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气理血法用于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冠心病的治疗,有很多学者主张从血瘀论证,主张从活血化瘀治本;也有人认为心阴心阳是本而寒痰痹阻是标也相应的产生了芳香温通的治疗之法。 调理气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气血耳”说明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功能活动。王清任《医林改错》“治病之要决,在明白气血……所伤者无非气血……前人对气血理论非常重视指出了人体疾病的产生和病理改变无不涉及气血……”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主要病变在心和血脉,一般认为与气血紊乱和关系失调尤为密切。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在生  相似文献   

2.
对益气活血治则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血之关系是互相资生,相互维系的,气能摄血,血能载气。但是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等的,而是以气为主导,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直指方》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中老年人与气血的关系: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中老年人以血气既衰为其本,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据中医学理论:气血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生成以转化又得脏腑生理功能联合活动的结果,气血既衰,必表现为机能活动的衰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表明气和血都运行于经脉里面而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血又赖于气为它的动力,气又必须依赖于血才能发挥作用,即血营养脏腑而产生机能活动,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摧动了血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凝。”中老年人气血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常现血瘀的临床表现,其病因病机多为:(1)气血失和:气机郁阻,形成气滞血瘀,或气虚无力帅血运行,血流不畅,形成瘀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气塞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或阴虚血少,不能充盈血脉,血流缓慢,日久成瘀。(2)寒热郁痹:《内经》云:“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通。”王清任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及原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几年,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受到重视,兹概述国内近六年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一、中医理论探讨益气活血法的应用是以祖国医学气血相关的理论为指导的。《素问》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后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无气不行”等论述。清代王清任明确提出用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疾病的一个常用的基本法则。认为“瘀”是“血”在异常状态的一种病理产物。如《说文》:“瘀、积血也”;《灵枢》水胀篇:“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等等。有关“瘀”的成因历代医书中有以下几种叙述:由于“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由于“热”:“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熬煎成块”。由于“伤”:伤后损伤经络,恶血留内。由于“出血后”:  相似文献   

7.
谈蒲辅周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志兰 《中医杂志》1998,39(4):251-251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则之一,近20年来中西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其理论得到发展,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同时也要注意到认为百病皆瘀,活血化瘀可通治百病的倾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结合临床谈两点粗浅体会。1 注重气血关系,消而勿伐气与血为人体基本物质,一阴一阳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亦离不开气血。宋·杨仁斋《直指方》更明确指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寒则血凝  相似文献   

8.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中风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段丽梅  殷亚琳 《河南中医》1998,18(4):229-230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段丽梅殷亚琳河南省开封市中西医结合中心医院(475003)主题词中风/中药疗法刺血疗法熄风祛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乃前哲治风症经验之谈。医理源于气血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气郁则血缓,血滞,...  相似文献   

9.
左右气血偏差性疾病的针灸治疗江苏省武进县中医院(213161)张中明【关键词】气血偏差,针灸治疗所谓人体的气血偏差,简言之就是人体内血流的强度出现上下及左右的差别。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临床上我们把由于气病及血而...  相似文献   

10.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禀赋薄弱、饮食不节、年老体弱、久病大病失于调理及烦劳过度均可引起气虚,尤其是现代人承受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更易导致气虚。《素问.举痛论》日:"百病皆生于气也",气是一切疾病的基础。气虚可导致血瘀,血瘀亦可导致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愈  相似文献   

11.
王灵聪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68-1968
妇女以血为本,无论生理病理,都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而血又以调为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笔者认为补气有双重作用:既能行血,也能摄血,但气必须依靠血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又有“气为血之母”之说。气为阳主动,有血无气,则血不能运行;血属阴主静,血之所以周流不息地滋润着全身,全靠气的推动,二者缺一都不能起到各自应起到的作用。正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长,孤阳不长”的道理,气血相依,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防御外邪的侵犯。  相似文献   

12.
刘宝琴 《河南中医》2003,23(8):80-81
人体之气血是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凝 ,血凝则气亦滞 ,滞而不通则痛。经云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就瘀血而言 ,或情志不遂 ,忧思恼怒 ,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 ;或内有郁热 ,耗气伤血 ,阴血亏虚 ,血脉不充 ,血行不畅而致瘀 ;或跌打扭挫 ,损伤机体 ,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血瘀 ;或寒邪侵袭 ,寒者血凝而致瘀 ,或气虚及阳虚体质 ,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也可致瘀。许多病证发展到某种程度时 ,往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而产生瘀血之证。瘀血之证虽可见于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  相似文献   

13.
丁长春 《陕西中医》1989,10(5):225-227
<正> “药性裁成”顾名思义,就是以法制药。它既含力富巧思的炮制技术,又是立意新颖的药物配伍运用,也是匠心独具的剂型改良,实寓意于“物各有性,制而为用,变而可通”之中,在中医传统用药上比较多见。现将“药性裁成”配伍法则浅述如下: 一、气血同制以调气血古人云:“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与血有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4.
读您刊1981年第4期“王渭川运用益气化瘀法的经验”颇有启发,现个人有些新的认识:即“活血化瘀勿忘气”,否则无论从理论或临床皆值得商榷;同时片面强调“活血化瘀”,可有以下弊端: (一)易忽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生理关系:古人早就认识到,“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源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后世医家对“气”亦多有发挥。另一方面,“血”对人体也同样重要,正如《灵枢·九针论》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但古人在实践中观察到;血液所以能循环于脉中,又与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寿世保元》曾明确指出:“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  相似文献   

15.
<正> 血循行全身周流不息,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组织器官得血濡养,故目能视、耳能闻、手能握、足能步……。若血不循经脉妄动,上出口鼻诸窍,下流前后二阴,旁溢皮肤毛孔,此乃血证。血证之因,固然与六淫、七情相关,但不可忽视气的致病作用。张子和曾说:“诸病皆生于气,诸病皆因子气”。盖血为阴,主静;气为阳,主动。唐容川《血证论》的首篇就论述了气血即是阴阳,气是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血相倚犹如阴阳相互维系。气行失常必然导致血不归经。血证从气论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它体现了“阴病治阳”的原则。今录笔者治验的病例三则,谈谈血证从气论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产后、杂病三篇中论述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瘀血证的法则极为详要精湛,现归纳如下,以期共同探讨.1 行气活血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妇人产后篇第五条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方中枳实行血中之气滞,气行则血行;芍药和营缓急即定痛,两药共奏行气活血之功.用药虽简,可推而广之.凡妇人腹中走窜腹痛之气滞证,不管行经腹痛,产后腹痛,均可用之,不必拘泥.妇人杂病篇第十六条“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风邪入营,气血壅滞而腹痛,故用红花加酒,行气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7.
一、气的物质性中国古籍载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行脉中,气行脉外,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古人所指的气,是与构成生命体有形的血肉之躯相对应而存在的无形的生命组份。它从血中析出运行于血脉之外,并对血的正常运行起保证作用。古人所云:“营卫气血”,营气行于血脉之中,卫气行于血脉之外,在这里气应是一种或多种线度很微小的颗粒,它可以自由出人血管、细胞内外,在血脉之中称为营气(荣气),起濡养全身的作用,析出血脉之外则称之为卫气(经气),对生命体正常活动起调节、控制和保护作用。很明显,以现代系统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认为 ,血与气皆由水谷所化生 ,气属阳 ,血属阴 ;其功能为“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能载血行 ,血能化生气 ,气与血同源而异流 ,互为其根。因此 ,血的升降运行 ,莫不从之于气 ,故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滞 ,气逆则血逆 ,气降则血降。只有气机调和 ,血运流畅 ,身体才能健康。若气不摄血 ,则血溢妄行。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产后》中说 :“天地之大 ,总是以阳统阴 ;人身之生 ,总是以气统血。”笔者在妇科临床上 ,对血病从气论治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寒凝痛经妇人经…  相似文献   

19.
1979年我患了慢性结肠炎,经常腹痛,大便干燥或溏薄,中西医治疗无效。1980年《气功》杂志创刊,我即订阅。我自习杂志上介绍的小周天功法,练功一个月后结肠炎的症状消失,身体健壮,也使我真切体会到中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血凝”、“气行则血行?..  相似文献   

20.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出自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文是“医风先医血 ,血行风自灭”。实践证明 ,这一法则若运用得当 ,确能获取良效 ,笔者就此浅谈体会如下。1 风病缘于气血失调疾病的发生 ,主要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 ,而风病亦不例外。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为人体一身正气之根本 ,气血阴阳失调 ,疾病由生。《素问·评热病论》说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也说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 ,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贼风 ,与其身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