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秀杰 《吉林医学》2014,(22):5021-5022
目的:7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同时,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方法:PCI术前TIMI的血流分级,0级46例(58.2%);1级4例(5.0%);2级2例(2.5%);3级27例(34.1%),PCI术后即刻TIMI(3级)获得率占94.9%。结果:术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行PCI术的患者。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较好,通过精心、有预见性地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何静  周玲珍  赵凤琴 《现代医学》2012,40(6):722-724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MIOPCABG)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21例冠心病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48~75岁;2支病变4例,3支病变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杂交手术进行心肌再血管化,分别进行PCI和MIOPCABG术前、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认真细致的临床护理保障了手术效果,提高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经桡动脉途径PCI 52例,经股动脉途径PCI 5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术后护理特点。结果:从(1)拔出动脉鞘管前的准备及拔管时间及局部压迫方式;(2)卧床及平均住院时间;(3)穿刺部位观察时间;(4)拔管综合症;(5)尿潴留;(6)低血压;(7)疼痛及情绪变化等七个方面对比分析,经桡动脉途径PCI有明显改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具有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护理方便、创伤性小、安全有效,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经济便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矫正QT离散度(QTcd)变化.方法:随机抽查中年PCI患者130例和老年PCI患者90例,分别测定其PCI术前和术后早期QTd、QTcd,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年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QTcd显著增大,老年组患者PCI术后早期QTd、QTcd略减小(P>0.05).结论:PCI术对中、老年患者心肌电不稳定性的影响不同,中年患者PCI术后早期心电不稳定性增大,老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 22例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直接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6例AMT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126例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是经桡动脉途径直接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 ,并初步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对 388例PCI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 (PCV)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结合自己的护理实践 ,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①单纯冠状动脉造影 (CAG)组出血和血肿 1 1例 ,无其他并发症。PVC发生率为 5 .2 6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组出血和血肿 2 1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动静脉瘘 1例 ,PVC发生率 1 1 .73%。PVC总发生率 8.2 5 %。②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患者PVC发生率最高 (6 0 .0 0 % ) ,其次为高龄患者 (4 2 .85 % )、多次重复介入手术者 (30 .0 0 % )和止血压迫时间过长者 (2 8.0 0 % ) ,PVC发生率女性略低于男性 (6 .4 9%vs8.6 8% ) ,高血压病患者为 8.99% ,比以往报道低。 结论 :①应当加强PTCA支架组患者的护理 ;②对手术前危险因素的预测 ,有利于术后重点护理 ;③针对不同并发症 ,制订护理措施 ;④出院前伤口评估将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2例以及观察组(2013年6月~2014年6月)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行冠心病PCI患者临床护理方式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PCI手术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PCI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  相似文献   

10.
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男性患者64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有效沟通和心理疏导。结果:64例AMI患者中有62例安全渡过危险期,死亡2例,死亡率3.2%。结论:心理疏导可以配合PCI治疗,提高AM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 2 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 :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护、正确应用抗凝剂 ,认真落实各阶段的护理措施 ,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65例急诊冠脉介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165例行急诊PCI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急诊PCI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获得成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急诊PCI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63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2-DM)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接受冠脉介入术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围手术期预后情况。结果:12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11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理结合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拟行PCI患者行术前空腹血糖、血脂检查,所有患者按随机化分组表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PCI术前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除按PCI术前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外给予心理及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进行术前1天在护理前和拔动脉鞘管后12小时进行,并同时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浆皮质醇(Cor)、血糖及血C反应蛋白(CRP)。所有人选患者均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终点为12个月内的不良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对照组术后的SDS评分、SAS评分、ACTH、Cor和CRP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术后SDS评分、ACTH、Cor和CRP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干预组术后SDS评分、ACTH及Cor均比对照组术后的降低(P<0.05)。干预组12个月总MACE比对照组减少(χ2=11.04,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围术期抑郁是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59,95.0%CI 1.062.29,P=0.023),护理干预是负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14,95.0%CI 0.022.29,P=0.023),护理干预是负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14,95.0%CI 0.020.84,P=0.033),护理干预是减少PCI术后12个月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可引起患者抑郁的心理应激反应升高,而抑郁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心理护理结合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围术期的抑郁负性心理反应及减少术后12个月总的不良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月~2006年7月180例接受PCI术病例,依据手术进入途径分为桡动脉组87例、股动脉组93例,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7例出现桡动脉痉挛,股动脉组4例出现下肢皮下血肿。两组患者手术成功比例、支架施放部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卧床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施行的急诊例数方面,股动脉组明显高于桡动脉组(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PCI,效果相近,同样安全有效,而外周血管并发症较轻,并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峰 《医学综述》2013,(24):4559-4561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背景]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病理报告]18例急诊CABG病人中术前急性心肌梗死者为8例,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发生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心室纤颤者各为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体外循环时间为(78.5±25.2)min,阻断时间为(65.3±23.6)min,每例搭桥(3.4±1.1)支;1例患者实施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术.采用左乳内动脉桥者为14例,右乳内动脉桥者为1例,桡动脉桥者为6例.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6例随访2~25月未见明显的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讨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8例急诊CABG手术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分析入选病例的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大部分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合并左室肥厚,一半病例有左主干病变。围术期死亡3例,占10.7%;10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35.7%。围术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心包填塞、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和MOSF等。合并手术操作(瓣膜置换等),更长的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挽救生命、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缩短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可减少术后死亡和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行急诊CABG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心梗组和非心梗组,根据手术原因分为左主干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组、循环不稳定组和发作频繁组。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66.49±8.89)岁,围手术期死亡8例(10%)。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CABG作为一种抢救性治疗,掌握好适应证是安全、有效的。在急诊CABG患者中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适应证应尽早使用,尤其合并循环不稳定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