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入医学的殿堂 ,徜徉于医学发展的历史长廊 ,你一定叹服古代医家做出的卓越成就 ,一定渴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名医造福人类。“以史为鉴” ,讨论古代名医的优良医风 ,有利于我们塑造自己 ,走向成才之路。1 志向坚定 品德高尚《论语》曰 :“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知者”。治医学者尤是。只有无比热爱并乐于从事医学专业时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才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医。纵观古代名医的发展过程 ,无不以献身医学事业为他们最大愿望。自幼聪颖的李时珍喜好医药 ,却反感八股文 ,结果三次乡试不中。由于他习医之心坚如铁石 …  相似文献   

2.
“旰江医学”形成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旰江流域,历代名医辈出,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学家,形成了一支独秀的“旰江医学”群体。被举之为江西历史十大名医的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廷贤、黄宫绣、星焕等的人的光辉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 当地的历史资料为证据,探讨这“名医之乡”的奥秘,研究“旰江医学”的形成因素,作者认为“才子之乡”“繁荣之间”“制药之邦”尚学之域““著书之风”“尊医之俗”是其名医辈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江流域(江西抚州地区),历代名医辈出,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学家,形成了一支独秀的“江医学”群体。被誉之为江西历史十大名医的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龚居中、黄宫绣、谢星焕等人的光辉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当地的历史资料为证据,探讨这“名医之乡”的奥秘,研究“江医学”的形成因素。作者认为“才子之乡”“繁荣之河”“制药之邦”“尚学之域”“著书之风”“尊医之俗”是其名医辈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古代福建中医药发展的黄金时期。福建医学史上的“四大名医”中就有苏颂、宋慈、杨士瀛3位出现在宋代。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分析宋代福建中医药人才成长的社会因素,对于我们总结福建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规律,制定符合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指人在受教育过程中,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完美和谐的人的教育”。在校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学问(智育)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强体教育、劳动教育的“五育教育”尤为重要。1学问教育在于真学问教育即智育教育。过去我们在校的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一个模式,教师填鸭式教,学生死记硬背学,扼杀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部分,没有学到知识的真谛。因此,存在一定的弊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在教育过程中千方百计唤起学生的求知…  相似文献   

6.
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由此得到启示: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或事物过程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如对某些科学知识感到好奇,  相似文献   

7.
1 兴趣的保护者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今都有论述。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这种学习的内驱力,若能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就会形成兴趣。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对医学生学好化学,以及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提高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对策与方法浅谈如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兴趣便能积极学习,并获得乐趣。对此采取的对策是:首先在讲授“绪论”时,要让学生明确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及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学好化学就要做好化学实验。如可通过介绍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居里夫人发明镭等成功的案…  相似文献   

9.
浅谈卫生员培训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员是基层部(连)队中做好卫生防疫、战伤救治和常见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针对卫生员学兵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注重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质量。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体会如下。1激发学兵学习卫生专业知识的兴趣要提高学兵培训质量,首先从培养学兵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人们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使学兵重视…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渊源流长,历代名医辈出,他们经历虽不同,但所以能成才的主观因素大致相同,现讨论之,以图从中得到启迪。 (一)志在中医历代名医都爱好中医学,如仓公“少而喜医方术”,张仲景“宿尚方术”,李时珍“长耽典籍,若啖蔗饴”。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方术,攻读医书,以医术救世活人,从而成为医林中的伟人。 (二)勤而恒从名医的治学经验可以归纳以下五勤: (1)要勤读。“脉书不厌千回读,熟读精思理自知。”宋代妇产科专家陈自明“遍行东南,所至必尽索方书以观。”明代名医汤文,家贫,昼耕夜读,手不释卷。现代名医岳美中几十年如一日,“日理临床,夜读书,读书必至于时。”  相似文献   

11.
医学健康价值是医学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它是医学古老的传统,也是医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我国古代医学尽管技术水平不如当代社会,但却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医学的健康价值,使医学充分起到了治病救人的功能。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中仁爱、重义轻利、追求人格完善的核心成分对古代医学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古代医学健康价值维护和实现的重要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一种积极力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内在动力,伴随而来的是愉快和发奋的情感。古今中外,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能走在同辈人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姣姣者,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常人更为浓厚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因此,课堂教学能否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就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药理学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发扬传统优秀医德张继东我国古代名医很重视医德修养,许多医籍在开卷首篇大都论及医德。古代医家的优秀医德内容丰富,值得借鉴和学习,应予继承和发扬。1.仁术救人病家求医,寄以生死。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贵...  相似文献   

14.
漫谈寿胎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期间。一些中医学家试图通过汇通中西医学以发展中医,被称为“中西汇通”派。河北省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为其中之佼佼者。他集平生之临床经验,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方载于书中。  相似文献   

15.
绍兴地区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其中也涌现出如裴宗元、张介宾、马莳、何廉臣等医学名家。绍兴历代名医辈出与这一地区包括河姆渡文化这一史前文明在内的古越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还与东汉以后这一地区道家养生学说的流行有关。特别是北宋末年宋室南渡时,将一大批太医院医官安置绍兴,使绍兴“越医”名闻于世。至明清,绍兴地区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医药业得到迅速发展,促使名医大量出现。深入分析绍兴历代名医辈出的原因,主要是在该地区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产生名医的三大机制:一是激励———分流机制:绍兴地区自古民间“贵士”,激励众多学子“学而优则仕”,而仕途艰难,又使不少业儒者转而为医。二是承继———放大机制:绍兴医学世家多且具有区域特色。如“绍派伤寒”等医学学派在形成和发展中,各学派代有传人,使名家不断增多。三是交流———聚集机制:古代绍兴区域性甚至全国性医药业中心的地位,促进了医药学术经验的交流和各地医学人才向该地区聚集,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我院已故苟香涛老师,在多年的医古文教学中为古代部份名医传记作了注释,收集成册取名《历代名医传选注》。这对学习祖国医学,阅读古代名医传记,了解古代医学家的思想和治学精神有一定帮助。正如作者当时指出的,“注解这些传记的目的,是为了供参考之用,因此在注文中不惮烦琐地援引了一些佐证资料,这些资料有来自古代有关记载的,也有采用现代人的说法的,我只是作了一点汇集工作而已”。现我们选其中一部份陆续在本刊登载,以供同学们和爱好学习医古文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中药学》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近几年来,我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并尝试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中药学》的教学实践,初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一、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心理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具有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人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相似文献   

18.
马承骏 《开卷有益》2013,(10):54-55
一、古代名医养生法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倡导“滋补养生”。在“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导下,他认为人体之阳犹如天之红日,不可受到损耗,人之虚弱多病,十有八九为阳虚之证。补阳时,需辅之以滋阴之品,方可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名医很多,其间不乏半路改行,而立志学医的名家。他们中间有的过去自己患病不明医理而身受其苦,也有的家人染疾不通医道而束手待毙。他们饱尝不懂医药的苦处,立志发奋学医,经过苦修苦读苦钻研终于成为名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古代名医身上共通的文化现象的分析发现:传统文化在人格塑造、医德养成、对医学本质的战略性把握,以及医学哲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对名医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受此启发,对面向基层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合理目标分层:完善自身,成为基层居民感觉温暖的人;坚守医德,成为基层患者信任的医者;勇挑重担,成为基层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砥砺医术,成为基层患者一般诊疗的首选,以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