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钻颅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例出血量大于30ml,病人年龄轻,病情进展快,甚至发生脑疝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再出血的病例.结果经钻颅血肿碎吸术+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全部存活,生活基本自理.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应用钻颅血肿碎吸术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价值.方法依据病人的头颅CT片,测量确定血肿位置,再用简易立体定向尺确定锥颅穿刺点,使用有槽手锥在局麻下钻通头皮及颅骨后,将连接啐吸机的碎吸管置入血肿中心,行间断碎吸术吸除血肿量的50%~80%,放置引流管,逐渐溶解引出残留血,本组共进行35例.结果显进21例,好转9例,死亡5例,在死亡者中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脑干受损1例,死于再出血3例.结论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具有手术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适应证广,不受条件限制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伴多器官损害不适宜外科手术的病人.国内曾有人作过大病例的疗效对比分析,绿果既优于内科保守组,又优于外科开颅手术组.我们所作的35例病人,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除内科保守治疗外,对于出血量大的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微创术相对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钻颅碎吸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局部麻醉、引流彻底等优点.影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很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60例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简易立体定向维颅血肿碎吸、抽吸及引流术治疗,并设单纯保守治疗组60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碎吸治疗组病人在2周及6周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病人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对手术时机、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血肿大小与疗效的关系、手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钻颅碎吸引流术配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钻颅碎吸引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行钻颅碎吸引术并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内服;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钻颅碎吸引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可行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有效办法.方法细孔钻颅,CT定向引导下,血肿中心放引流管抽吸血肿,术后残留血块注尿激酶溶解,闭合外引流.结果微侵袭下,可一次性吸除大部或全部血块,缩短了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治疗质量和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结论细孔钻颅、CT定向引导下,细孔钻颅放引流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2004—04~2008—05采用钻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良钻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并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35例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出血量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分为2个亚组,出血量50~80ml者分别为Ⅰa组和Ⅰb组,出血量>80ml者分别为Ⅱa组与Ⅱb组,治疗组用改制的上面有可调节钻入深度的限位器的钻头,钻穿颅骨,置入硅胶管抽吸部分血肿后,再引流。对照组保守治疗则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出血量在50~80ml(Ⅰa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治疗(Ⅰb组)病人。用于治疗出血量>80ml病人,疗效评定显著进步和进步的病人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微创钻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方法简单、费用低,术后血肿扩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并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出血并随机抽取既往病例2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明显好转4例,基本好转10例,死亡6例,病死率30%;对照组明显好转1例,好转5例,死亡16例,病死率73%。结论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锥颅碎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锥颅碎吸引流术并辅以尿激酶反复灌洗治疗.结果 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I级24例,II级19例,III级7例,IV级 5例,V级1例.结论 锥颅碎吸引流术辅以尿激酶血肿腔反复灌洗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中小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以立体定向手术抽吸结合尿激酶引流治疗为立体定向治疗组(n=41),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为内科治疗组(n=41),比较2组病人发病后30 d瘫痪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情况。结果立体定向治疗组病人血肿消散时间为(3.3±1.5)d,内科治疗组为(24.0±7.3)d,两组血肿消散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立体定向治疗组中发病后30 d运动功能预后好者和发病后90 d GOS 5分者均明显多于内科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于血肿量≤30 ml的基底核区脑出血、瘫痪侧肢体肌力为1~3级的病人,应首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1我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20~50 mL)患者58例,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32例)和内科治疗组(2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随访评估2组治疗后90d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24例(75%),次全清除8例(2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14dNIHSS评分低于内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治疗后30dNIHSS评分低于内科组(P0.05),且治疗后90dGOS-E评分高于内科组(P0.05),2组发病后30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抽吸术可较快清除幕上20~50mL的脑内血肿,手术安全有效且损伤小,远期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采用血肿抽吸术治疗为研究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分析MMP-9与NDS的相关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血清MMP-9水平均在治疗后2d达到高峰,但研究组的高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MMP-9水平逐渐下降,但研究组治疗后7d及14d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14天研究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与NDS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血肿抽吸术治疗,治疗后能够显著降低MMP-9的高峰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加X刀对囊性脑转移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8例(21个脑囊性转移灶)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囊液后再行X刀治疗,随访观察其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肿瘤完全消失10个病灶,明显缩小7个病灶,肿瘤实质增大1个病灶,另3个病灶术后3个月内囊腔再度增大,经抽吸1~3次后稳定,而肿瘤实质部分明显缩小。总体局部肿瘤控制率为95.2%,中位生存期12.3个月。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加X刀是囊性脑转移瘤理想的微侵袭治疗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情况。方法对2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血塞通治疗组126例;(2)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血肿吸收速度。结果治疗组平均每日血肿吸收量>0.8ml者占95%,对照组平均每日血肿吸收量>0.8ml者仅占30.7%。结论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可加速脑出血血肿吸收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将发病24 h内的8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穿刺引流术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引流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为32.5%。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17.6 d)、最终NIHSS评分(3.28分)和总有效率(9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6 d,4.00分和77.5%)。结论 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可以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花费。与保守治疗相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01-2013-03我院接诊的的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结果 术前和术后2 d、7 d 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5 d、30 d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 d、15 d及30 d实验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观察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试图探讨再出血的发生原因 ,评估该治疗方法。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了 4 8例血肿大于 35ml基底节区脑出血行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并与 83例前一年行保守治疗相同标准的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较保守组显著性高 ,而死亡率较保守组显著性低 (P <0 .0 5 ) ,手术组平均住院日显著性短 (P <0 .0 1)。结论 再出血是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流术的主要死亡原因 ,该手术可缩短病程 ,降低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为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应严格地掌握其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价利用智能手机简化增强现实(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治疗老年幕上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引流手术治疗的老年幕上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40 mL)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观察组)108例,行立体定向引流术(对照组)113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位置准确率,血肿清除率,术后患肢肌力改善明显率,预后良好率的差异,评价利用智能手机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治疗老年幕上脑出血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2.8±7.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97.3±11.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术后肺部感染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患肢肌力改善明显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4.4%,85.4%±7.9%,18.5%,12.0%,76.8%,72.2%;对照组为94.7%,90.1%±6.5%,21.2%,15.0%,82.3%,7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利用智能手机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引流术治疗老年幕上脑出血,与立体定向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颅脑外科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6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引流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疗效、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和TSP2水平、脑水肿体积。 结果引流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患者血清AQP4、TSP1、TSP2水平较对照组低,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指标、增强疗效、降低血清AQP4水平、减少脑水肿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