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部分性脾栓塞术改变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目的 研究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前、后门脉血流及压力的改变。方法  31例临床确诊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部分性脾栓塞术 ,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观测门静脉主干 (PV)、脾静脉主干 (SV)、肠系膜上静脉主干 (SMV)的血流改变情况 ,1 1例栓塞前后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分别置管于PV、SV、SMV测压。结果  31例患者PSE术后PV、SV及SMV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PV、SV血流量减少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589、0 862 ,P值均 <0 0 1。 1 1例患者 (栓塞程度 60 %~ 80 % )栓塞前后测压结果表明栓塞后PV、SV、SMV的压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 ) ;PV、SV、SMV的压力下降程度分别为 (2 2 2± 5 8) %、(2 8 5± 1 7) %、(1 9 5± 8 1 ) % ,且PV、SV压力降低程度与栓塞程度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45、0 687,P值均 <0 0 5。结论 栓塞面积控制在 60 %~ 80 %可较好的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 ,减少门脉血流量和降低门脉压力 ,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5例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病人施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4~68岁,平均43岁,其中3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平均年龄61岁,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伴呕血、黑便病史。另2例为女性少年,平均年龄15岁,临床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经内科治疗有反复来  相似文献   

3.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脾功能过度增强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引起的一组症状。临床表现为脾大或脾不增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脾切除后血象正常,症状缓解。由于外科脾切除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脾栓塞范围与疗效关系。.方法:4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6例,脾栓塞范围40%~59%;第2组32例,脾栓塞范围60%~80%,并随访1年。结果:血小板计数第1,2组近期缓解(CR PR)有效率分别为81.3%、93.8%;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62.5%、87.5%;1年复发率分别为23.1%、6.7%。白细胞计数第1,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1.4%、82.2%;1年复发率分别为28.6%、17.8%。红细胞计数第1,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0%、83.3%,1年复发率分别为22.2%、11.8%。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脾栓塞范围以60%~80%为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是否能提高多普勒超声对充血性脾大的诊断水平。方法:82例被观察者,按脾大是否存在及脾大的原因分成3组,然后在多普勒超声下采用口服葡萄糖溶液(25g,250ml)的方法来测定门静脉主干的血流速度及直径,并在口服前、口服30分钟后进行比较。结果:充血性脾大组的36例肝硬化患者(包括在试验前门静脉血流速度接近正常的6例患者),其门静脉的血流速度与口服葡萄糖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6cm/s)P>0.05。而对照组与非充血性脾大组(包括试验前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的2例患者),则出现了血流速度明显加快的变化(>6cm/s)P<0.01。结论:葡萄糖负荷试验根据门脉压的不同,可使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为充血性脾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方法:26例各种原因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碎屑。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脾CT或B超检查,并随访6月至一年。结果:术后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肝肾功能损害、门静脉血栓、左下肺炎、脾脓肿等。结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及栓塞部位有直接关系;掌握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评价。材料和方法 40例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外周全血胞减少,CT或B超确诊为肝硬化,脾肿大,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注入明胶绵颗粒或细条,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引进要40例中显效31例,占77.5%,有效4例,占10%,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87.5%,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要】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确切,但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该文主要对脾脏解剖与其免疫功能、脾亢病理改变与免疫、脾亢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PSE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功能亢进 (脾亢 )一般采用传统外科切脾手术治疗 ,但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削弱而引起致命感染已被公认[1] 。部分脾栓塞 (Partialsplenicem bolization ,PSE)则能保留脾脏的正常免疫机能 ,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外周血象 ,并发症明显降低。因此 ,PSE已成为治疗脾亢的首选方法。我科自 1996年以来对 39例脾亢患者采用丝线加明胶海绵脾动脉栓塞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具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7例。年龄 15~55岁。慢性肝病及肝功能异常 3个月~ 14年。伴食管…  相似文献   

11.
部分性脾栓塞术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宽、疗效确切及能保留脾脏功能等优点,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另外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脾动脉栓塞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部分脾脏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机能亢进的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PVA颗粒 ,对 4 6例门脉高压肝硬化合并脾脏机能亢进的患者施行经脾动脉部分脾脏栓塞术 ,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窗内疗效并对比研究了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4 6例患者成功施行了经脾动脉栓塞技术 ,达到了临床预期的治疗目标 ,消除了脾机能亢进的症状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 2 4h即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4周后恢复正常水平保持平稳。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速度手术后明显降低 (P <0 .0 5 ) ,随访 6~ 2 1个月 ,脾机能亢进的症状未复发。结论 :部分脾脏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 ,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机能亢进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门静脉系统置管直接测定肝动脉 门静脉分流 (APS)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 ;定量分析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对 18例肝癌合并中央型APS患者APS栓塞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置管 ,测定APS分流道闭塞前后门静脉压力 ;术前及术后 2周行肝脏彩超及胃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显著降低 ,下降幅度为 5 .4 %~ 33.3% ,平均降幅为 2 0 .1% ;栓塞后门静脉直径缩小 ,血流速度加快 (P <0 .0 1) ;13例门静脉主干呈离肝血流患者 ,术后有 7例转为向肝方向。APS栓塞后 ,1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有改善 ,在门静脉压下降幅度超过 2 0 %的 10例患者中 ,门静脉高压症有明显改善 ;门静脉压力下降在 2 0 %以下的8例患者中 ,门静脉高压症改善不明显。结论 栓塞APS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 ,平均降幅达 2 0 %以上 ;当门静脉压力降低 2 0 %及以上时可有效地改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腹泻症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状  相似文献   

14.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附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脾机能亢进症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或超选择插入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抗生素-造影剂混悬物,栓塞部分脾脏供血动脉。结果:23例经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象3个月内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脾脏显著缩小,保留了人体免疫功能。结论:部分脾栓塞术避免了手术切脾脏,保存脾脏部分功能,维持人体免疫机制。本法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且可重复治疗,是一种可替代外科脾切除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右肝动脉、脾门处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探讨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A组),40例肝豆状核变性不合并脾大的患者(B组)和4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大的患者(C组)为患者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A、B、C组在空腹状态下的右肝动脉及脾门处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探测。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对二者间的变化趋势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脾大程度的不断进展,右肝动脉的血流速度呈下降趋势,脾门处脾动脉的血流速度呈上升趋势,且二者血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s=-0.837,P=0.039)。结论:随着病情进展,脾动脉血流速度升高的同时,肝动脉的血流速度下降,且二者间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对病情的监测及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病人部分脾栓塞术对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PSE前门脉主干(PV)压力为(51 .4±13.7)cm H2O,脾静脉(SV)为(55 .5±23 .2)cm H2O,肠系膜上静脉(SMV)为(51.8±17 .2)cm H2O,PSE后PV 为(42.4 ±8.7)cm H2O,SV 为(42.3±11 .8)cm H2O,SMV 为(43 .4 ±13.1)cmH2O,通过自身对照“t”检验,PV,SV 为P< 0 .05 ,SMV 为P< 0 .001 。结论 PSE前后门脉主干及其分支压力改变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SE术后短期内门脉及其分支压力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介入断流术后门静脉动力学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介入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方法:对106例介入断流术病人术中测门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自由门静脉压(32.98±7.20cmH2O)较术前(38.44±7.40cmH2O)明显降低,平均下降14.20%,术后1周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分别为797.11±309.55ml/min、643.40±304.58ml/min、737.18±258.00ml/min)较术前(分别为993.53±409.92ml/min、900.41±317.83ml/min、807.90±287.98ml/min)明显下降,而后逐渐回升,术后半年门静脉血流量(840.99±331.46ml/min)较术前无显著差异。结论:介入断流术即胃冠状静脉TH胶栓塞 部分脾动脉栓塞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血流量,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We studied the changes in proximal emboliza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to the intraparenchymal blood flow with Doppler ultrasound. Seventeen trauma patients with spleen injury OIS grade 2–5 underwent emboliza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Peak-systolic velocity (PSV) and end-diastolic velocity (EDV) were measured in intrasplenic arteries initially 1 day after embolization, at early follow-up after 7 days, at intermediate follow-up after 10 weeks, and at late follow-up after 10 months. Resistance index (RI), systolic/diastolic ratio (S/D ratio), acceleration (AC), and acceleration time (AT)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values from 17 volunteers. RI increased from 0.39 initially to 0.49 (P = 0.002) at intermediate and to 0.52 (P < 0.001) at late follow-up. S/D ratio increased from 1.68 initially to 1.99 (P = 0.002) and to 2.10 (P < 0.001) at intermediate and late follow-up, respectively. Follow-up results of RI and S/D ratio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reference group. AC increased from 1.06 m/s2 initially to 1.89 m/s2 at late follow-up (P = 0.01). AC at late follow-up was not different from reference group (2.33 m/s2). In conclusion, Doppler ultrasound is a useful tool in the evaluation of improvable intraparenchymal blood flow over time after centr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门静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的最佳配比及其在门静脉栓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的Sprague-Dawley(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化分成9组,每组10只,剖腹细针穿刺门静脉主干。每组以0.5ml/kg的剂量分别缓慢注入:单纯无水酒精,4∶1、3∶1、2∶1、1∶1、1∶2、1∶3、1∶4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单纯碘化油(以下按顺序称为第1~9组)。分别于栓塞后第3、7、21天处死大鼠,观察栓塞效果,根据栓塞灶占肝脏表面积分成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记录各等级大鼠只数,行Ridit分析。同时测定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栓塞效果第1~5诸组与第7~9诸组比较,P<0.05;第1~3组与第6组比较,P<0.05;第1、2组与第6组比较,P<0.05。结论:以3∶1的无水酒精-碘化乳剂作门静脉栓塞,能达到与单纯无水酒精同样的栓塞效果,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