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肝癌动静脉瘘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分析,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瘘口处理方法,改善肝癌合并动静瘘疗效。方法肝癌合并动静脉瘘201例中,轻度者在碘油栓塞后进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栓塞;中度者先行瘘口处理,再行药物灌注与碘油栓塞;重度者试行越过瘘口给药与碘油栓塞3例,行瘘口封堵后药物灌注或单纯药物灌注16例。结果轻度97例动静脉瘘均能得到较满意的碘油沉积后,成功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中度85例瘘口封堵后碘油得到良好或较好沉积;重度19例中3例越过瘘口的药物与碘油灌注碘油沉积较满意,11例先行封堵后药物加碘油灌注7例沉积较满意,5例瘘口过大或瘘口过于弥漫未能成功封堵,单纯药物灌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9.12%、82.30%、68.14%、18.58%。结论肝癌动静脉瘘行合理瘘口封堵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瘘口的栓塞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患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9例肝动脉-肝静脉瘘经1~3次介入治疗后瘘口闭合良好,27例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后瘘口均有闭合或部分闭合,部分闭合者瘘口流量明显减少。所有病例肝脏肿瘤内碘油沉积良好,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6%、63.9%、19.4%。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应采取积极措施封堵瘘口,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易导致肝动静脉瘘(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HAVS)的产生。肝动静脉瘘可引起肿瘤转移,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影响介入疗效及预后,有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肝动静脉瘘治疗的方法、材料、器械多样。现就原发性肝癌所致肝动静脉瘘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计浏  王立章等 《嘉兴医学》2001,17(3):148-148
目的:探讨下肢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介入超选至动静脉瘘处畸形血管予以栓塞。结果:下肢动静脉瘘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为微创手术,对于下肢动静脉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介入性肝动脉化学性栓塞是不能手术的肝癌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肿瘤存在动静脉瘘(以下简称动静脉瘘)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伴肝动脉 门静脉及肝静脉瘘 (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 2 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 ,分A、B两组 ,A组 12例用弹簧圈 +碘油乳剂 +化疗 ;B组 13例用明胶海棉或丝线 +碘油乳剂 +化疗 ,共介入治疗 82次。 结果 A组 12例中 10例瘘口基本闭合 (83.4 % ) ,2例瘘口部分闭合 (16 .6 % )。B组 13例中 5例瘘口基本闭合 (33% ) ,8例瘘口部分闭合 (5 3% )。 1个月后CT复查肿瘤缩小 ,AFP有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 2 8.2 5个月 ,B组13.30个月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肝癌伴AVS的TACE治疗可减轻门静脉压力 ,改善肝脏血供 ,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弹簧圈 +碘油 +化疗法优于明胶海棉或丝线 +碘油 +化疗法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multiple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mDAVF)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连续的瘘口,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硬脑膜窦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双侧海绵窦瘘除外,因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一般为双侧供血)。诊断依赖DSA检查,治疗包括介入、手术、放疗、压迫以及综合治疗等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动静脉瘘(AVS)是原发性肝癌(肝癌)常见而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的病变,文献报道AVS在肝癌中的出现率为630,过去被认为是肝癌栓塞治疗的禁忌证,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对合并有AVS的肝癌患者进行有选择的栓塞治疗是可行而且安全的。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笔者对10例合并AVS的肝癌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粗细的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及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肝癌伴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瘿(AVS)行超选择性瘘口栓塞,根据瘘口闭塞程度、肿瘤染色情况确定是否再行肿瘤碘化油栓塞治疗。结果31例中24例一次性瘘口闭塞成功,其中1例因瘘口较大采用弹簧圈加明胶海绵粗颗粒闭塞瘘口成功。31例中26例成功地行肿瘤碘化油栓塞治疗。结论根据原发性肝癌伴动静脉疼(AVS)瘘口分流量大小,采用不同辁塞材料及方法拴塞瘿口是可行的;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及无水酒精对肝动静脉瘘(AVS)痿口栓塞是价廉、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我院收治5例肾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诊治方法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3例患者行经介入治疗,2例行肾动静脉内漏阻断及肾全切术,术后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肾动静脉瘘的主要手段,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肾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治疗时应根据肾动静脉瘘的类型及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7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者16例,中等至大量腹水者51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内化疗灌注术(TAI)治疗.使用碘油封堵瘘口者40例,使用碘油+明胶海绵或丝线封堵瘘口者34例,还有6例应用弹簧圈封堵瘘口,其余17例给予单纯TAI治疗.结果:有12例患者同时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HA-HVS,12.4%),32例患者有门静脉癌栓(PVTT,33%).全部患者中,70例瘘口基本闭合(72.2%),15例瘘口部分闭合(15.5%),12例(12.3%)因瘘口过大或者血管造影时无法判明瘘口准确位置未能成功封堵.在首次封堵成功的患者中,12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发现原有的AVS重新开通,开通后的瘘口大多比前次瘘口的流量小,经再次封堵后闭塞.另有17例出现新的AVS.患者经TACE治疗后,57例(58.7%)肿瘤缩小,24例(24.7%)肿瘤增大,16例(16.5%)肿瘤大小无明显改变.术后51例合并腹水的患者中,29例腹水消失,18例减少,4例无明显改善.曾经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于术后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者5例.47例合并腹泻的患者中23例好转.67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中53例AFP的值有所下降.随访中81例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9个月.大部分病例未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AVS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但是只要采取积极而恰当的治疗措施,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不出现严重并发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DSA能直接、全面地显示AVS的类型、部位及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动一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中肝动脉-门静脉瘘79例,其中9例伴有肝动脉-肝静脉瘘,单纯肝动脉-肝静脉瘘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内化疗灌注(TAI)治疗。78例根据动-静脉瘘特点,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封堵瘘口并行碘油栓塞。7例因瘘口大,同时有门静脉主干瘘,未能封堵,仅行化疗灌注。结果59例一次封堵成功,19例肝内有大小不等的多发瘘口,反复栓塞,仍有少量瘘口不能完全封堵。在后续介入治疗中发现,瘘口封堵成功者,26例瘘口重新开通或有新的瘘口出现,再次封堵瘘口后成功。一月后CT复查,56例肿瘤明显缩小,乙碘油沉积良好,占全部病例的66%。13例肿瘤缩小不明显,乙碘油沉积较少,占15%。16例肿瘤增大,占19%,总有效率81%。65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中59例术后AFP值下降。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使介入治疗的难度增加,术中有效的封堵瘘口可为肝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介入治疗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产后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对19例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后,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果19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止血成功,随访半年无复发。提示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微创,是治疗产后难治性出血的理想方法,不仅能挽救患者生命,而且可以避免手术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68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TACE与HIFU联合组38例,在TACE治疗后2~3周,接受HIFU治疗;(2)单纯TACE组30例.肿瘤最大径5.0~14.5 cm,平均(9.3±3.2)cm,总计88个瘤块,多发病灶者选其中最大径肿瘤为观察目标.两组病例的平均年龄、病灶大小、肿瘤TNM分期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3±7)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AFP)、肿瘤影像学(CT或MRI或PET)等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肿瘤凝固性坏死、肿瘤大小、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 TACE与HIFU联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0.6%(29/32).TACE与HIFU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为73.7%,肿瘤缩小率为68.4%,单纯TACE组分别为26.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3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明显高于TACE组(1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HIFU联合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真丝微粒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seldnger技术对 2 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子宫动脉进行永久性栓塞 ,并同时用明胶海绵条双重栓塞。随访 3mon~ 18mon ,平均 6mon。观察术后子宫缩小程度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子宫肌瘤的动脉造影表现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 ,分支数量增多 ,纡曲 ,子宫体增大 ,染色明显并排空延迟等。 18例随访者术后 1mon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39%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副作用为术后下腹部疼痛。结论 :真丝微粒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为非手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是一种取材方便 ,制作容易 ,副作用少的新型永久性栓塞剂。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肝管栓塞对正常肝、硬变肝及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选择性肝管栓塞治疗肝癌”的设想,用TH胶对大鼠正常肝、硬变肝和肝癌各组,分别或同时行选择性肝管结扎(SHDE)或选择性肝管栓塞(SHDL),观察大体及病理变化。发现SHDE比SHDL作用强,能使被栓塞的肝叶迅速坏死、萎缩及纤维化,而未手术肝叶则迅速地增生肥大;被栓塞的肝叶上的肿瘤结节出现急性缺血坏死,随后发生肝萎缩及纤维化。SHDE产生的压力及张力造成以闰管为主的肝内胆管扩张,能同时持续地阻断肝癌的双重血供,有效而彻底地消灭或控制肝癌,导致被栓塞肝叶上的癌结节因缺血坏死、肝纤维化萎缩而走向“肝叶自行切除”,同时促使未手术肝叶较强地代偿性肥大增生。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理论及实践意义,SHDE是肝癌临床治疗上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轴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栓塞组128例患者常规采用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同轴微导管栓塞组51例患者采用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31例)或者亚肝段(20例)肿瘤供血血管的栓塞治疗。结果同轴微导管栓塞组术后无误栓而致的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疗效较普通栓塞组有明显提高。结论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肝癌介入栓塞的准确率而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