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源性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X线确诊的牙源性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牙源性下颌骨骨髓炎好发于下颌骨升支部(18例)及下颌角部(10例),感染主要来自于智齿冠周炎(23例)及龋齿的根尖周感染(5例)。结论:对于智齿冠周炎、龋齿的根尖周感染要适时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源性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经临床及组织学证实的牙源性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及X线资料。结果 :牙源性下颌骨骨髓炎好发于体后部。以男性多见 ,年龄上呈双峰分布。青年组多继发于牙阻生所致的冠周炎 ,均为急性 ,X线表现为溶骨破坏型。老年组多继发于龋齿 ,残根及拔牙所致的根周感染 ,临床上多为慢性 ,X线表现多为增生硬化型。结论 :X线检查在牙源性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牙源性瘘管大多发生在口腔内,而发生在面部的瘘管很少见。大多数面部皮肤瘘管的牙源病灶较隐蔽,加之某些基层医院对该症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科近年门诊收治的7例牙源性面部皮肤瘘管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探讨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分型及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 通过对一误诊的边缘性上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区分其与其他类型的颌骨骨髓炎的异同之处.结果 化脓性上颌骨骨髓炎好发于儿童,感染途径多为血源性.牙源性以下颌骨为多见.边缘性的较局限,很少波及颌骨体,中央性的以弥漫性为多见,病变多在颌骨体.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通常来势凶猛,病情重,并常有引起血行感染的可能.结论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病部位与感染途径有关,病情与感染菌种,病菌毒力的强弱,发病的起因相关联,并发症与其传播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牙源性肿瘤造成的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牙源性肿瘤进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植骨术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 33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后窒息、出血、感染、植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有助于植骨术的成功,修复下颌骨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开窗减压术对42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治疗,在术后3月、6月、9月、12月行全景片检查,与术前全景片进行比较,囊肿完全消失者不需Ⅱ期手术,否则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来达到治愈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目的。结果:42例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运用此方法治疗后,术后3月囊肿均明显缩小;术后6月囊肿完全消失5例;术后9月囊肿完全消失8例;术后12月囊肿完全消失11例;仍有18例囊肿未完全消失者,通过Ⅱ期手术刮除缩小的囊肿。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儿童跟骨血源性骨髓炎在临床上很少见,病情进展快,诊治不及时易转为慢性,影响骨生长发育。作者自1996-1998年共收治5例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应用强力有效抗生素及综合性治疗措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0.5%~17.7%。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外胚叶间充质,具有局部浸润性的良性肿瘤,肿瘤中星形细胞和梭状细胞位于黏液样基质中,可有或没有牙源性上皮条索。牙源性黏液瘤发病隐匿,常造成明显的颌面畸形和功能障碍。作者分析了24例牙源性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慢性骨髓炎多是牙源性感染的继续发展所引起。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卫生水平的提高,本病虽已相应减少,但本院临床上仍不少见。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防治效果,特将本院住院部1970年~1984年收治的309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贾占涛 《河北医学》2015,(4):625-627
目的:观察分析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采用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意义。结果: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经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可见组织间不规则气体阴影或蜂窝状软组织阴影,手术治疗后明显改善,临床胸腔积脓,心包积脓、积气,胸膜增厚,纵膈气肿现象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基本治愈率,其中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可科学判断感染范围,对确定引流部位具有指导意义,降低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下颌骨Garre颌骨骨髓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颌骨Garre颌骨骨髓炎的病因。方法:对12例下颌骨Garre骨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在妊娠期3个月后继发智齿冠周炎。结论:妊娠期下颌骨Garre颌骨骨髓炎病因为智齿冠周炎,手术治疗是唯一治疗方法,妊娠期内预防冠周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囊肿17例,其中始基囊肿6例,含牙囊肿7例,根尖囊肿4例;造釉细胞瘤9例。始基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边缘清楚,有硬化边;根尖囊肿主要表现为龋牙根尖与类圆形低密度破坏区相连,边缘多较光滑和有硬化。牙根少见吸收;含牙囊肿则含1枚或多枚牙齿,囊腔多连于牙冠、根交界处,其中可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齿。造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多房或单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结论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多具有特征性,CT扫描能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为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囊性病变,多发生于下颌骨。由于其发生部位隐蔽,平时可无任何症状,多为患者所忽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时,往往颌骨的破坏程度已相当严重。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的是,OKC生长缺乏自限性,可呈浸润性生长,穿通骨皮质侵入软组织,甚至侵入眼眶、颞下窝或颅底[1]。  相似文献   

14.
牙源性黏液瘤在临床上少见,约占牙源性肿瘤的0.5%-17.7%,临床表现及X线均不典型,容易误诊。牙源性黏液瘤发病隐匿,常造成严重的颌骨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囊腔塞治器联合开窗减压术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开窗减压术对46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进行治疗,术后3~4周戴用囊腔塞治器。随访12~18个月,临床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并在术后1、3、6、12个月行全口曲面体层片及锥形束CT检查,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曲面断层片囊腔面积进行测量。结果:46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经治疗后,囊腔内骨密度逐渐增高,曲面断层片中术后6个月囊腔面积明显变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后配合使用囊腔塞治器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钙化囊肿(COC),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因临床与X线均缺乏特征性表现,易与其它颌骨囊肿或牙源性肿瘤混淆,现就我科1987—1996年间受检的19例COC,经病理证实,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9例COC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0~77岁,平均32...  相似文献   

17.
曹秀有  肖亚东  杨旭华 《医学争鸣》2009,(16):1456-1456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8/2007年下颌骨牙源性骨肿瘤患者24(男14,女10)例,年龄11—58(平均32.3)岁.其中牙瘤4例、牙源性纤维瘤1例,牙源性黏液瘤3例,造釉细胞瘤16例,主要临床症状有下颌骨病变区胀痛,大部分可触及包块,部分包块较软,触之易出血,少数患者近期包块渐大而就诊.全部患者摄下颌骨正侧位片.结果显示:①造釉细胞瘤16例:其中囊性4例,病变位于下颌骨升支及下颌骨角,范围较小、约3~5cm,呈囊状,囊壁清晰锐利,可见凹陷及切迹;多房性12例,病变均位于下颌角,其中8例向下颌升支扩展,4例向体部及升支同时扩展.X线表现呈多囊状,囊壁清晰锐利有切迹,房腔重叠大小差异较大,骨间隔均较粗大.  相似文献   

18.
张纪刚 《河北医学》1999,5(4):44-45
目的:探讨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84年至1998年本院收治的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19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最小发病年龄6岁,发生部位以下颌骨升枝部及磨牙后区多见。对17例进行随访,1例复发,复发率5.9%;结论:儿童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手术彻底刮除囊肿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戴杰  肖明  施更生  金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01-101,112
牙源性腺样瘤在牙源性肿瘤中很少见,本例牙源性腺样瘤导致右侧上颌窦囊肿,从而同时引起右侧面部膨隆,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20.
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到人体内发生感染者 ,称为牙源性感染 ,由于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为临床常见病 ,所以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牙在解剖结构上与颌骨直接相连 ,牙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骨、颌骨以及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 ,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转入慢性阶段 ,导致创口经久不愈、长期排脓 ,甚至并发颌骨髓炎。祖国医学认为“疱疡”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 ,化火化热 ;内为脏腑功能失调 ,致湿热火毒内至而起。 1997~ 2 0 0 1年 ,我们对 98例牙源性口腔、颌面部炎症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明显地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