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跟痛症是指足跟底面行走着力疼痛,常因慢性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跟骨底面骨刺形成等引起。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6月间,应用中药鞋垫疗法治疗跟痛症3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足跟痛单侧30例,双侧7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1岁;病程8个月~3a,平均1.6a;跟骨X线片显示有骨刺者29例,无骨刺者8例;全部病例跟骨前内侧均有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2.
跟痛症多由跟骨结节部长期持续牵拉引起慢性损伤而致疼痛 ,多合并跟骨结节部骨刺增生或脂肪垫增厚、硬化。本病常见于 40~ 65岁的中老年人 ,尤其是体型肥胖的女性。以早晨站立或行走时足跟疼痛最为明显 ,不敢着地 ,稍行走后痛感可减轻 ,久站久行后则痛益甚 ,严重者行走呈跛行。笔者从 1 996年~ 1 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5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0例 ,男 1 8例 ,女 32例 ;年龄 40~ 65岁 ,平均 51岁 ;病程最短 8天 ,最长 3年 ;单足跟痛38例 ,双足跟痛 1 2例 ;有急性致伤史者 6例 ;X光检查跟骨结节前方…  相似文献   

3.
跟痛洗剂治疗跟痛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指由跟骨骨刺、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等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跟骨跖面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女性较男性为多 ,其治疗较为棘手。自 2 0 0 0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跟痛洗剂治疗本病 5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4例 ,男 1 1例 ,女 43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6岁 ;病程 2周~ 4年 ;单足发病者 30例 ,双足发病者 2 4例 ;X线检查示跟骨有骨刺形成者 62足。治疗方法跟痛洗剂方为 :海桐皮 30 g,五加皮 30 g,制川乌 1 5g,制草乌 1 5g,三棱 2 0 g,莪术 2 0 g,秦艽 1 5g,牛膝 2 0 g,木瓜 2 0 g,苏木 2 …  相似文献   

4.
跟痛症是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的总称,好发于40岁以上的肥胖体型者或足跟部长期剧烈运动者,男性略多于女性.我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采取中药外敷加手法按摩治疗跟痛症16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2例患者,男94例,女68例;单侧患病75例,双侧患病87例;年龄36岁~78岁,其中40岁以下3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9 a.临床表现为跟部或跟部周围疼痛,晨起症状明显,不能负重,行走及活动受限,极少数患者局部稍肿胀.体征:局部外观一般不红,偶有肿胀,跟骨结节及周围按压痛明显,甚者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片检查提示跟骨可见骨质增生或长出骨刺.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跟骨痛灵治疗跟骨痛 14 0例 ,疗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4 0例患者。属跟骨骨刺者 6 0例 ,男 2 5例 ,女 35例 ,年龄在 35岁~ 5 0岁 10例 ,在 5 0岁以上者 5 0例 ;属跟底脂肪垫炎 13例 ,男 2例 ,女 11例 ,年龄在 2 0岁~ 35岁 9例 ,在 35岁以上 4例 ;属跖筋膜炎 6 7例 ,男 11例 ,女 5 6例 ;年龄在 35岁以下 2 8例 ,35岁以上 39例 ,病程在 1浕内 5 1例 ,1浕以上 89例。2 治疗方法杜仲 15 g ,狗脊 15g ,徐长卿 15 g ,白芍 15 g ,僵蚕 10g ,陈皮10 g ,制乳没各 10g ,乌梅 10 g ,葱白一寸带根去泥 7个 ,上药入陶罐…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 1995~ 1999年 ,作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跟痛症 46例 5 2足 ,经 6个月以上随访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 ,其中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36~ 70岁 ;单足发病 40例 ,双足发病 6例 ;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 1周 ,平均 2 .6年。 37例静息时跟骨酸胀 ,站立位及行走时足跟底部疼痛 ,休息后好转 ,跟骨结节及其周围压痛明显 ,足底轻微肿胀 ;9例呈负重行走痛 ,无明显静息痛。有封闭治疗史者 17例 19足 ,大部分患者曾服用过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2 治疗方法2 .1 跟骨结节封闭 用新 7号…  相似文献   

7.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跟痛症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骨科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2005年8月—2006年10月,本院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跟痛症患者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 a;左足7例,右足12例,双足8例。主要症状为足跟疼痛,均于站立行走时出现或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大多数患者有久站持重、疲劳行走或剧烈活动史。挤压跟骨两侧均出现疼痛或叩痛,按压跟骨底大部分患者出现疼痛,部分患者内侧跟结节或其上下方有压痛。本组12例患者X线片均显示为不同程度跟骨骨刺影像。1·2治疗方法将正清风痛…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小针刀治疗跟痛症35例取得明显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0~69岁,平均55.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主要症状为跟下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后加重,行走几步后疼痛减轻,夜间疼痛加重,不负重后可缓解,症状持续时间数周至数月。跟骨结节内下侧的局限性压痛,局部有轻微肿胀和发红。有跟骨骨刺,骨刺生于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跟痛症患者 81例 ,计 10 5足 ,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跟骨跖面行走痛 ;足跟跖面压痛 ;跟部跖侧皮肤无红肿 ,皮温略高 ;X线检查 :有时见骨质脱钙、增生或骨刺。纳入病例标准和排除病例标准均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2 研究对象 :所治病例均为经随访的门诊病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 ;年龄 5 1.6± 6 .6岁 ;共 6 0足。对照组 36例 ,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5 2 .3±5 .7岁 ;共 45足。…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之一 ,我院应用痛点阻滞加针刀 ,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患者 86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4 1~7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年 ;单足跟痛 5 1例 ,双足跟痛 35例 ;X线片异常者 6 9例 ,其中跟骨刺 6 1例 ,跟骨滑囊炎 13例 ,跟骨脂肪垫炎 12例。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单足跟痛 2 8例 ,双足跟痛 12例 ;其余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跟骨刺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面疼痛 ,休息…  相似文献   

11.
在行走或站立时足跟发生疼痛,称为跟痛症。其病因较多,治疗方法虽不少,但效果常欠理想。笔者用自拟的艾桐熏洗方,治疗42例跟痛症,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18例,女2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8岁,其中40岁以上占29例,单足痛36例,双足痛6例;全部X线摄片,有跟骨骨刺1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2003年10月~2007年8月,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22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28例,其中男118例,女110例;年龄36~80岁;病程3个月~4年;双足跟痛128例,单足跟痛100例;X线片示有跟骨骨刺的148例161足。临床表现:①无急性外伤史,多数人无静止痛,少数人有烧灼样痛,疼痛轻重不一;②起病缓慢,逐渐加重;③晨起或久坐后行走时足跟不敢着地,着地负重时有疼痛,跛行行走一段距离以后,疼痛逐渐好转,但行走久后,足跟疼痛复又加重;④查体局部无红肿,可在足跟底或跟骨内侧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点;⑤X线片示跟骨骨刺可有可无;⑥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3.
小针刀治疗中老年跟痛症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7年~ 1 999年 ,笔者采用小针刀剥离术治疗中老年跟痛症 34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1 3例 ,女 2 1例 ;年龄 43~ 67岁 ,平均 52岁 ;单足跟痛 2 0例 ,双足跟痛 1 4例 ;X线片示有跟骨刺者 1 7例 ,病程均超过 6个月 ,且均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或封闭治疗后无效。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 ,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 ,足底部跟骨处压痛 ,以跟骨结节稍偏内更为明显。2 治疗方法病人俯卧位 ,屈膝 90°,足底部朝上 ,找出足跟部疼痛最明显处 ,用龙胆紫标记 ,术区内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巾 ,戴无菌手套 ,2 %利多卡因 3ml加…  相似文献   

14.
三仙散外敷治疗中老年跟痛症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 1996年 6月~ 2 0 0 1年 8月间 ,以三仙散外敷治疗中老年跟痛症 92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92例中 ,男 18例 ,女 74例 ;年龄在 4 9~ 76岁间 ,平均 6 2 .5岁 ,以 6 0~ 6 9岁为多 ,占 5 7例 ;单侧痛者5 1例 ,双侧痛者 4 1例。临床表现 :足跟疼痛 ,不红不肿 ,不能久行多走 ,患侧踏地艰难 ,在跟骨后面内侧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本病多起病缓慢 ,可有数月至数年病史 ,跟痛多为晨起开始 ,负重明显加重 ,行走之后亦可加重。X线检查大多在侧位片上见到跟骨底面结节前缘有骨刺产生。2 治疗方法三仙散基本方 :川芎…  相似文献   

15.
周泳瀚  于元波 《中医正骨》2000,12(10):41-42
跟痛症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自 1994~ 1999年 ,作者采用啄法加自制跟痛消涂膜治疗跟痛症 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3.3岁 ;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 18年 ;左侧 14例 ,右侧 15例 ,双侧者 7例 ,共 43足 ;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者 16例 ,排除跟骨骨髓炎、结核、肿瘤等。2 治疗方法2 .1 啄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左手抬高患足 ,右手五指并拢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公费医疗门诊部成梅花形 ,交替叩击阿是穴及太溪、昆仑、涌泉、足…  相似文献   

16.
矾芎散内服跟骨散外敷治疗跟骨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痛属祖国医学足跟痛、足痹范畴。临床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以足跟疼痛求诊 ,好发于中老年人。我们在单亦璞名老中医指导下 ,应用其家祖传矾芎散内服并跟骨散外敷治疗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引起的足跟痛 5 2例 ,79足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均以足部疼痛影响行走为主症 ,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检查时在足跟内、外跖侧或足跟底部可有压痛和叩击痛。早期跟骨高压症者 ,X线摄片多有异常 ,病程长者可有脱钙现象。跟骨刺病者X线摄片可有跟骨骨刺增生。实验室检查正常。跟骨高压…  相似文献   

17.
石洪 《四川中医》2000,18(12):18
跟痛症是指跟骨底面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近十年来我院外科门诊采用拔寒膏治疗 10 0 0余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将有完整病历资料的 137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7例均以不同程度足跟痛为主症 ,经理化检查、结合病史体征排除足跟部骨与软组织感染及肿瘤等疾病。男性 56例 ,女性 81例。年龄 2 6~ 72岁 ,其中 4 5~ 65岁 87例 ,占 63 5%。病程 :2 0天~ 10年。有足外伤及手术史者 11例。单足跟痛 10 5例 ,双足跟痛 32例。X线片 :跟骨骨刺 80例 ,其中双侧跟骨骨刺 2 7例。2 治疗方法拔寒膏组成 :本膏以阳和解凝膏烊化摊布 ,…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是指足跟底面行走着力疼痛,常因慢性劳损、风湿关节炎、跟骨底面骨刺形成等引起。笔者在临证中,用中药外治本症27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5天)取得较好的疗效。全部病例经1~2疗程痊愈(行走时疼痛消失)者24例,好转(行走时轻微疼痛)3例。其法是将白芷、川芎各等量白酒浸泡3天,滤出烘干,研末。用时取药末15克放入一薄布袋内(布袋大小相当于脚后跟大小),药袋放入鞋里,直接与痛处接触,隔日换1次,10次为1疗程。如治秦某,男,41岁,半年前开始左足跟行走时疼痛,经强的松龙封闭治疗多次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刺型跟痛症多发于中年以后,以肥胖者多见,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严重者患者足跟不能着地行走,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欠佳或易反复,常规手术切口较大,皮肤愈合时间较长,功能活动恢复较慢,笔者自2004年3月~2009年3月,先后于荆门市中医院和荆门市妇女儿童医院,采用小切口X线透视定位,椎板咬骨钳咬除跟骨骨刺,治疗跟骨骨刺型跟痛症6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跟痛症机理与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体型肥胖妇女尤为多见,可由跟骨底面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引起。急性者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硬物,或下楼时足跟着地过猛,都可发生;慢性者可由于跟部筋骨失养,遭受长期牵拉刺激而引起足跟慢性疼痛,也有因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发生足跟痛者。跟痛症并非疾病名称,而是一种症状。引起足跟痛的病因有多种,跖腱膜劳损、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均能引起本症。本文主要介绍因跖腱膜劳损及跟骨骨刺所引起的跟痛症。1 跖腱膜劳损1-1 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