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81例CBT患者,42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24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一并切除,未做颈动脉重建;8例瘤体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修补;5例行CBT摘除术,并颈内动脉吻合;2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重建。结果81例术后随诊1~13 a,平均11 a;81例无手术死亡,72例肿瘤完全切除,预后良好;9例大部切除,其中3例死亡(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颅底转移,1例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最后1次随访均健在。术后发生脑卒中瘫痪1例,5例出现脑神经并发症,舌神经损伤25例。结论CBT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s,CBT)的诊治经验,探讨CBT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1例CBT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8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3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21例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10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7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切除,4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重建术。结果:21例瘤体均完全切除,术后无死亡、偏瘫和失明病例;发生患侧口角歪斜、霍纳综合征、声音嘶哑、舌歪、饮水呛咳各1例。20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15年,无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术前彩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CBT首选方法,术中减少脑缺血时间和脑神经的保护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Z  Tang P  Zhang Z  Xu Z  Xu W  Xi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24-112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68-2001年收治的4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例,抽出物均为血液;血池扫描检查12例,10例(8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5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5例,14例(9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7例,5例(71%)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检查4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其中MRA2例。46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诊其中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足以诊断颈动脉体瘤,MRI/MRA能够为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措施。术中耐心细致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17例颈总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组)和76例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相似。神经鞘瘤组手术时间较短[(94±31)min比(159±53)min,P < 0.01],术中出血量较少[(110±96)mL比(356±239)mL,P < 0.01],需要切除颈外动脉概率较小(11.8%比68.4%,P < 0.01)。两组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神经鞘瘤组无恶性病变,颈动脉体瘤组恶性病变5例(6.6%)。神经鞘瘤组的肿瘤直径较颈动脉体瘤组大[(4.5±1.4)cm比(3.1±1.0)cm,P < 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颈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临床表现类似,但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颈外动脉切除率较高,瘤体恶性病变的概率较高,临床处理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3年1月-200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的41个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B超及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和98%。手术切除肿瘤38个,其中12例行颈外动脉切断、颈内动脉部分缺损修补、动脉体瘤切除术;11例行颈外动脉切断、动脉体瘤切除术;8例行单纯瘤体切除术;6例行颈外动脉切断、颈内动脉重建术;1例行动脉体瘤切除,颈内、颈外、颈总动脉部分切除术。结论 对于可疑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B超及颈部血管影像重建。早期、一次手术切除及术中颈内动脉血供重建是治疗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安全性探讨(附39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tumor,CBT)外科治疗安全性的方法,对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术中应用转流管的争议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经CTA明确诊断并评估Willis环情况,17例术前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3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单纯瘤体剥除术25例、瘤体联合颈外动脉切除术7例,瘤体联合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动脉重建7例.结果术后发生声嘶和舌偏各2例、呛咳和面部麻木各1例,无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7~6 a,无复发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术中操作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分支,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1例术前行B超检查,疑为颈动脉体瘤,经双源CT检查证实;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单纯肿瘤切除者1例,肿瘤及颈外动脉节段切除5例,其中2例行颈总动脉分叉部缝合修补。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征象及癫痫,1例出现短期的交感神经受损征象(Horner征),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双源CT和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脑缺血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性供瘤血管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的作用及颈动脉体瘤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 33例直径>3 cm的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然后行超选择性供瘤血管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其中10例10侧于栓塞后第4天行手术治疗,23例24侧于术后第1天行手术切除.术中5例行颈动脉重建术,其中1例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吻合,3例用大隐静脉移植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中常规行动脉转流术.另1例行颈内动脉修补术,未行动脉转流.结果 全部瘤体均一期切除.1例剥离瘤体时颈内动脉撕裂行修补术,术后当天发生2次对侧肢体偏瘫,第2天肢体活动恢复正常,但讲话不清,舌头偏瘫.MRI检查提示脑栓塞.3个月后恢复.其余病例术后无脑缺血及不可逆的颅神经损伤.结论 术前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颅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手术治疗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整理15例CBT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15例按照Shamblin分型,I型2例,Ⅱ型8例,Ⅱ型5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4排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CTA。行手术切除14例,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所有患者经3个月~9年4个月随访,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麻痹2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1例,单侧颈交感神经损伤1例,无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均无局部复发。结论64排CTA可作为CBT术前诊断、评估的首选方法。而正确诊断、周密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12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3例行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6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9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8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输尿管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输尿管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行肾输尿管大部切除;4例行输尿管病变段切除肾盂成形术;5例行病变段切除,输尿管对端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行输尿管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13例获5 ~ 36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恶变.结论 肾盂输尿管造影及增强泌尿系CT三维成像(CTU)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行输尿管镜检或手术探查,术式依肿瘤的数量,累及输尿管的程度、肾功能的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点和手术前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23例手术前经导管栓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资料,并与1954年至1995年收治的26例单纯手术切除的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DSA表现: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受推压移位夹角增大,瘤体血运丰富。术前栓塞安全、可行,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术中出血减少(P〈0.01),术程有所缩短,并发症减少,肿瘤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前栓塞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手术切除率。方法 分析我院5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处理。结果 56例中良性肿瘤21例,完全切除15例(71.4%),合并脏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恶性肿瘤为35例,完全切除14例(40%),合并脏器切除12例,大部切除6例,手术探查活检3例,完全切除42例中术后复发22例(52.4%),再手术20例中13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目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手术完整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切除及联合放化疗方式在临床中治疗腭部涎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腭部涎腺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28,均为良性肿瘤)、观察组(n=28,均为恶性肿瘤),对照组行单纯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观察组行单纯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39.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且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中多为多形性腺瘤,观察组多为恶性多形性腺瘤(5例)、腺样囊性癌(6例)。结论对于腭部涎腺肿瘤患者而言,如果为良性肿瘤,则可行单纯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若为恶性肿瘤,则应当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并联合放化疗进行治疗,帮助降低术后复发几率,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类癌的外科治疗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 197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进行手术的 4 8例消化道类癌病例 ,分析所有病例的肿瘤情况、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结果 :34例肿瘤直径小于 2 .0cm的病人经内镜下或经肛门电灼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无 1例复发 ,14例肿瘤直径大于 2 .0cm的病人有 12例行肿瘤根治术 ,其中 3例术后出现转移而死亡 ,生存期为 11~ 4 8个月。另有 2例术中发现广泛转移无法切除 ,不到半年均死亡。结论 :肿瘤的大小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直径小于 2 .0cm的肿瘤可以行电灼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对于直径大于 2 .0cm的肿瘤应尽可能行根治术 ,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赵刚  汤克清 《吉林医学》2000,21(5):261-262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复习了 2 0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重点讨论了手术方法。结果 :实现脑膜瘤镜下全切 17例 ,大部分切除 3例 ,无手术死亡 ,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在熟悉掌握毗邻显微解剖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CUSA) ,结合术前超选栓塞颈外动脉系统的肿瘤供应支 ,可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对周围重要神经结构的损伤 ,降低死亡率。但对明显侵犯下丘脑、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肿瘤 ,手术难度较大者 ,尚应考虑姑息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14 patients with carotid body tumor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from 1959 through 197(1. The treatment consisted of bjopsy l case, resection of ectopic carotid body ttunor 2 cases, enuclea- tion of tumor cl cases and tumor excision with an autogenous saphenous vein grait 7 cases. The patient undergoing tumor enucleation with an internal shunt died 28 hours postoperatively, possibly from cerebral thromboembolism, All other patients arc living and well, followed up 1-12 years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进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选择16例上颌骨肿瘤患者(恶性13例、良性3例),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的微型电动力系统行经口进路上颌骨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中,上颌骨部分切除术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术1例。经术后1~8年随访,面部均无疤痕,无下睑水肿及面部畸形。除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死于术后两年外,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经口进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疗效满意,其适应证主要为良性及低恶度上颌骨肿瘤,需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颅底外侧肿瘤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问题。方法总结分析32例颅底外侧肿瘤鼻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术后的配合问题。结果32例脑颅底外侧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护士与术者之间配合协调,有效地促进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医生熟练的鼻内窥镜操作技术和默契的护理配合是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颅底外侧肿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u G  Du JX  Ye M  Zhao RL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632-635
目的寻找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办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56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手术前、后影像图片、手术录像等临床资料。通过MRI检查显示,内侧型37例,直径3.5~7cm;中间型5例,直径3.8~5.2cm;外侧型14例,直径3.8~7.5cm。结果56例患者中,中间型、外侧型的19例患者的肿瘤全被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内侧型肿瘤2例因面神经走行不熟悉及皮瓣过度牵拉将其损伤,7例(暂时5例)动眼神经和1例滑车神经因分离牵拉及手术操作不当损伤,2例因过早切断与肿瘤相关血管损伤大脑中动脉,2例因过分分离侧裂损伤豆纹动脉,1例由于勉强切除浸润颈内动脉的肿瘤而造成其损伤。结论预测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解剖关系的变化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结合手术中的具体情况,运用良好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蝶骨嵴内侧型肿膜瘤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