ml时,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分别为(13.2±4.7)和(11.4±4.6)ng/ml(P>0.05);PSAD分别为0.36±0.18和0.19±0.09(P=0.001);PSAT分别为0.67±0.36和0.32±0.18(P=0.000)。血清PSA、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810和0.833,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与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20ng/ml时应做前列腺穿刺活检;PSA4~20ng/ml时,PSAD和PSAT对预测患者是否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PSA、PSAD和PSAT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78例PSA4~20ng/ml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比较PSA、PSAD和PSAT指标。结果 78例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PCa)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6例,二者PSA平均值分别为(14.32±1.46)ng/ml、(13.89±1.52)ng/ml,二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PSAD平均值分别为0.43±0.14、0.36±0.17,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SAT平均值分别为0.75±0.19、0.31±0.06,二者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SAD和PSAT对预测PSA<20ng/ml的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有较大帮助,特别是PSAT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列腺按摩液病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并探讨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为系统、规范地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炎提供依据。方法:320例前列腺炎患者,每例采集前列腺按摩液并一式3份:其中1份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另1份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第3份用胶体金法测衣原体。在采集前列腺按摩液前抽取静脉血供PSA检测。结果:320例前列腺按摩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44株,其中细菌188株,以葡萄球菌为主;支原体和衣原体44株,以解脲脲原体(UU)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较敏感;UU主要对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病原菌培养阳性组的血清PSA水平[(6.98±0.56)μg/L]较阴性组[(2.32±0.12)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可引起血清PSA水平升高,其感染的病原体对不同的抗菌谱耐药性差异很大,应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指导下,选择合适以及个性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