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对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取损伤后0、1、2、4、7和14天的大鼠脊髓L5-L6节段,行石蜡包埋后对其中的tPA、凋亡蛋白(Bax)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激光共聚焦对tPA在脊髓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作进一步分析,RT-PCR技术对L5以下节段伤侧脊髓中tPA和Bax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tPA和Bax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变化呈明显的时间、空间相关性。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可释放一定量的tPA,而这些tPA释放的级联放大作用可能是引起神经元死亡的始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方法:对31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未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明显变化。结论:动物粥样硬化性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和机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病人中有60%~70%同时患有高血压病,而高血压患者罹患冠心病者较血压正常者高4倍[1].通过有效地降压治疗,已使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并发症大大减少,但相应的冠心病发病率却没有获得明显下降.提示高血压导致冠心病的机制可能非单一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因而研究高血压诱发冠心病的机制也就成为当前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几年来对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功能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虽然目前关于高血压病患者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尚无肯定的结论,但其重要意义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血浆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 87例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分为2组:合并DVT患者52例,未合并DVT患者35例,同期入选性别、年龄匹配对照者8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PAI-1和t-PA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PAI-1基因型。结果未合并DVT组t-PA明显降低,PAI-1明显升高,与合并DVT组、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DV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中,无论何种基因型,未合并DVT组的PAI-1血浆水平均最高。在4G/4G基因型和4G/5G基因型中,未合并DVT组与对照组和合并DVT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合并DVT的PTE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性增高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5例患者分为三组,A级10例,B级13例,C级12例.对每例样本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 22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FDP<5μg/ml;D-dimer<0.5μg/ml)的病例中,其中A级12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我们注意到t-PA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略高于正常纤溶患者,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PAI在两组间结果近似,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随病情加重变化不大;t-PA/PAI失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钟远  扬庆良  李蔚  金俊  孙宜萍 《上海医学》2005,28(10):885-886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管粥样斑块形成增多、内皮功能稳定性下降、纤溶系统功能失衡等因素,导致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而在诸多因素中,纤溶系统功能失衡是造成血管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1].本研究观察138例老年人血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l-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变化,并计算t-PA/PAI-1比值,旨在分析其与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 LM  Li XW  Huang LW  Li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3):344-348,i0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表达与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KKAy小鼠和C57BL-J小鼠,分别于16、20和24周处死.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不同周龄的KKAy小鼠及参照组C57BL/J小鼠的血浆PAI-1活性,RT-PCR法检测小鼠肾皮质tPA mRNA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皮质PAI-1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皮质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周龄KKAy小鼠肾皮质层粘连蛋白表达均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KKAy小鼠与C57BL/J小鼠血浆PAI-1活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肾皮质tPA mRNA水平却显著降低,以16周时最为显著,仅为C57BL/J小鼠的47%,随周龄的增加,其差异逐渐减小.原位杂交显示KKAy小鼠PAI-1mRNA可在肾脏多部位表达,并以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表达为主,且明显高于同龄C57BL小鼠.结论2型糖尿病KKAy小鼠早期肾病时,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蓄积可能和tPA mRNA表达下调及PAI-1 mRNA表达上调所致的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作用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的首选药物,然而动物实验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tPA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促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依赖性信号调节等途径促进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变性。也有研究指出,tPA能保护鼠神经元免于锌诱导的毒性损伤。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tPA的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脑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是t -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 1)相互制约以维持正常血浆纤溶活性 ,PAI- 1水平及活性的变化对血循环中纤溶活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是脑血栓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概述了PAI- 1的结构、分布、活性及其表达 ,以及PAI- 1水平同脑血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为牙周病分型及活动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 选择牙周健康、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牙 3组 ,治疗前收集龈沟液并记录临床指标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结果  3组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互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则慢性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而慢性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与临床指标 BI(P<0 .0 1 ,r=0 .77) ,PI(P<0 .0 1 ,r=0 .6 7)有较好的相关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则仅与 BI有相关性 (P<0 .0 5 ,r=0 .1 9)。 结论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能抑制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提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做为判断牙龈炎症程度较为客观的指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在判断牙周炎活动期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窒息对胎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延迟剖宫产术”致胎鼠宫内窘迫,实验分5个组:空白对照组、窒息15min组、窒息30min组、窒息15min复氧30min组、窒息30min组。分别测试各组血浆t-PA和PAI的活性。结果 窒息后t-PA活性升高(P<0.05),窒息后复氧PAI活性升高(P<0.01)。结论 窒息可致血浆纤溶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22例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患者分3组:①稳定型心绞痛(SA组)65例;②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2例;③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15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纤溶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结果:①血浆t-PA抗原浓度:AMI组t-PA浓度中位数(3.28ng/m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29 ng/mL,P=0.000)、SA组(2.47 ng/mL,P=0.002)和UA组(2.57 ng/mL,P=0.006).SA组、UA组、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1).②血浆PAI-1活性水平:AMI组(38.06 U/mL)和UA组(55.61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63 U/mL)和SA组(30.33 U/mL),P均=0.000;UA组高于AMI组(P=0.048);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③血浆PAI-1/t-PA比值:UA组(21.47)显著高于对照组(9.07)、SA组(10.90)和AMI组(12.48),P均=0.000;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结论:PAI-1升高导致的纤溶活性下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测定血浆PAI-1和t-PA,并计算P/T比值,有助于判断患者纤溶功能状态、甄别ACS和不同类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胚胎脊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 手术造成兔双侧坐骨神经缺损,左侧选用胎兔脊髓桥接,右侧为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2、3个月部分动物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其余取移植段组织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3组均在脊髓前角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扫描电镜下可胚胎脊髓移植段有大量的正常神经纤维,经统计学处理,其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与对照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陈祥华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70-772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通脉胶囊;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8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疗效评定;测定t-PA和PA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生活能力(AD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表达,旨在了解其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间关系,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蛋白印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41例和颅脑外伤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tPA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蛋白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呈低表达,在低级别的人脑胶质瘤中呈高表达,而正常脑组织中亦有表达。正常脑组织和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PAI-1蛋白则随着脑胶质瘤级别升高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平极低甚至不表达。正常脑组织组、低级别组脑胶质瘤及高级别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AI-1蛋白的高表达反映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tP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人胶质瘤组织分化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孙永奇 《黑龙江医学》2010,34(8):575-57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6 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选择发病3 h内的患者(A组)16例,3~6 h的患者(B组)10例做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rt-PA(0.7 mg/kg)静脉溶栓治疗;另选择发病在0~6 h内未选择溶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16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1次/d,静点;舒雪宁20 mL,1次/d,静点;阿司匹林0.1 g,1次/d,口服治疗。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7 d、30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后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 d查头部CT,判定是否出血(根据影像学判定是梗死后还是实质出血)并记录各组出血和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与B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B I指数治疗前与治疗后9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出血2例,1例为梗死后出血,1例为脑实质出血,死亡1例;B组出血1例,为梗死后出血,死亡0例;对照组出血1例,1例为梗死后出血,死亡1例。结论用rt-PA溶栓治疗,扩大时间窗至6 h,疗效确切,未增加出血几率。因此,将溶栓时间窗扩大至6 h可行。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行神经根移位术后的电生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行神经根移位术后的神经肌电改变.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切除L2段脊髓0.5 cm.一周后切断右侧L1和L2神经根,其中实验组(A组)行神经根移位术即L1神经根近端和L2神经根远端吻合;对照组(B组)仅行L2神经根原位吻合.术后12周行神经肌电生理检查,观察两组动物股四头肌神经肌电变化.结果术后12周电生理检查表明A组右侧股四头肌失神经支配现象明显改善,股四头肌功能有所恢复,而B组无改善.结论神经根移位术能重建脊髓损伤后的反射和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截瘫肢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采用Allen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s节段脊髓,于术后0、2、4、8、12、24h经蛛网膜下隙导管各注入NGF溶液(20/60g),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检测脊髓损伤前后发生凋亡的脊髓神经元,结果:正常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神经元,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结论:NGF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