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临床论及脾阳(气)虚的多,责这脾阴虚的少,甚至有"脾无阴虚"之说。其实临床上脾阴虚症并不鲜见。吴鞠通曾指出:"病邪有伤脾阳,有伤脾阴,彼此混淆,贻害无穷。""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从阴阳学说的观点出发,人体的脾脏,生理上应有  相似文献   

2.
有关脾阴的论述,《内经》已见端倪,历代医书亦有记载,皆因论之不详,至今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依据。笔者浏览前人典籍及后世诸家之说,结合临床经验,对脾阴虚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的规律进行探讨,以期充实脏腑辨证的内容。脾阴的概念牌者脏也,属土,主运化。脾土又分脾阳和脾阴,脾的运化功能是由脾阳和脾阴共同完成的。脾阴是脾气或脾阳行使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化生脾气,充养脾气;而脾气旺盛,又能化生脾阴。这是“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之理。但人们多论脾阳而少论脾阴,实则是忽视了脾阴在脾土运化中的重要作用。脾之有阴,古文献中已有  相似文献   

3.
<正> 在脾胃学说理论与临床应用中,一般多侧重于脾阳胃阴的辨治,而对脾阴虚却较少提及。但事实上,对脾阴虚的阐述古已有之,近年来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也逐渐增多,本文择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历代医家对脾阴虚的论述有关脾阴虚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有“脾气不濡”的提法。《难经·二十二难》曰:“血主濡之”,濡有濡养、润泽之意,泛指阴血之功,既言脾濡,当含脾阴之用。但《内》《难》对脾阴虚的具体治疗则论述不多,至汉·张仲景拟麻子仁丸疗脾约证,可以说才创治脾阴虚之先河。宋·李东垣著《脾胃  相似文献   

4.
浅谈脾阴虚     
万物皆有阴阳,而脾虚自然也有阴阳之分。研究脾阴虚证治,对临床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形质而言,脾阴指水谷所化生之营血、阴液、脂膏之类精微物质;就功能而论,脾阴,主要指脾有濡养本脏以及它脏、四肢、九窍的作用。血液的生化有赖于脾阴的润养,故清代唐容川有“脾阳虚则不能滋生血脉”之说。脾主运化的功能除包括脾阳的作用外,脾之阴液参与也必不可少。唐容川谓:“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  相似文献   

5.
医家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多详于脾阳,而略于脾阴,现就脾阴的源流及生理功能、溃疡性结肠炎与脾阴虚,以及基于脾阴理论的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认为,脾阴虚为发病之本,饮食失调、忧思劳倦、六淫邪气、久病虚损及过用温燥均可损耗脾阴,使脾阴更虚。中医论治君以甘淡平补,臣以温中益阴,佐以酸甘化阴,合以行血和络、护膜生肌之品,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6.
<正> 午雪峤老师积四十年临床经验,熟悉经典,擅长儿科,善于调理脾胃,对脾阴虚治疗尤多独到之处,现将其对脾阴虚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脾阴虚体现在营气不足古人理脾多注意脾阳,常忽视脾阴.五脏  相似文献   

7.
<正> 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然而,对脾阴之说,未见先贤有所详论。近年来,人们对脾阴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对脾阴亏虚临床辨证治疗的认识尚有争执,笔者在此谈谈个人见解,谬误之处,尚希同道教正。脾阴虚的证候特点脾为至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医者治脾之病,多重脾阳而忽视脾阴。清代唐容川说:“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充分肯定了临床治疗脾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脾阴虚刍议     
本文主要针对人们只重脾阳而忽视脾阴之现状,使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对脾阴的存在、脾阴虚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加以论述,旨在说明脾之阴阳同等重要,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脾阴虚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说明人体是一个阴阳的对立统一体。五脏均有阴阳可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脾脏也不例外,生理上有脾阴、脾阳之分,病理上有脾阴虚、脾阳虚之别。但历代关于脾阳的论述较多,临床应用也较多,而对脾阴的论述较零散。笔者认为在临床上脾阴虚并不乏见,许多医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滋补脾阴的方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个人临床应用的体会介绍如下。1脾阴虚的病因病机脾阴虚的成因,一般多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以致气血内伤,水谷不化,津液不充。凡饮食偏嗜…  相似文献   

10.
脾胃有阴阳之分,脾阴是水谷所化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具有灌溉脏腑,营养肌肉,濡润筋骨,补益脑髓的作用。脾阴虚是脾胃虚弱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亦不少见。自明、清以来,各医家对脾胃阴虚论述渐多,认为不应偏重脾阳而忽视脾阴。如缪仲淳说:“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之有益于脾  相似文献   

11.
历来多重脾阳,盖脾为阴士,得阳始运,然而脾阴不足证于临床并不鲜见,爰就个人体会略谈一二。一、久泻口疮,责在脾阴脾以运为用,泻为脾运不健,水阴下泄,久则伤气进而伤阳,继损脾阴所致。伤阳则泻愈重,甚为滑脱;伤阴则虚炎上腾口舌糜痛,变生口疮、口腔炎之类。其治则,如泻未已,当以甘温益气从阳引阴,治以升阳益胃汤每收泻止疮愈之效:如腹泻已止而口疮不愈,则当益脾生津、潜敛虚炎,切忌大剂苦寒,盖非实火也。我常用参苓白术散去砂仁之温燥,加煨益  相似文献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五脏皆有阴阳,脾脏未能例外。在生理上,有脾阴、脾阳之分;在病理上,有脾阳虚、脾阴虚之别。脾胃学说临床上一般侧重脾阳、胃阴,而无脾中之阴。虽然脾阴之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特别是温病学派的发展,曾赋予不少新的内容,但对脾阴的证候特点、病机及其治疗方药,尚缺乏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古人理脾多注意脾阳 ,常忽视脾阴。五脏皆有阴阳 ,其本质表现各不相同。《灵枢·本神篇》曰 :“肝藏血 ,血舍魂……脾藏营 ,营舍意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肾藏精 ,精舍志……。”脾为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脾主运化 ,非独脾阳之能 ,还需赖脾阴的资助。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云 :“脾阳不足 ,水谷不化 ,脾阴不足 ,水谷仍不化。譬如釜中煮饭 ,釜底无火固不熟 ,釜中无水 ,也不熟也。”脾之阴 ,乃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血 ,在脾阳的作用下 ,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故脾阴虚体现在以营血不足为主。1 .脾阴虚的证候特点脾阴充盈 ,灌溉一…  相似文献   

14.
张洁 《福建中医药》2004,35(4):52-53
脾气包括脾阴和脾阳,然而历代医家的论述中,涉及脾阴者甚少。《内经》曰:“脏真濡于脾。”其中的“濡”字就是指脾阴的作用。《伤寒杂病论》中有专篇论述以脾阳为主的太阴病,而根本没有提及脾阴。至金元时代脾胃大家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又详于脾阳而忽略脾阴。直至明清时代,始为医家所注意,对脾阴的认识逐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明清医家不仅对脾阴、脾阴虚有明确论述,而且对其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杨思华 《新中医》1996,28(8):59-59
滋补脾阴法临床运用体会杨思华脾虚是临床常见的虚证,然而脾虚有脾阳(气)虚与脾阴虚之分。脾阴虚证是脾虚中常见的症候群;或脾气阴两虚,或脾阴阳两虚、或脾阴虚、或脾肾阴虚等等。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萎黄无华,唇淡,消瘦,纳呆食少,或食后院腹胀满,口干不欲饮...  相似文献   

16.
仲景脾阴方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阴之说源于岐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濡有滋润、濡养之意,故句中的“脾气”实指脾阴。然而历代医家在论著中,多从脾阳、脾气立论,涉及脾阴者甚少。至汉代张仲景才对脾阴学说有了更进一步的论述,提出了著名的“脾约理论”,开创中医论治脾阴虚之先河。兹提其精粹,试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然而,对脾阴之说,先贤论及较少。近年来,人们对脾阴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对脾阴亏虚临床辨证治疗的认识尚有争执,笔者在此谈谈个人见解,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1脾阴虚的证候特点脾为至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医者治脾之病,多重脾阳而忽视脾阴,清代唐容川说:“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充分肯定了临床治疗脾阴的重要性。脾阴虚证的成因比较复杂,饮食不足,劳倦过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导…  相似文献   

18.
脾阴虚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阴是水谷所化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具有灌溉脏腑、营养肌肉、濡润筋骨、补益脑髓的作用。脾阴虚是脾胃虚弱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亦不少见。各医家对脾胃阴虚也不少论述,认为不应偏重脾阳而忽视脾阴。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凉滋润有益于脾。叶天士强调“养胃阴”的重要,创立了胃阴理论和治法,丰富了脾胃学说的内容,对研究整个脏腑理论,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脾阴,作初步探讨,供同道参考。引起脾阴虚的原因颇多,扼要地说,可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情志不遂、六淫之邪侵袭、五脏虚损以及医药误治等所致。1 脾阴虚与…  相似文献   

19.
<正>五脏六腑皆可分阴阳,脾也可分为阴阳。然而,古医籍中却很少提及脾阴,存在着重视脾阳而忽视脾阴的现象。论述脾的生理功能时,多言脾阳或脾气的作用,而少提甚至不提脾阴的作用。原因一方面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等中医典籍中涉及脾阴的理论较少,历代医家对脾阴  相似文献   

20.
任光荣老中医擅长治疗慢性胃肠病而精于膏方。任光荣膏方立意为调补脾土、使之蕴藏万物而助生长也。具体应用就叶天士"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之论进行了阐述和发挥:脾有阴(津)阳(气);脾病有脾阴(津)虚、脾阳(气)虚之别,治脾首当调补脾脏之阴阳,要在气阴。其膏方用药特点以调为补、不在于温阳而在于益气以助脾用、不以药生血而尤重养阴以安脾体。常以白扁豆、砂仁、豆蔻、鸡内金、麦芽等助运防腻以利中焦之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