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共同性斜视与调节性集合比值 (AC/A)比率的关系。方法 用同视机法测量 1 86例共同性斜视的AC/A比率。结果 外斜视患者的AC/A比率与看远斜视度相关 ,内斜视患者的AC/A比率与看远、看近斜视度和远视度数相关。结论 在内斜视中AC/A比率与调节和辐凑关系密切 ,在外斜视中AC/A比率与调节辐凑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外肌悬吊徙后术治疗共同性斜视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眼肌断端缝线根据所测徙后手术量悬吊后徙 ,缝于肌附着点巩膜浅层 ,先打活结 ,调整眼位 ,正位后结扎。结果  98例共同性斜视采用眼外肌悬吊徙后术者 ,术后眼位正位或偏斜 5°以内者 89例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6~ 10°残余斜视度 9例 ,全部病例矫正眼位满意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方法简单 ,效果可靠 ,避免了眼心反射 ,巩膜穿孔 ,玻璃体脱出及垂直性斜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现状第二临床学院眼科罗莉霞综述陈公洁审校中图分类号R777.41斜视不仅有碍外观,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及形成,往往形成弱视,给患者择业及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国内外一直重视对此病的诊治。共同性斜视多发于儿童期。DukeEld...  相似文献   

5.
张丽娜 《中外医疗》2010,29(22):52-52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对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经手术治疗6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周近期正位率为89.39%,6周远期正位率为81.82%。术后随访7周~10个月,66例同视机检查中,具有同时视23例(34.85%),其中立体视10例(15.15%),除1例〉12岁,其余均≤12岁。结论及时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既可改善外观,又可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连洁  黄艺彬 《中国病案》2011,12(9):65-66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及手术治疗,基本型和外展过强型以外直肌后徙为主,集合型以缩短内直肌为主,并对其术后眼位及融合功能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76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者62例(81.58%),矫正不足11例(14.47%),过度矫正3例(3.95%)。术前无融合功能60例,术后有50例建立了双眼单视功能。结论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矫正的疗效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术前患者有无融合力对术后眼位至关重要,术中应根据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术后训练融合力也是巩固眼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手术矫正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我院眼科50例V型斜视病例,行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结果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对V型斜视疗效满意.结论 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斜肌功能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在位常合并水平斜视,根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  相似文献   

8.
刘诚  袁红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08-108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发生复视的几率及若干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共同性斜视病例83例,其中内斜61例,外斜22例,于矫正术后均随访半年。结果:年龄大、过矫、斜视度大、外斜术后均发生复视几率大,有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复视发生几率小。结论:成人大度数的斜视宜欠矫或分期手术,早期同视机训练有利于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消除复视。  相似文献   

9.
儿童共同性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共同性内斜视多见。本文系统综述了该病的临床特征,分析比较了近期国内外对儿童共同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4年于我科行手术治疗有随访记录的95例患者的术后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为82.11%,远期正位率为79.31%.术后部分患者获得双眼视功能.结论及时手术治疗外斜视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经手术治疗共同性斜视37例,出院时正位率86.5%,出院后0.5~2.5年随访21例,除3例内斜60~100,2例外斜60~100外均正位。眼肌手术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情况确定手术量,选定合适的手术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共同性斜视的屈光状态,探讨屈光不正与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儿童共同性斜视359例分为内斜视组和外斜视组,分别进行屈光状态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同性内斜视以远视居多,共同性外斜近视多见。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中重度远视关系密切,共同性外斜视6岁以上与近视有关。  相似文献   

14.
谭星平  李凤云  杨昌全  周明敏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433-433,438
目的 了解儿童共同性外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方法 456例外斜视儿童扩瞳检影验光,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记录屈光程度并分为轻、中、重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斜视儿童以远视为主占71.88%,近视占28.12%;双眼屈光度在同一程度范围占88.82%.结论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以轻度远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轻、中度近视逐年增加,远视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共同性斜视与屈光不正及年龄的关系,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共同性斜视患者291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共同性斜视患者291例,其中内斜视患者206例,外斜视患者85例。其中儿童232例,成人5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眼部的全面检查。若患者伴有弱视,则需进一步检查患者注视性质。并根据每位患者视远以及视近的具体斜视度数,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在术后1周进行复检结果:正位29例,欠矫2例,过矫1例。所有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均恢复得很好,没有发现外转受限现象。结论:眼科医务人员应该在工作中重视手术设计,术前认真检查患者的双眼情况,尽量考虑多方面因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回退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探讨屈光不正与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儿童共同性斜视717例分为内斜视组和外斜视组,分别进行屈光状态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同性内斜视以远视为多,共同性外斜视远视稍多,近视次之,其中≤6岁组以轻度远视为主,>6岁组以近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中重度远视关系密切,外斜视≤6岁与远视有关,>6岁与和近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熊飞  刘双珍  吴小影  闵晓珊  李凤云 《广东医学》2002,23(11):1148-1150
目的:观察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恒定性外斜和间歇性外斜患者手术前后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将52例7-42岁符合标准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分为3组: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组,恒定性外斜组和间歇性外斜组,同视机测定远双眼视觉级别,《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近立体视锐度,观察术前、术后5d、1个月、3-6个月的斜视度、远双眼视觉、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3组斜视手术前后对远双眼视觉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组与恒定性外斜组近立体视觉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性斜组术前近立体视觉损害较其他两组轻(P<0.05)。结论: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恒定性外斜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一致,间歇性外斜组对远双眼视觉的影响与恒定性非调节性内斜组和恒定性外斜组一致,而近立体视觉破坏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探讨屈光不正与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儿童共同性斜视717例分为内斜视组和外斜视组,分别进行屈光状态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同性内斜视以远视为多,共同性外斜视远视稍多,近视次之,其中≤6岁组以轻度远视为主,&gt;6岁组以近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中重度远视关系密切,外斜视≤6岁与远视有关,&gt;6岁与和近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组织学改变及相关问题。方法:对37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取其弱侧眼眼外肌进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斜视眼外肌肌纤维粗细不均,排列紊乱,肌核内移,部分横纹消失,有的眼外肌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结论:共同性斜视的限外肌的确产生了病理性改变,为肌源性损害,其损害的程度与斜视度大小无关,而是随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