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予以环甲膜穿刺注药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比较对哮喘患儿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哮喘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中,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儿接受空气压缩泵输入治疗,剩余患儿作为观察组接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51-53
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小儿肺炎患者2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共振频率、呼气流速峰值、最大自助通气量、气道阻力)治疗有效率。结果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指标方面,两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指标[PEFR(4.49±0.69)、Fres(14.99±1.55)、MVV(58.42±4.99)、Raw(85.00±6.32)]相较对照组[PEFR(3.46±0.29)、Fres(18.32±2.32)、MVV(49.99±4.32)、Raw(105.29±8.32),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麻醉,B组采用喷雾法+气管滴注法麻醉,C组采用复合镇静麻醉。通过支气管镜的进入是否顺利,患者的感觉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A组优良率为66.67%,B组优良率为53.33%,C组优良率为66.67%。B组分别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采用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能够降低咽喉反应,减少副作用,较其他两种方法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用药方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疗效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案,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血氧饱和度、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雾化吸入方案均能改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但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案的患儿血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改善可能会更快,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哮喘治疗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均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60例哮喘患儿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30例/组。给予对照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氧水平,发现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有效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上,相比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更明显,可提高机体的血氧饱和度,能够提升患儿的身体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雪 《北方药学》2021,18(1):61-62
目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吸入利多卡因应用超声雾化和压缩雾化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取本院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2例检测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观察组采用压缩雾化,对比两组麻醉手术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疗效明显优于对...  相似文献   

9.
电子支气管镜检术是诊断和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已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开展。因其是一项微创性操作,不易被多数家长接受。近几年,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效果良好,已得到公认。为明确吸入疗法能否应用于内镜检查,其效果如何,我们探讨了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在儿童电子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泵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 O2),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胸闷咳喘、反复喘息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 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具有起效迅速与疗效显著等临床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用于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婴幼儿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超声雾化器,治疗使用空气压缩泵,所用药物和治疗方法均相同。结果治疗组的雾化吸入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空气压缩泵雾滴分子小,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静  赵娟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9):649-649
雾化吸入疗法作为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儿科临床的重视和普遍应用,但是对于儿童在吸入疗法中如何将药物传输到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设备起着关键作用。我科于2005年8月引进PAR1、BOY、N038系列压缩雾化吸入机并应用临床。对2005年8月-2006年2月住院的200例婴幼儿进行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雷显萍 《贵州医药》2009,33(7):650-650
支气管镜检查前常用麻醉方法有:喷雾法、气管内滴注法、超声雾化法、环甲膜穿刺法、局部神经阻滞法、含漱法等。目前多数医院在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上呼吸道麻醉中,仍然使用手捏单向皮球的喉麻醉器,此操作由于是人力驱动,不但费时费力且由于喷出的药液量小,故麻醉效果常常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与喉头喷雾麻醉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分别应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观察组)与喉头喷雾麻醉法(对照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分98.98%和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效果优于喉头喷雾麻醉法,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空气压缩泵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与氧驱动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哮喘疾病患儿资料,气压缩泵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治疗28例(对照组),氧驱动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32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率为78.12%,观察组患者临床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喘息、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哮喘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与氧驱动形式的雾化吸入治疗法均有效,前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0例哮喘患儿,通过随机选择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实验组患儿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气喘消退时间为(3.05±1.39)d,鸣音消退时间为(2.98±1.27)d,咳嗽消退时间为(6.48±2.03)d,住院时间为(8.31±2.31)d,均短于对照组的(4.41±1.82)、(4.36±1.85)、(8.76±2.38)、(11.74±2.7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缓解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氧驱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SaO2指数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组患儿SaO2指数明显更高(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胸闷、咳嗽、反复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快(P 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 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高(P 0.05)。结论针对于小儿哮喘疾病患儿治疗过程可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其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症状恢复相比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更明显,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推广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寻找更好的麻醉方法。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6月154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法,B组采用利多卡因鼻咽喷雾麻醉法,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A组)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使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法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崔晓艳  刘庆华  孙梅婷  杨杰  杜其超 《河北医药》2020,42(9):1362-1364+1368
目的观察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做维纤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60例,行环甲膜穿刺阻滞后,给予静脉麻醉药;对照组患者60例,直接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地佐辛0.04 mg/kg,丙泊酚1.0~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40~60 s推注完毕)。术中靶控泵入丙泊酚,维持其血浆浓度至1.5μg/ml。观察2组患者操作前、操作中及术后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采集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SP、HR、SPO2较平稳,呛咳发生率均低(P<0.05),医师满意度高(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用于无痛维纤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痛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