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提取及测定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方法:用ASE300型快速溶剂萃取系统进行快速萃取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Diamonsil(TM)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79:21:0.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4nm,柱温:23℃,结果:HPLC法测得在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和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89%,RSD为1.41%;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为1.6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香砂养胃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和改进香砂养胃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HypersilODSC18(5μm,150 mmX4.6 mm)色谱柱分离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50:48:2),检测波长294 nm。结果:线性范围:厚朴酚1.12~5.60μgr=0.9999(n=5),和厚朴酚0.8288~4.144 μg, r=0.9999(n=5)。厚朴酚平均回收率99.1 %,RSD=1.64% (n =5),和厚朴酚平均回收率102.4%,RSD=1.67%(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香砂养胃丸 (浓缩丸 )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ODSC1 8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70∶30 ) ,流速为 1 0mL min ,波长为 2 94nm。结果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35~ 1 4 10 μg(r=0 9998)和 0 35 8~ 2 14 8μg(r=0 9997)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 4 2 % (RSD为 0 6 6 % )和 97 15 % (RSD为 1 0 4 % )。结论 :该方法为香砂养胃丸 (浓缩丸 )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陈皮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史林  聂万达 《中草药》1992,23(5):247-248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的含量,为有效控制香砂养胃丸的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80%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4nm。结果测定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厚朴酚的平均含量为0.1251%,其值符合药典规定。结论以80%的甲醇为流动相,样品中厚朴酚峰与杂质峰完全分离,出峰时间短,峰形好。且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周建军  邓百万  张宏杰  周辉 《中成药》2006,28(8):1139-1141
目的: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香砂养胃丸和药材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方法:样品分别采用石油醚热回流法与甲醇超声提取法提取。用HPLC法测定,以C18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检测波长294 nm,流速1 mL/m in;进样量10μL,保留时间8 m in,外标法定量。结果:石油醚热回流提取法,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平均含量是0.315 7 mg/g和0.200 0 mg/g,RSD是4.53%和3.75%;药材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平均含量是1.398 0 mg/g和0.587 8 mg/g,RSD是1.57%和1.05%。超声提取法,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平均含量是2.441 9 mg/g和1.870 5 mg/g,RSD是6.36%和7.64%;药材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平均含量是1.701 4 mg/g和0.822 2 mg/g,RSD是1.39%和1.44%。结论:甲醇超声提取法显著优于石油醚热回流法。  相似文献   

7.
香砂养胃胶囊中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广训  唐永华 《中草药》1997,28(9):534-53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成药香砂养胃胶囊和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的含量。以联苯做内标,样品采用热回流甲醇提取,滤膜净化。香砂养胃丸中厚朴酚的含量为0.26%,香砂养胃胶囊中厚朴酚的含量标准为3.22%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法测定了香砂养胃丸中橙皮苷的含量.利用HYERSIL-C18柱,以乙腈-水-磷酸(175:825:0.1)为流动相,在254nm检测,测定结果:本品每克含橙皮苷不少于4.80mg.  相似文献   

9.
<正> 厚朴为一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厚朴酚、和厚朴酚及挥发油等。关于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测定有高效液相层析法,气相层析法,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我们用和厚朴酚作为对照品,直接测定药材中厚朴酚及和  相似文献   

10.
痞满消冲剂系由党参、半夏、厚朴、麦芽、黄连、干姜、莪术、苏梗8味中药精制加工而成.具有健脾理气、消痞除满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型痞满(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良好.方中臣药厚朴主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药效学研究表明对胃粘膜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文献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1]、气相色谱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3].本文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制剂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以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赵建泽 《中成药》2005,27(9):1115-1116
香砂养胃丸(浓缩丸)由木香、砂仁、陈皮、茯苓、枳实等14味中药组成,收载于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具有温中和胃之功效[1].原标准未规定含量限度,本文采用HPLC法对方中的陈皮[2]、枳实[3]中所含橙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养胃软胶囊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养胃软胶囊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henomenex 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4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厚朴酚线性范围0.0588~0.88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1.94%;和厚朴酚线性范围0.0204~0.306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2.10%(n=6)。结论本法分离好,快速、简便,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舒肝丸中厚朴酚与和原朴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红  田薇 《中成药》1993,15(8):15-16
  相似文献   

14.
苏子降气丸质量标准收载于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中,由紫苏子、厚朴等8味中药材组成,临床上用于治疗气逆痰壅,咳嗽喘息,胸膈痞塞等症.原标 准方法简单,只做常规检查,为提高标准,采用HPLC法对主药厚朴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舒肝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对舒肝丸(浓缩丸)的乙醚提取液中厚朴的酚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用于舒肝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测定,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开郁顺气丸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WG-C18;流动相:甲醇:乙腈:水(50:20:40);检测波长:294nm。结果本法线性关系良好。厚朴酚、和厚朴酚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1.80%n=5),00.13%(RSD:1.20%n=5)。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薛漓  张涛 《中成药》1992,13(11):45-4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木香顺气丸产品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该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结论: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方法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中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香砂养胃丸及香砂养胃乳剂对大鼠离休回肠的自发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桔抗氯化钡、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肠肌痉挛性收缩;能使大鼠胃液、胃酸分泌量减少,而对胃液的粘度及胃蛋白酶活力影响不明显;对水杨酸所致大鼠急性胃炎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还具有一定的镇痛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苏子降气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苏子降气丸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65:3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94nm.结果:厚朴酚、和厚朴酚与其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0.0888~0.888μg范围内的和厚朴酚与0.1816~1.816μg范围内的厚朴酚,二者的进样量与各自的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用本法测定苏子降气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