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还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行头颅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7、14d,微创组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尿激酶开始使用的时间分为早期组32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h),对照组33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h),随访6个月;比较2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早期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与BI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C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肿、水肿体积均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周围水肿的减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玉平 《临床医学》2016,(11):40-4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辅以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hs-CRP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社会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降为2.26±0.42,对照组下降为3.48±1.40,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社会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1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IHSS及Fugl-Meyer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浆FIG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血浆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及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同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呈现正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及对照组(53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比较1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达86.7%,显效率为36.7%,而对照组分别为71.9%和2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30 d依达拉奉组C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托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共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针剂30mg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分别抽静脉血3mI检测血清中IL-6、TNF-α、hs-CRP含量各1次,门诊健康体检者仅测定1次血清IL-6、TNF-α、hs-CRP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及hs-CRP浓度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及hs-CRP含量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IL-6、TNF-α浓度治疗后3d、7d和14d逐步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7d和14d血清hs-CRP浓度含量测定明显降低(P〈0.05和P〈0.01);常规治疗第14天血清hs-CRP浓度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有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对于中重度病情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比轻度病情患者影响更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含量明显增加,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的水平,且对病情重者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脑卒中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76.4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以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CRP、IL-6、TNF-(水平,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血肿量为30-40mL的壳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2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B组19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C组21例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A组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5例,死亡Ⅰ例;B组Ⅰ级10例,Ⅱ级5例,Ⅲ级2例,死亡2例;C组Ⅰ级16例,Ⅱ级3例,Ⅲ级2例。C组分别与A组及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其他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止血确切,能较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组和微创组.对照组:65例,给予传统内科治疗;微创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脂联素以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抽血测定脂联素及其他相关指标。同时设45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AP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而炎性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升高。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6均下降,但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UAP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有助于纠正UAP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hs-CRP和TNF-α水平,并与3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IL-6、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2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IL-2、IL-6、hs-CRP和TNF-α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目的:观察采用HA130型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灌流组采用HA130型树脂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透析组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与结论:灌流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透析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略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利于减轻其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40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东菱迪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清VEGF、Hcy、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血清VEGF、Hcy、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菱迪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