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面对“孩子化父母”,儿女应学会说“不”。 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伟大的词汇。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照料者.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 但是,有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父母控制不住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则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廖仲毛 《自我保健》2007,(12):23-23
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有宽容精神,要包容孩子,尊重孩子,即使是在孩子出现失误或做出与父母意见相左的选择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李玲 《家庭健康》2006,(8):16-16
暑假到了,学生的父母,尤其是小学生的父母烦恼也相应来了……于是,便给孩子报这班、那班,希望孩子别荒废了这个假期,更别到外面学坏了!父母用心良苦,孩子却不一定领情。我们不妨开动脑筋,给孩子提点有新意的建议,或许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许多父母经常抱怨,说孩子到了六七岁还要大喂饭。其实,孩子不好好吃饭,与父母早期有及时教孩子自己吃饭,以及没有及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这也是孩子早教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袁浩龙 《家庭医学》2005,(15):14-14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更是如此。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是责怪孩子。殊不知,孩子身上的缺点大都源自于父母的过失。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做父母的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系统学习一些家教知识,科学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缺点。  相似文献   

6.
曲珊珊 《健康世界》2008,(10):82-83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比自己更高、更好。当父母们发现孩子的身高有问题时,往往会病急乱投医。作为家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孩子长不高也是一种病吗?  相似文献   

7.
育儿最佳契机文/@@王纾1喂养许多婴儿一般都不同程度有“厌食症”,父母们常为此苦恼不堪,究其原因,是父母们忽视了孩子进食的最佳时间。他们错误认为,只要孩子一吵闹,便硬将奶水往孩子嘴里塞。结果孩子还是又哭又吵,急得父母无计可施。其实,他们没有把握孩子最...  相似文献   

8.
如雪 《健康生活》2006,(8):16-17
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学习各项才艺,但是往往忽视了让孩子接受视力检查的好时机。要想让孩子永远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其实父母们也有不少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9.
送孩子上幼儿园是许多父母遇到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幼儿园门口上演“十八相送”——孩子哭哭啼啼,抓着父母大腿不放,父母不晓得说了几十遍“再见”,最后还是舍不得,抱着孩子一起掉眼泪。有什么方法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让他们开心上幼儿园呢?以下7招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向、合群成了好孩子的一种标准。看到孩子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父母就会很开心;看到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总是独自玩耍,父母就忧心忡忡,担心孩子性格会孤僻。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顾虑呢?又该怎样让孩子融人群体呢?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更是如此,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劣性。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责怪孩子,甚至以拳脚相加。殊不知.孩子身上有不少缺点都源自于父母的过失。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系统地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成功,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但是,许多父母付出的爱心都常常不被孩子理解,甚至招来他们的反感和对抗。许多家长对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感到困惑。心理学家认为:爱不仅仅是关心,爱还需要具有爱的能力。父母给予孩子心理成长所需要的有能力的爱,是孩子成功的助力;违反孩子心理所需要的缺乏能力的爱,不但是孩子成功的障碍,甚至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父母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按照孩子自身的需要,给予他们有效的关爱,会有助于孩子的成功。一些考生家长自从孩子进…  相似文献   

13.
阳雪 《家庭医学》2007,(12):5-6
玩具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它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情趣,丰富知识,开拓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父母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玩具。然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抱怨:为孩子选一件安全、丰富多彩、有趣而又有启发性的玩具是多么困难!  相似文献   

14.
祁冬梅 《家庭育儿》2012,(11):47-49
奇怪的普遍现象:很多父母都把否定孩子的感受视为理所当然!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将注意力放在纠正孩子上面,而拒绝接受孩子的感受!事实是:感受愈被否定,沮丧情绪就愈被扩大!.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灾无病,能吃能睡,身体健壮,就是好孩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里到底有什么需求。把孩子交给父母、保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只想到有孩子的乐趣,没有尽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职责。总是以工作太忙和社交太多而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致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就越严重。作  相似文献   

16.
谢云 《健康博览》2008,(6):40-41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以下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父母是最无私的,他们常说:“自己苦点没什么。只要孩子不受苦就行。”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父母总要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让孩子吃得好,穿得满意。可是许多时候.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他们仍对自己的消费上不了档次耿耿于怀。贫家养娇子现象现在很普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也不能怪孩子,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底,也就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更难有什么家庭责任感了。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心理辅导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既要有相同的步调和原则,又要科学地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呢?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父母往往善于运用鼓励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树立自我价值感。有自尊的孩子能够稳健地成长,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自信的孩子勇于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而具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则重视自我感受,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不易彷徨、迷茫。父母要善于鼓励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亲予关系.而且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小毛病,如玩得过火、爱挑剔等,这些小问题虽不严重,却常常把父母们折腾得够呛。而父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有的无奈摇头,有的则不给孩子面子。可尽管如此。教育的效果还是不明显,到了下次孩子又忘了。那么,有简单易行、效果又好的处理方法吗?在此我们列举一些孩子的小问题和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供父母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