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勃勒纳瘤的生物学特征及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该瘤良性、恶性各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恶性勃勒纳瘤之间具有过渡形态,间质浸润是恶性勃勒纳瘤的诊断要点,组织化学AB-PAS良性者表达( ),恶性者表达(-)。结论:上皮巢和纤维间质共存是两者共同点,上皮巢和巢中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要点。由于两者治疗、手术和预后不同,卵巢恶性勃勒纳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1一般资料患者 ,女 ,81岁。因绝经31年 ,发现“腹部增大半年”于2001年7月17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腹部腹围逐渐增大。但无明显不适。近来增大较快 ,来本院门诊检查 ,B超拟“右卵巢巨大囊肿”而收住入院。发病后一般情况可 ,无体重减轻。既往史无心、肝、肾等慢性疾病。月经初潮 :16岁 ,规律 ,量中 ,无痛经史 ,绝经31年 ,绝经期间无阴道异常流血 ,排液。20岁结婚 ,生育1子1女 ,体健。体检 :腹部膨隆 ,波动感 (+)。肿块上起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方 ,无压痛。妇科检查 :子宫萎缩 ,宫颈光滑。盆腔可触及1个巨大肿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增强程度、钙化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共7个病灶,单侧3例,双侧2例,其中左侧3个病灶,右侧4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52~16.25 cm,平均7.36 cm;4例5个病灶为良性,1例双侧病灶为恶性;CT扫描4例5个病灶(71.43%)表现为实性肿块,病灶边界均较清晰,并见钙化,1例两个病灶(28.57%)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病变内部可见分隔;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性中等程度强化.其中1例良性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勃勒纳瘤CT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内有钙化,CT检查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超声显像对3例勃勒纳氏瘤的诊断分析陈秀英①李平陈荣勃勒纳氏瘤临床较少见,文献报导亦不多,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所证实3例报告如下:例1:女,67岁,已婚。6月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包块,逐渐增大并出现尿频。无发热及阴道流血。查体:下腹部见11cm×11cm...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 ,72岁。因下腹部包块 1年 ,阴道少量出血 1天入院。 1年前发现下腹部包块 ,如 3月孕大小 ,无压痛 ,后逐渐增大 ,现如 6月孕大小 ;1天来阴道少量出血 ,暗红色。妇科检查 :外生殖器呈萎缩状 ,阴道通畅 ,有少量血水 ,宫颈轻糜 ,子宫萎缩 ;右附件可扪及一如 6月孕大小之包块 ,呈囊性 ,光滑无压痛。术中见包块位于右卵巢 ,囊性 ,部分实性 ,表面光滑 ,凹凸不平 ;左附件无异常。行子宫双附件摘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子宫大小 8cm× 5cm× 4cm。右卵巢包块重 60 0 0克 ,大小 2 1cm× 18cm× 9cm ,呈囊性 ,部分实性 ,表面附输…  相似文献   

6.
罗祥美  尹锦芳 《新医学》2010,41(2):116-117,F0003
卵巢纤维上皮瘤是少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罕见恶性。该文报道1例巨大卵巢恶性纤维上皮瘤患者,腹部肿块渐增大10年,就诊时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扪及巨大肿块(62cm×36cm×30cm),先行肿块减压引流术,1周后肿块体积渐缩小,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右侧卵巢低度恶性纤维上皮瘤。该例提示对于医疗条件相对不足的基层、边远地区医疗单位,遇到类似病例可考虑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库肯勃氏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肯勃氏瘤是胃肠道或乳腺肿瘤转移到卵巢的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所遇3例库肯勃氏瘤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44岁,1997年患胃癌行根治术,1998年4月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入院治疗。胸部X线显示双侧胸腔积液,左肺块影。初步诊断为“胃癌术后肺转移”。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及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3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5天。既往月经不规律,伴下腹隐痛,5年前体检发现子宫肌瘤未经治疗。B超示左卵巢囊实性占位。术中见左卵巢内下方实性包块,将附件和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9.
双侧卵巢恶性勃勒纳瘤1例李晓凤,白根维,李志英,叶秀枝(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科;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病理科014040)患者女性,55岁。因左下腹隐痛半年,进行性腹胀2周,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8超示卵巢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抽出血性腹水3000m...  相似文献   

10.
右卵巢恶性勃勒纳氏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烟台市北海医院王增运患者女,45岁,因妇科检查发现右卵巢及子官肿瘤而行B超检查。B超检查:膀胱中度充盈,右附件区探及约8cm×10cm大以液性暗区为主之团块状回声,形态不规则,囊壁厚,厚处约1.2cm,内壁不光...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14岁。发现盆腔包块7月余,月经不规则5个月。查体:下腹部有一包块,上界达脐下一指,下界达盆腔,质软无压痛,活动。B超示盆腔有一7.1 cm×7.1 cm液性暗区,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行附件肿瘤剥除术。术中见左卵巢肿物大小14 cm×12 cm×10 cm,表面光滑。切除左卵巢肿物送冷冻活检,考虑为颗粒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26岁。因腹胀伴左下腹痛1月余入院。既往有7年余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他巴唑”5年,进行I131治疗,现已停药。外院B超示左附件占位,大小9.5cm×5.6cm。妇科检查:宫旁、子宫上方扪及8~9cm大小肿物,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CA-12570.71U/ml(参考值〈35U/ml),β-HCG、T3、T4和TSH均正常。行剖腹探查术及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卵巢囊实性肿物9cm×7cm×6cm大小,分叶状。冷冻送检。  相似文献   

13.
B超发现卵巢良性勃勒纳氏瘤1例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16021)赵世芬,杨文风患者女,55岁。妇科普查发现下腹部包块来诊。超声检查:子宫后位,萎缩变小。于子宫体左、前、上方可见一个8.0cm×7.8cm×6.0cm囊实混合性包块回声,以液性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2 6岁。停经、下腹部包块 3月余入院。查体 :右下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 ,活动 ,无压痛 ,腹水征 (- )。妇科检查 :右附件区可扪及约 10cm× 8cm× 8cm大小包块 ,左侧可扪及约 6cm× 6cm× 7cm大小包块 ,活动度好 ,似囊性。阴道黄色泡沫状分泌物多。B超示右输卵管妊娠可能 ,不排除双侧卵巢畸胎瘤。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中见右卵巢增大约 12cm× 8cm× 8cm ,囊性结节状 ,蒂扭转半周 ,内容物似脂肪及毛发 ;左卵巢约 8cm× 8cm× 6cm ,切面呈多囊性 ,内呈菜花样增生 ,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肠系膜可触及散在绿…  相似文献   

15.
卵巢交界性与恶性布莱纳瘤4例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和分析卵巢交界性和恶性布莱纳(Brenner)瘤的临床和 和病理形态学特点,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该瘤交界性和恶性各2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上皮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但外周和主腔缘细胞可见排列,巢间可排列紧密,但不见融合。细胞多与良性瘤相同,出现部分缩状核,核仁少,常见核沟,核分裂象少,无间质浸润;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形态,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以大巢、融合巢为主,尚见方形、菱形畸形巢。大巢旁有子巢或“出芽”。巢内细胞无极性。 罕见核沟,并见短梭性多核巨细胞,分裂象及病理性分裂象多见。有间质浸润,血管内可见瘤栓,可伴有腺癌。可向周围浸润和转移。结论 上眼巢和纤维间质共存是两者共同点,上皮巢和巢中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要点。由于两者治疗、手术和预后不同,准确鉴别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妇科就诊时检查发现左附件包块,拟"盆腔实质性占位"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EKG、胃镜、胸片、骨髓涂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库肯勃氏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肯勃氏瘤较少见,我们自198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本病2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生率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172例,卵巢转移瘤共34例,库肯勃氏瘤22例,占卵巢恶性肿瘤总数的128%。年龄20~66岁,平均411岁,绝经前占71...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72岁。因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2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触血阴性。子宫扪及不清,盆腔内触及直径约20cm的囊实性包块,固定,无触痛,子宫后壁结节感。三合诊:子宫直肠陷凹扪及结节感,包块固定。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6例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恶性苗勒管混合瘤镜下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由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构成,相互间有穿插及移行。免疫组化:腺上皮CK(+),间质成分vimentin(+);2例ER(+),1例PR(+);CD34和desmin(-)。结论卵巢恶性苗勒管混合瘤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学形态,临床主要与不成熟畸胎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