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兴强  李海丰  张俊波  谭必勇  蒋师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12-111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0例脾外伤患者CT平扫与增强影像。结果:CT平扫40例中35例可以明确诊断脾脏外伤,其中24例脾内血肿,合并包膜下血肿10例,5例脾脏撕裂伤,6例脾脏碎裂伤,5例显示大致正常;CT增强扫描后,平扫明确外伤的35例显示破裂口更清晰,脾脏内血肿、裂隙均表现为相对低密度影,1例显示脾动脉断裂,对比剂外溢;5例平扫正常的亦可见线状低密度无强化影。结论:CT增强扫描能明确诊断脾脏外伤,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脾脏钝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2例脾脏钝伤CT平扫的表现;对脾损伤进行CT分类;指出腹腔积血和脾周血块(“哨兵血块征”)在诊断脾损伤方面的作用。CT平扫诊断钝性脾脏损伤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可帮助外科医生制订治疗方案。CT平扫诊断钝性脾损伤的灵敏度为94%,诊断正确率为9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均脾平扫,4例结合增强扫描。结果:15例外伤性脾破裂,12例经手术证实,脾包膜下血肿8例,脾内血肿3例,脾撕裂伤1例,多发性脾撕裂伤3例,合并周围组织损伤3例。结论:CT对脾脏破裂能作出.明确诊断和分型,同时可发现脾周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 实19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19例均行CT平扫,16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9例中脾囊肿10例,脾转移 瘤4例,脾脏淋巴管瘤2例,脾海绵状血管瘤2例及脾原发性淋巴瘤1例。CT对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极高,能 明确肿块性质、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对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定性 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脾脏转移癌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脾转移瘤的CT诊断。资料和方法:临床病理证实的13例脾脏转移瘤CT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单发5例,多发8例。其中囊实质性6例;多囊性1例;多发低密度灶6例。13例均同时存在多脏器转移。结论:脾转移瘤CT表现多样化,脾脏转移出现的意义在于证明广泛转移的存在。表现免疫能力低下,对确定治疗方案有意义。CT为发现脾转移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55例由临床与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20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起初CT平扫正确诊断50例(90.9%)外伤性脾破裂。增强扫描的20例全部(100%)得到正确诊断。在CT平扫像上,外伤性脾破裂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及弧形高密度影,而CT增强扫描显示了脾脏内或表面不规则撕裂口、脾内未强化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49例(89.1%)患者伴发腹腔积液。早期或轻微脾破裂时,腹腔积液主要见于左侧结肠旁沟及道格拉斯窝。38例(69.1%)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率高等优势。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对比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合并症的检出率,并能正确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脾脏位于左季肋部且为肋骨所遮盖,但由于脾脏是一个含血丰富的实质性器官,质地较脆,稍受外力即易破裂,是腹腔内最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器官。CT对于脾破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易性,且能明确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文收集了32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对其CT表现及临床的指导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附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莉  唐庆放  沈涛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1):1169-1171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35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2例经手术证实.35例均做CT平扫,4例加做增强,平均年龄为42岁,男女比例为52.结果脾包膜下血肿19例,脾内血肿8例,脾撕裂伤6例,多发性脾撕裂伤2例.结论CT对脾脏破裂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异位副脾(IPAS)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IPA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3例胰腺异位副脾均位于胰尾,主要表现为信号强度或密度与脾脏相似,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与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似;3例同时伴有脾门区副脾.结论:IPAS为胰腺少见病变,其发生部位及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脾动脉不全结扎在脾损伤原位保脾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动脉不全结扎在脾损伤原位保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90年1月-2000年1月收治22例脾外伤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1例;年龄14-52岁,平均32岁。采用脾动脉不全结扎,将其管径缩小到原来的1/2-1/3,以便止血及原位保脾。结果 22例保脾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1年,观察及随访的主要指标为血液学(IgG、IgM、IgA、C3、C4)、脾脏B超、CT检查及^99mTc扫描,结果证实脾脏的大小、结构及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脾动脉不全结扎是一种处理脾外伤原位保脾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脾脏是腹部外伤最常累及的器官,常导致脾的血肿和撕裂,其发病率占各种腹部脏器损伤的首位,本文通过20例外伤所致的脾破裂超声诊断的回顾,旨在提高超声对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脾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肿瘤CT表现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脾肿瘤均行CT平扫 增强检查,其中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7例,征象典型及病史明确25例。结果脾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多数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病变,1例血管瘤为等密度。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可显示点状或小片状钙化。增强扫描,血管瘤显示延迟均匀强化特点,淋巴管瘤内间隔可轻度强化。脾囊肿无强化。脾脏恶性肿瘤多较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脾淋巴瘤表现为脾肿大或多发结节样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CT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及B超检查,多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文报告48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42例经手术证实。48例均做CT平扫,4例加作增强扫描,男34例,女14例。以30—49岁最多见。结果:CT表现以脾实质性不规则不均匀性低密度影最多见。运用窄窗及图像放大技术能使损伤更清晰。可同时发现肝、肾、肋骨、脊椎、横膈等多发性损伤。结论:本组CT诊断脾破裂无1例假阳性。  相似文献   

16.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复习2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脾脏病变的CT表现。结果:脾梗塞2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2例,恶性淋巴瘤8例,转移瘤4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对脾损伤的诊断情况,探讨cT诊断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回顾了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40例脾损伤的CT资料。结果根据40例CT诊断的脾损伤的资料,对脾损伤进行分类,完全性破裂23例,包膜下破裂15例,中心破裂2例。其中多发性合并肝、肾、季肋以及小肠等组织的脾脏损伤共12例。共进行25例手术,和15例保守治疗。结论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诊断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有利于对脾损伤的分类,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早期外伤性脾破裂CT表现以脾实质内不规则不均质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膈下肝前新月形低密度影是脾破裂腹腔积血最常见的CT征象,CT检查能明确脾脏损伤的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附3O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30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了分析总结,评价CT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表现以脾实质内不均质低密度影多见。脾周新月形低密度影是脾破裂腹腔内积血的常见CT征象。同时伴有肝、肾、肋骨、脊柱等多发损伤。结论:本组CT诊断脾破裂无1例假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急怀脾损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30例急性脾损伤的CT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研究。结果:脾我膜下血肿26便,占86.7%;腹腔积血28例,占93.3%;脾实质内血肿6例,占20%;单发性脾撕裂伤20例,占66.7%;多发性脾撕裂伤6例,占30%;复合性器损伤5例,占16.7%。结论:CT能确定脾损伤的存在及其损伤范围,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