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培养联合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40例未患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应用血培养联合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早期病理诊断方法 ,并对诊断结果 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临床治疗结果 得出,对照组患者血清检测结果 中的降钙素原≥0.5 mg/mL的患者有8例,超敏C反应蛋白>1.0 mg/L患者10例;研究组血培养阳性37例,阴性3例,血清降钙素检测结果 为阳性37例,阴性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的检测结果 上,其阴性检测结果 和阳性检测结果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检测,针对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应用血培养联合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早期诊断方案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源症状,并对患儿病情进展做到全面了解,使其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糖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的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监测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宝义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122-124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55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测与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13.10±8.19)mg/L与白细胞(11.61±4.19)×10~9/L及中性粒细胞(7.23±2.24)×10~9/L指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检测阳性42例,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41例,联合检测52例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的阳性率(94.54%)明显高于单独采用血常规检测(76.36%)及单独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74.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应用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良好,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能够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潘婵 《大家健康》2016,(6):187-188
目的:探究 C 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感染及肺感染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感染和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进行降钙素原及超敏 C 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感染组的降钙素原、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新生儿感染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及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能够尽早判断早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感染及肺感染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感染和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进行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感染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感染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尽早判断早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相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CRP作为一种新的心肌标志物逐步为临床所重视[2].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项应用于临床的较为广泛的新项目.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因此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指导作用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肾移植等方面.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方法及各种疾病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挑选了4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再选择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记录实验组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复发等各个阶段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2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复发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仅略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复发诊断有较好的辅助判断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联合检测的方法所起到的诊断效果来对该方法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5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进行检测的同时对患儿的相关指标与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检测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在CK-MB、CK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方面的指标比之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要高出很多。结论单纯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查和心肌酶方面的检查并不能起到准确的诊断效果,而在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联合检测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诊断效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蒋丽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18-1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测,比较各检测指标的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阳性检出率为96.7%,明显高于单一检测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TG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TG含量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T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系疾病等临床应用中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有大量临床数据以及实验结果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以上疾病的敏感指标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临床皮肤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及监测其治疗效果也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此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概念及在临床皮肤病中的作用,如大疱性类天疱疮、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等的研究现状作一概括性叙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2月我院43例慢性心衰患者设为疾病组,以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中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血浆中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越高,其血浆中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其中心功能为Ⅳ级的患者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反映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损害程度,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对病原鉴别的指导作用.方法 就2005年1月~12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住院忠儿492例.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检查.结果 超敏C反应蛋白在病毒感染后有280例正常,15例轻度升高,仅5例显著升高,阳性率为6.67%.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CRP有187例显著升高,仅有5例正常或轻度升高,CRP阳性率为97.39%.结论 1.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细菌感染时增高在基层医院可作为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的基本检测手段,可指导临床用药,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急性脑梗死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面积梗死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与中等梗死面积患者。结论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临床转归中的应用。方法入选11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入院次日测定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以7天内发生脑梗死为终点事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研究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的关系。结果不同临床转归的TIA患者其Hs-CRP存在差异(P〈0.05),对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来说,不同梗死体积的患者Hs-CRP水平存在差异(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评价TIA临床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分别为(8.51±.1.74) mmol/L、(12.8±3.1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0.52) mmol/L和(1.32±0.48) mg/L(P<0.01),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病情轻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测定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价值。方法:以尿肾功能指标为依据,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肾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每组100例,2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在血清中的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上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一步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肾功异常组患者的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尿肾功正常组(P<0.01);并且,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中的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老年COPD急性发作组、老年COPD稳定组和健康老年组人群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分析三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老年COPD急性发作组、老年COPD稳定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急性发作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老年COPD稳定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急性发作死亡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老年COPD急性发作存活组(P<0.05);前白蛋白的含量各组之间经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可用于预测老年COPD的发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HS-CRP,HbAlC和β2-MG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9例糖尿病病人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达89.9%.结论 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检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观察组收集手足口病患儿20例,对照组另收集20例健康小儿,都采用C反应蛋白(CRP)测定试剂盒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投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两组之间分别为(10.59±3.62)μg/mL和(1.15±0.24)μg/mL;免疫球蛋白水平Ig分别为(8.6±1.5)mg/mL和(10.4±1.8)mg/mL,在两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检验数据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患儿病变情况可通过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得到明确反应,相对于正常小儿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可在临床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中采用该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