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银屑病皮损中微血管生成异常及药物可能的作用靶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真皮乳头层有明显的微血管异常改变 ,包括过度迂回、扩张 ,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增殖及新血管生成。综述了银屑病皮损在该环节的病理生理变化 ,分析了药物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能靶位。为抗银屑病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及新药临床前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围绕银屑病发病机制网络去寻找抗银屑病药物的作用,以建立相应的药理模型和实验方法,为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和已有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提供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围绕银屑病发病机制网络去寻找抗银屑病药物的作用靶位,以建立相应的药理模型和实验方法,为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和已有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提供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关键是发现和鉴定致病性真菌生物合成或分子作用靶位。目前主要通过分析真菌结构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真菌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酶分子以及了解控制真菌生长物和分裂的基因序列来发现作用于真菌的靶位。随着对抗真菌作用靶位的深入研究,在不久将来会产生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新药,对改善各种真菌感染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抗银屑病药物在花生四烯酸脂氧合酶途径上的作用靶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抗银屑病药物在花生四烯酸脂氧合酶途径上的作用靶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脂氧合酶产物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和白三烯B4量的变化来反映该酶活性。结果:地蒽酚、环孢素A、全反式维A酸和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和白三烯B4的生成,提示5-脂氧合酶可能是抗银屑病药物的作用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银屑病患者皮损血管生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VEGF、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皮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VEGF、bFGF的表达及MVD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与bFGF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VEGF及bFGF可能引起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血管增生,VEGF与bFGF在银屑病微血管增生过程中发挥正性调节作用且具有协同促进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光化学疗法(PUVA)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PUVA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MVD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PUVA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NB-UVB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的MVD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NB-UVB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异常是银屑病组织病理学的显著特征,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因子从作用机制上分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二者的平衡是维持血管稳定状态的关键.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是血管生成因子的主要来源,血管生成因子有诱导血管增生的能力,而新生血管又为增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提供细胞和组织所需营养,并能促进炎症细胞迁移.探讨血管生成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将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B-UVB治疗前后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VEGF、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皮损处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及MVD值明显高于治疗后(P均<0.01)。结论 NB-UVB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相似文献   

11.
信号途径的异常是许多恶性和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起源,由此引发出“信号转寻治疗”的概念。对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生长因子类信号Ras转导通路、细胞因子类信号JAKs-STATs转导途径和与银屑病炎症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的、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VEGF受体FLT-1与KD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7例正常人皮肤组织FLT-1蛋白、KDR蛋白的表达。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的FLT-1蛋白和KD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01);KDR的表达强度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显著正相关(r=0.93,P<0.001),且KDR的表达强度高于FLT-1的表达强度(P<0.05)。结论:VEGF的两种受体FLT-1与KDR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KDR起主要作用。通过阻断VEGF受体KDR以抗血管生成,可望为治疗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确定银屑病皮损组织与非皮损组织中微小RNA(miRNA)表达的差异.方法: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取材,Trizol法抽提细胞总RNA, Ambion miRNA Isolation Kit进一步分离mi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细胞miRNA与哺乳动物miRNA芯片杂交,采用Lux-Scan 3.0图像软件和SAM version 2.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银屑病皮损组织与非皮损组织表达的miRNA中有84个存在着明显差异(fold change >2.0),其中46个低表达和38个高表达,最高差异达36倍,部分miRNAs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结论:银屑病皮损组织较非皮损组织中miRNA表达数量更丰富,细胞代谢和增殖更活跃;部分miRNAs可能参与银屑病表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免疫细胞的组分。结果发现银屑病皮损真皮上层中单个核细胞、HLA-DR+(活化)细胞和CD-15+(巨噬)细胞数均比非皮损部位显著增加(P<0.03,P<0.003和P<0.04)。CD-45RO+/RA+(T/B)细胞数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提示银屑病发病与皮肤组织中积聚的免疫活化细胞在局部产生一系列引起表皮细胞异常增殖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区血管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银屑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真皮乳头层血管丛对第8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并和慢性皮炎和正常皮肤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2(Ang-2)等因子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PV皮损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结果:PV皮损中Survivin、VEGF及Ang-2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皮肤组织.Survivin,VEGF和Ang-2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及Ang-2共同参与了银屑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索c fos、c jun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并通过图像定量分析,对3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c fos及c jun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银屑病进行期皮损中,c fos、c jun表达全层减少(P<0.01),恢复期皮损中c fos、c jun的表达与正常皮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c fos、c jun可能与银屑病角朊细胞分化受阻及表现型异常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治疗中不宜应用和需慎用的药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屑病是一种皮肤表皮细胞增殖过度的疾病,除常见的寻常型外,尚有脓疮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等少见但较严重的类型。银屑病患者除皮肤损害外,并且有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以及多种生化异常等系统病变,治疗该病应内外药物并重。在诸多治疗药物中有些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或易使病情反跳、加重,必须慎用或禁用,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1抗肿瘤药物如白血宁、氨甲哗哗(MTX)、乙亚胺、乙双吗琳等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治疗银屑病主要是抑制DNA合成和表皮细胞分裂。但这类药物毒副反应大,除有胃肠道反应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