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4-1735
自古以来 ,在有关消渴或糖尿病的诸文献中 ,从未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的记载。自祝谌予先生首创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以来 ,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发现 ,血瘀证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证型 ,其发生率为 6 0 %~ 90 %。〔2、8〕近年来 ,诸多学者从病机、宏观辨证、微观研究、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并指导临床的辨证分型 ,遣方用药 ,以及疗效评价 ,取得了一定进展。1 病机探讨古代文献记载 中国古代医学家也曾发现消渴的发病与瘀血有关。瘀血可以产生消渴 ,消渴日久又易产生瘀血。…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的运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 瘀血导致消渴(糖尿病)论 瘀血是导致消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灵枢·玉变》云:"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臆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中指出:"病者如热状,烦渴,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血证论》云:"瘀血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以多食多饮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证。与祖国医学消渴病证极相类似。早在《内经》已认识到血瘀经络与消渴有一定关系,历代医家对此发挥不多。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当今糖尿病专家祝谌予老师明确提出了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瘀血型糖尿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血管形态改变与循环、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浅谈消渴病的化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琳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0):439-440
消渴合并瘀血证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瘀血可以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而消渴又可加重瘀血证的产生,两者之间互相影响而加重各自的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对消渴病的治疗,以消治消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消渴的治疗中强调或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往往取得较好疗效。消渴的化瘀治疗,应根据临床辨证、辨病结果来确定不同的化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裘黎明 《北京中医药》2018,37(3):248-250
分析糖尿病与瘀血的关系,认为瘀血是糖尿病发生的必然病理,是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关键环节,贯穿于糖尿病发病全过程且占重要地位;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并应贯穿治疗始终。选用活血化瘀药时,应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轻重、深浅之不同辨证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王娟  常柏 《天津中医药》2017,34(8):537-540
中医学范围内讨论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2型糖尿病颇为相近,传统上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过于局限,而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瘀血"在2型糖尿病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基于《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2型糖尿病分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3个阶段。导师常柏教授指出无论是与肥胖相关的"中满内热"阶段,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阴虚燥热"阶段,还是多种并发症出现的"瘀阻脉络"阶段,瘀血均贯穿其中,为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消渴病心病病因在于痰饮瘀血等羁留心脉,日久引发胸痹心痛。于教授认为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羁留心胸脉络,引发邪实为主的消渴病心病;和久病消渴者导致五脏正虚,引发以心阴虚为主要类型胸痹心痛,芳香通络饮以芳香通络类药物为君药,能够活血化瘀、祛除痰饮,是治疗消渴病心病的主药。于教授以此方辨证加减,从芳香通络、活血化瘀,调补厥阴、以攻消渴,脏腑辨证加减和三消辨证加减治疗消渴病心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从瘀论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瘀血内结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产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作用机理在于化瘀布津、去瘀生新。指出常用活血化瘀法有:活血降糖、化瘀生津、活血通络、活血益气养阴、活血补肾、活血清热涤痰等  相似文献   

9.
水蛭具有强效破血逐瘀功能,广泛用于血瘀病症。消渴日久出现血瘀为患的各种并发症,瘀血是贯穿糖尿病发病始终的重要病机之一。利用水蛭强效活血化瘀功能及可靠地安全性,对血瘀型消渴及消渴并发症疗效显著,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已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患者常出现手足麻木不仁,舌质暗红有瘀斑等瘀血证,并有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瘀血表现.近年来众多学者已逐渐认识到瘀血既是DN一种病理产物又是导致DN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血瘀阻络贯穿于DN病程的始终,认识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重要性.本文将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上多采用滋阴清热疗法进行治疗。随着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瘀血对糖尿病的发病、转归及预后的影响较大。因此,运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糖尿病受到广泛地推广,本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延建红  王茶茶 《光明中医》2013,28(2):235-237
探讨瘀血在糖尿病发病中的机理,以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理论依据;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祝谌予于1978年提出糖尿病患者存在瘀血,报道了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取得满意疗效.此后20年来,糖尿病瘀血研究及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一直是糖尿病研究的热点,认为在糖尿病各辨证分型中,即便是没有瘀血的存在,也应防患于未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1].  相似文献   

14.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糖尿病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消渴发病之病因,瘀血是消渴迁延不愈的病根,痰瘀互结导致消渴反复发作;消渴应从痰瘀论治,以中药化痰活血为治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从瘀论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春华 《陕西中医》1995,16(5):212-213
本文论述了糖尿病与中医瘀血间关系密切,瘀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阐明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满意,它为糖尿病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与中医瘀血间有密切关系,瘀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症,临床疗效满意,为糠尿病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入手,自拟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100例。结果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在降糖与改善症状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杞冬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机自古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等立证,临床治疗也多从滋阴清热,益气养阴等法着手。祝氏提出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与瘀血阻滞有关之后,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人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后,认为瘀血为贯穿糖尿病发病始终的病机,更是产生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可见糖尿病与血瘀关系密切,治疗必应注意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笔者临床循此法治之,初有体会,就此做一初步探讨。1从古训看糖尿病与瘀血的关系血液的正常循环有赖于气之推动,阴津滋润,阳气温煦,脉道畅通。气血阴阳亏损和脉道不畅均可导致血行涩滞甚至血…  相似文献   

19.
王东教授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脾失健运导致消渴,日久则导致肝肾阴虚,瘀血阻滞,脾气亏虚则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以致血瘀,瘀血阻于目络,脏腑精气不能上输目窍,目络失养。从脾论治,健脾固摄,益气补血,滋肾养肝明目,化瘀止血,自拟消眼方(归脾汤合杞菊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王师强调:活血化瘀药治疗,不用峻烈之品,活血而不破血,防过于活血而造成新的出血;不投以寒凉止血之品,止血而不留瘀,防凝滞造成瘀血久留,宜采用化瘀止血,养血活血之品;要注意虚和瘀之间的关系,DR为久病,久病必虚,虚久必瘀;同时注意DR发生与脏腑虚损程度的关系,辨证论治,临证加减。附消眼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39-2140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隋代<古今录验方>中有关消渴的论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香,皆消渴病也".这与现代医学糖尿病的定义基本相合.通过古人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论述,现代医学方面对瘀血在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客观存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及应用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及并发症治疗中的例证,进一步探讨了瘀血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目的在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以指导临床实验,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