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强迫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后Y-BO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强迫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钟氏领悟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并比较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9例病人,随机将其中的39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钟氏领悟疗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另30例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均系统治疗8周,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减分率评定两组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前SCL-90和Y-BOCS总分分别为3.42±0.87及25.11±6.87;治疗后为1.64±0.98和8.43±7.18,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5.69及5.66,P均<0.01).其治愈率为69.74%,显效20%,好转10.26%;对照组治疗前SCL-90和Y-BOCS总分分别为3.51±0.92和24.98±7.81;治疗后为2.51±1.16和16.24±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及3.67,P均<0.05)其治愈率为36.67%;显效16.66%;好转40%;无效6.67%;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χ2=5.60,P<0.05).结论:钟氏领悟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模式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模式护理的33例强迫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于同一医院采用常规护理的33例强迫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采用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中文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采取认知领悟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治疗,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90.00%,对照组为6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认知领悟治疗,有助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强迫症患者采用钟友彬的“领悟”疗法进行心理治疗,要求病人认识病态行为模式的幼稚性,领悟幼年经历的影响,放弃幼年行为模式,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领悟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疗效。方法 对比应用认知领悟疗法治疗 1 7例与应用氯硝西泮治疗 1 8例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在治疗过程和治疗半年后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认知组在近期疗效明显好于氯硝西泮组 ,且治疗过程中 SAD评分下降较氯硝西泮组更为明显 ,且半年后仍有下降趋势 ,而氯硝西泮组半年后随访则有所反跳。结论 认知领悟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及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及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以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疗程12周,以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人格特质的表现,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大五人格量表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测量和评估47例强迫症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的人格特质及临床症状状况,并进行大五人格量表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上具有显著差异;强迫症组在神经质上得分更高;在外向性、宜人性与健康对照组比得分更低(t=7.349,-4.716,3.676;P0.001);另外强迫症患者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方面与临床症状得分显著相关,且神经质与临床症状得分存在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呈现负相关。开放性及尽责性方面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异常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的人格特质,且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舍曲林合并理性情绪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6例在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理性情绪疗法合并舍曲林(28例为观察组)和单用舍曲林(28例为对照组)治疗;于入组时、治疗6周、6个月及1年后分别用Y-BOCS量表、HAMA量表评定病人,并于治疗1年后用SDSS量表评定病人.结果 ①治疗6周后两组...  相似文献   

10.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观察6个月。结果在治疗1、2、4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以ICD-10诊断标准选择病例,随机分组;分为改良森田组(简称改良组)57例,传统森田加药物合并组(简称合并组)55例与传统森田组(简称传统组)53例,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工具:YBOCS、HAMA、SDSS、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五级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改良组、传统组、合并组出院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住院初期患者依从性、YBOCS、HANA减分率合并组>改良组>传统组;合并组远期复发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提示药物使临床症状较早减轻,产生假愈使临床医生误判;改良组加入认知疗法,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依从性,并降低远期复发率。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远期复发率显著降低,治疗依从性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心聆听"心理护理对住院神经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60例住院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聆听组和对照组各30例,自制"用心聆听"心理护理记录单,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监测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指标。结果 1个月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聆听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用心聆听"心理护理可以促进住院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神经症防治知识理解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传播模式。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4所有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中心的45名来访者进行访谈。结果:受访者多数人听说过神经症,知道神经症不同于"精神病",两者在严重程度和性质上是不同的;对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对社交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则知之甚少;对神经症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大多数人不愿意到医院就诊或用药物治疗,主要原因是对医生治疗神经症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且对药物的成瘾性、副作用、疗效等有不恰当认知;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对待神经症大多是比较理性的态度,对疾病和患者的包容度比较高,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或者提供帮助;对人群进行神经症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是必要的,高校受访者认为讲座、开设课程和心理咨询是最有效的方法,非高校受访者同样认为讲座是最好的方式。结论:大部分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对强迫症、广泛性焦虑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对社交焦虑症和惊恐障碍的了解很少;对神经症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而态度则比较理性,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或者提供帮助;开展神经症和心理健康主题的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强迫症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给予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舍曲林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和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19,3.39,3.40和4.39,P0.01)。结论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优于单独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15.
神经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症的病因,防御机制,应对方式,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其研究、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最近20年国内外有关神经症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总结了近50余篇有关的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结果神经症患者多内向,情绪明显不稳定,神经质影响心理症状最大;他们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并有过度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家庭不和睦,其在发病前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数目与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情绪表达受限,生活单调乏味,父母采取不良教养方式,人际关系紧张等。患者存在防御上的不适当,多使用不成熟或中间型防御机制,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疗法主要有支持心理治疗,森田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而药物以三环类药物,苯二氮卓类为主。药物与心理疗法相结合的疗效比单纯应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要好。结论神经症的病因主要有人格特征,家庭环境,生活事件,教养方式,人际关系等。采用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公认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血清中MIF和BDN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110例,包括57例男性和53例女性,平均年龄58.2±6.7岁.随机分为认知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认知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如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及压疮防范等.与对照组相比,认知护理干预组除上述常规护理外,还包括四个阶段的心理干预认知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对患者血清中MIF和BDNF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认知护理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MIF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干预前比较,认知护理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MIF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MIF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认知护理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BDNF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干预前比较,认知护理干预后1周、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BDNF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干预后2周、干预后3周和干预后4周BDNF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认知疗法对于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血清中MIF和BDNF的含量,为临床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认知疗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复习法了解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自制文献复习表,调查近10年认知行为治疗强迫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结果在18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单独使用ER/RP的频率为55.6%,同时使用认知和行为技术的频率为38.9%,单独使用认知技术的频率为5.5%。在所有技术中,ER/RP为88.89%,行为实验为38.89%,检查证据为33.33%。每次治疗的时间在45~120分钟之间,治疗次数在10~24次之间,治疗频率为每周1~5次。结论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中,行为技术(特别是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的使用频率最高,认知与行为技术联合应用次之,认知技术的使用频率较低。治疗设置随病情和治疗情况的不同在治疗次数、治疗频率以及每次治疗时间上均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患者92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认知行为组、抗焦虑药物组、二者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物和二者联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症共病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联合治疗显出一定优势。3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