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骨骼化乳内动脉桥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对52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6例右乳内动脉与其它分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全组共使用单乳内动脉36例,双乳内动脉16例,平均吻合口数4.05±.75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1例死于脑卒中,死亡率1.92%(1/52);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其中脑部并发症2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旋股外动脉降支(descending branch of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DBLCFA)在个体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应用DBLCFA行个体化全动脉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管吻合策略,围术期用药、引流量、血清肌钙蛋白T等相关指标以及近期随访结果,初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共15例患者取DBLCFA行个体化全动脉CABG,其中男12例,女3例,共获取DBLCFA 15支,平均长度(9.8±1.1)cm,平均直径(1.8±0.3)mm。全部患者采用左乳内动脉+左桡动脉+DBLCFA组合桥血管,左乳内动脉采用原位移植,远端与前降支吻合,桡动脉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DBLCFA行复合动脉旁路移植,其中,近端与左桡动脉吻合13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2支。DBLCFA远端建立对角支4支,后降支10支,左室后支4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均使用地尔硫卓静脉泵入,防止血管痉挛,出院后至少口服地尔硫卓片6个月。术后无二次出血,无围术期心梗,围术期无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无心绞痛症状复发。出院后1个月、3个月复查心电图、胸片无明显异常,出院后3个月复查冠脉血管造影成像,所有移植血管全部通畅,无再次血运重建需要。结论:DBLCFA获取简便,术中可个体化建立不同血管吻合策略,近期临床疗效满意,DBLCFA可作为个体化全动脉CABG的备选桥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近期结果和手术经验。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1月,5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CABG术。2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47.3%)作为移植血管材料,1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双桡动脉(29.1%),11例使用原位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20.0%),余2例使用原位双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3.6%)。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移植血管通畅率,考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有2例患者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急性肾衰,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围术期和随访过程中无死亡,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随访的移植血管全部通畅,无再次血运重建手术需要。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基于个体靶血管解剖特点的个体化全动脉策略可实现完全再血管化,近期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中动脉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减少因大隐静脉(SVG)桥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患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取乳内动脉84根,桡动脉63根,大隐静脉38根,平均移植血管1.98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38%。结论: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相似文献   

5.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再次冠脉搭桥术(CABG)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1992~1996年Hartford医院所作的CABG31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平均年龄65±9岁。距上次手术的时间为11.8±4.5年。共搭桥1069根,其中动脉桥386根,包括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静脉桥682根,Gore-Tex桥1根。死亡14例(4.5%),围术期心肌梗塞15例(4.8%),术后低心排46例。有131例病人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其中119例心功能恢复而脱离IABP。结论再次CABG难度、风险均增大,但仍可获得相当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分析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左乳内动脉桥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6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高长青主刀完成的CABG术后患者共228例。通过64-MSCTA的方法判断CABG术后左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情况,收集患者术前、术中信息和术后资料,对可能导致左乳内动脉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筛选后的结果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危险因素。结果术前冠脉造影前降支狭窄百分比、术前冠脉造影弥漫性病变;术前血糖;术前甘油三酯;术中检查靶血管直径;LIMA桥血流;同期室壁瘤手术为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IMA桥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和LIMA桥血流量。结论 LIMA桥通畅率和靶血管狭窄程度、桥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7.
(1)目的 总结探讨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经验。(2)方法 2001年6-12月对11例冠心患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3)结果 共搭桥35支,平均3.17支/例,其中左乳内动脉桥8支,大隐静脉桥27支。6例患(54.5%)未血,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4)结论 非体外循环搭桥术克服了体外循环搭桥术(CABG)的诸多缺点和弊端,手术简化,时间缩短,适应证扩大,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7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体会。方法 对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其中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停搏下行CABG63例。CABG 二尖瓣置换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14例;每例搭桥1-5支,平均3.1支,共搭桥248支;血管桥材料为内乳动脉(IMA)74支(LIMA73支,RIMA1支),余均为大隐静脉。结果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并发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术后因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骨哆开3例。应激性溃疡5例;术后随访13-62个月,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及14个月心绞痛症状复发需服药治疗,其余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早期监护是开展CABG,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术前心绞痛(CCS)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Ⅲ级13例,Ⅳ级4例。2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1例左乳内动脉(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2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人均搭桥3.2支。结果:25例术后随访6-30个月,2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1例。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方明  王亮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115-117
冠心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外科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及国际CABG术采用的移植血管材料有很多,概括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乳内动脉(IMA)、大隐静脉(SV)、桡动脉(RA)、胃网膜右动脉(RGEA)及腹壁下动脉(IEA)等。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radial artery (RA) an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 grafts in coron ary artery bypass and the us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peri- operative evaluation of IMA and radial- ulna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Methods From June 1998 to June 2000, sixty cases of coronary bypass revascularization wi th RA and IMA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the radial- ulnar collateral circ ulation was evaluated with the modified Allen’s tes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 nd noninvasive oxygen saturation measurement. The IMA lumen and blood flow were measured at the first intercostal space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preoperat 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One patient (1. 7%) died of serious cardiac arrhythmia on the fourth postoperati ve day. There were no arterial graft harvest related complications. Before har vesting, the ulnar artery blood flow was 30. 78±9. 71 ml/min, and it increased to 43. 36±13. 98 ml/min (40. 87% increase, P<0. 01) after the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of IMA blood flow posto peratively (P>0. 05), but the systolic/diastolic flow ratio markedly dec reased from 8. 57±3. 98 ml/min to 3. 41±4. 87 ml/min (P<0. 01). Conclusions Arterial grafts can be safely used for coronary bypass revascularization with go od results. The ulnar artery blood flow can increase compensatively after RA ha rvesting. The diastolic blood flow of grafted IMA markedly increased postoperat ivel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very helpful both in evaluating the radial - ulna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efore RA harvesting and in assessing the patency of the grafted IMA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相似文献   

12.
3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伴糖尿病的冠心病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CABG治疗3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需要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脑血管意外长期昏迷1例,半年后死于肺部感染;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全组死亡率为6.7%.胸部伤口感染3例,下肢伤口感染5例,占28.6%.术后出现心率失常9例,占32.1%.28例病人冠心病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伴糖尿病的冠心病的冠脉搭桥术,尽管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稍偏高,但术前明确诊断及制订良好的手术方案,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的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冠脉搭桥术:8例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脉搭桥术( C A B G) 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寻找最佳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8 例 C A B G 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心绞痛7 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伴左室室壁瘤形成及发作性心绞痛1 例。并发高血压病者6 例,糖尿病3 例。 N Y H A 心功能Ⅱ级1 例,Ⅲ级4 例,Ⅳ级3 例。内乳动脉替代7 例,共用大隐静脉桥15 支。结果 1 例,术后因对角支静脉桥出血,行第2 次开胸修补止血。次2 日又因胸骨裂开,第3 次开胸行胸骨再固定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C A B G 成功的关键除病变部位的准确诊断外,桥的获取及良好的心肌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Lai Y  Huang F  Yang J  Xu C  W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54-145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到2001年3月,运用双侧乳内动脉连续为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平均49.9岁),48例患者为3支病变,3例为左主干病变,37例术前有心梗,4例合并室壁瘤。4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9例行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钝缘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前降支;9例行LIMA到前降支、RIMA到右冠状动脉手术;LIMA到前降支、RIMA到钝缘3例。运用胃网膜右动脉或桡动脉行其他病变血管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人均搭桥3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3例(手术早期死亡率5.9%)。死亡原因:1例术后围术期心梗导致低心排,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因脑栓塞在术后40d死亡。4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随访2-39月(平均15.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B超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 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 30d内进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方法 :88例中包括PTCA史18例 ,溶栓治疗后 12例 ,梗死后心绞痛 2 6例 ,心源性休克 9例 ,左主干病变 2 5例。其中急诊手术 2 6例。结果 :采用非体外循环法 75例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 13例 ,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数 (3.4± 0 .9)支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4例。住院死亡 5例 ,均为心源性休克下进行的急诊手术。术后早期急性左心衰 4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6例 ,频发室性早搏 6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 2例 ,药物治疗好转。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 30d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必要而可行的 ,选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1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献。结果:9例患术后早期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差;6例患术后早期肾功能技术前无明显变化。围术期腹透4例,血透2例,其中1例行术中血透,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全组无术中死亡,1例枚后第三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的患,经过积极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大多可以安全渡过肾功能衰竭关,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达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背景]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病理报告]18例急诊CABG病人中术前急性心肌梗死者为8例,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为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发生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心室纤颤者各为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体外循环时间为(78.5±25.2)min,阻断时间为(65.3±23.6)min,每例搭桥(3.4±1.1)支;1例患者实施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术.采用左乳内动脉桥者为14例,右乳内动脉桥者为1例,桡动脉桥者为6例.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6例随访2~25月未见明显的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讨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双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7例,29例为3支病变,8例为左主干病变,13例术前有心梗,2例合并室壁瘤。3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例由OPCAB转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及对角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中间支、钝缘支及后降支。2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人均搭桥3.2支。结果:术后心梗导致低心排死亡1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1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再次清创处理。随访12~39月(平均24.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冠脉CTA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脉搭桥中,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3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2例患者的资料,男254例,女78例,平均年龄(61.8±9.2)岁。左室射血分数(50.8±7.3)%(69%-28%);〈50%51例,其中〈40%27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4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8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318支,静脉桥79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15例,肺功能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7例。围术期死亡10例,病死率3.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