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士贞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擅用古方治疗咽喉疾病,临床每有奇效,笔者有幸跟随王教授侍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运用古方治疗咽喉疾病经验略加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蒋微微 《河南中医》2013,33(4):597-600
对14种临床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中成药进行组方药物分析,从药物的功用、药理药性上结合临床实际归纳总结各中成药的临床适用证型及症状,以便临床应用时参考及选择.同时指出其中大部分中成药均为寒凉药物,可治疗风热袭肺、肺胃热盛、热毒内蕴型咽喉疾病,对痰瘀互结、虚火上炎等的咽喉疾病,应以中药汤剂治疗.同时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各中成药的药物禁忌,避免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3.
尹静 《江西中医药》2012,43(3):16-17
总结谢强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谢强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时注重临证中的安全合理运用,突破六味地黄丸范畴,拓展运用范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半夏在咽喉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参考历代医家经典文献,学习先人如何运用半夏治疗咽喉疾病,并根据目前情况,结合案例分析,观察半夏配合其他药物在咽喉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上古《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半夏可疗“喉咽肿痛”,《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有条文明确记载以半夏为主药治疗咽喉疾患,后世医家更有许多评价,临床通过辨证论治以半夏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咽喉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半夏在咽喉疾病中皆取其行气涤痰,利咽消肿之功,半夏在咽喉疾病中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5.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咽喉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与脾胃联系密切,临床可根据咽喉症状和全身表现,从脾胃立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支撑喉镜治疗咽喉疾病的护理经验。方法:记录并分析我院2007—2009年行咽喉疾病支撑喉镜治疗中护理的63例患者的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患者恢复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在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出院。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麻醉护理、雾化吸入治疗护理,以及必要的生活护理、出院指导等都是支撑喉镜治疗咽喉疾病的有效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程方教授使用经典古方治疗咽喉病的经验。方法以苇茎汤、泻心汤为例结合病案,分析程方教授治疗咽喉病的经验。结果只要方证对应,程方教授使用经方治疗咽喉科杂病效若桴鼓。结论程方教授运用古方治疗咽喉科疑难杂症,多获佳效,可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临证中咽喉部不适,包括咽部疼痛或微痛,咽干、咽痒、灼热感、异物感等,古人统称之为"喉痹"。喉痹的发生,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风邪侵袭,肺卫失固;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或久病劳伤,脏腑功能虚损,咽喉失养;或肺肾亏虚,虚火上烁咽部;或瘀血阻络,经脉不畅,咽喉失养所致。从中医基本理论入手,论及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并联系临床实践,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咽喉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恩师王光宇,湖北荆州区名老中医,在卫生医疗单位工作40余年,学术经验极为丰富,尤其精于脉诊.笔者有幸师从其门,随师侍诊,受益良多.王师咽喉诊经验丰富,临证之时凡病必查咽喉,用于协助辨证和疾病的判断,其法简单方便,特不揣冒昧,故总结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中医喉科吹药.俗称“吹口药”。是将药物直接吹入咽喉部位,治疗咽喉疾病的一种重要外治手法。历代著名喉科专家,都十分注重外用药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祖传.交流甚少.甚至“传子不传媳”,严重影响了喉科吹药的研究和提高。现根据前辈经验和个人实践,对喉科吹药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1.
南粤地区治疗咽喉疾病民间验方拾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南粤地区民间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经验方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咳嗽病因繁多且复杂,而难于针对性治疗。其病机虽总属“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但常因为针对病机治疗忽于病因解除,从而治标不治本,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良徛教授从医30余载,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其临床实践发现咳嗽之因常责于咽喉不利。其依据“咽喉与肺,生理相通,病理相关”与“咽喉经络循行”提出肺上通咽喉理论,据此指出从咽喉论治咳嗽,并且治疗咳嗽时尤其重视咽喉的审察与调理。刘教授依据咽喉为肺之门户,温邪上受而首先犯之,以及燥热易伤及肺脏的生理特点,指出治疗咽喉时宜以“清利”为主,治疗肺则宜“温而不燥”。从咽喉论治咳嗽原则包括:其一,“平调寒热,调和阴阳”为总纲领,以此达到恢复脏腑正气与维系脏腑功能的目的;其二,“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治疗咳嗽时勿忘治其本;其三,“重视咳因,寻其根本”,不得“见咳止咳”,以免闭门留寇而导致咳嗽难愈。文案介绍刘教授运用寒热并用之法,以银翘马勃散与温肺煎为主方而加味治疗咳嗽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洪铭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69-1170
目的观察清咽喉项圈治疗急性咽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药末制成药袋装入项圈内直接戴在咽喉部位处以维持长时间高浓度局部给药。结果经治疗1周,急性咽炎156例,总有效率95.51%;急性喉炎102例,总有效率92.16%;急性扁桃体炎58例,总有效率91.14%。结论清咽喉项圈治疗急性咽喉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结合病案,介绍郑昌雄教授临床应用生黄芪联合宣肺止咳法、祛风通窍法、健脾和胃法以及化痰行瘀、养阴利喉法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咽喉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咽喉疾病又易多脏累及,或易脏腑同病,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等脏。后世医家在吴鞠通三焦辨证的基础上提出"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辨证三焦"之说。故治咽喉需兼顾肺脾肝肾等脏腑,以三焦辨证对咽喉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化简为繁地判断病位、病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咽喉清利散系笔者祖传治疗咽喉病的外用经验方,经百余载临证运用,疗效甚佳。近3年,笔者对咽喉清利散治疗慢性咽炎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治疗咽喉病经验黄秀娣(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343100)关键词咽喉病;中医药治疗慢性咽喉病是五官科常见病,就诊于中医者较多,我在临床上辨证治疗咽喉部慢性疾病,效果良好,现举例于下:1梅核气梅核气类似咽喉部有异物堵塞感,病人自诉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相似文献   

18.
介绍张学文教授辨治咽喉疾病的经验。将咽喉疾病分为外邪侵袭型、痰气交结型、肺肾阴虚型、脾胃热盛型、脾虚浮火上炎于咽型,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理气解郁、化痰利咽,滋养阴液、润燥利咽,清泄热毒、利咽消肿,健脾益气、清火利咽为主要治法,灵活配伍,随证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国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工作,在消化疾病的调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本介绍其治疗消化病的辨证遣药思路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丹  谢强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43-744
目的总结谢强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谢强教授临证,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突破小柴胡汤的和解剂范畴,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