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行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本组53例(87个椎体),男22例,女31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5,其中胸椎34个椎体,腰椎53椎体。于俯卧位或侧卧位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术前、术后2 d、随访期行疼痛视觉类比(visuac analogve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6个月。53例87个椎体成功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注射骨水泥2.0~8.0 mL,平均3.3 mL/椎体。术后第2天VAS为(2.17±1.19)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77,P〈0.001)分,随访时VAS评分为(1.92±0.75)分,与术后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8,P=0.208);活动能力评分术后第2天为(1.43±0.50)分,较术前(3.30±0.57)分显著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47,P〈0.001)。随访时与术后第2天差异仍无统计学意(t=1.410,P=0.162);使用止痛药评分,术前为(2.26±0.68)分,术后2天为(0.62±0.71)分,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12.09,P〈0.001),随访时(0.51±0.50)分与术后第2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943,P=0.348)。结论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5具新鲜雄性小牛胸腰椎标本制成11~L1脊柱功能单位,随机分为正常完整标本组(A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组(C组)。3组标本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C组的椎体和椎间盘平均应变比B组低14%和12%,比A组低21%和13%;C组位移分别比B、A组减少25%和37%。胸腰椎椎体和椎间盘的强度:C组比B组高14%和24%,比A组高13%和20%;C组胸腰椎刚度比B、A分别高44%和53%。胸腰椎最大抗扭强度:C组分别比B、A组高18%和30%,扭转刚度C组分别比B、A组高30%和46%。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是优越的,不但强度、刚度大,而且术后的胸腰椎体稳定,有利于减轻内植物的应力负荷,进而降低螺钉的松动、折断发生率及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对6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共90个椎体行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经C臂X线机透视定位引导下进行穿刺,将调制成糊状的骨水泥用螺旋加压注射装置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共治疗62例,90个椎体,其中单节段40例。双节段16例。三节段6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止痛效果依据目测疼痛评分法进行评价.术后止痛效果达98.4%(61/62).术后立即止痛35例.占56.5%,1d后止痛15例,占24.2%,3d后止痛11例,占17.7%,未能止痛1例.占1.6%。本组无一例发生需治疗干预的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Galiebert[1]1987年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然而,伴随着手术而出现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new vertebra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6例,并与同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3例患者比较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节段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节段后凸Cobb角等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1±12.3)min、(89.7±20.1)min,P〈0.05。结论:腰桥复位法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且成功率高,能够早期解除患者腰背痛,重建椎体高度,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步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分2步体位复位,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向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手术前后用影像学资料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度矫正率,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85.6±12.6)%,椎体中线高度恢复率为(86.6±9.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62.2±2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VAS评分为2.6±0.2分,与术前8.2±0.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1)。8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3个月,胸腰背疼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改变,邻椎无骨折。结论分步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消除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步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90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分2步体位复位,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向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手术前后用影像学资料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度矫正率,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 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85.6±12.6)%,椎体中线高度恢复率为(86.6±9.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62.2±2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 VAS评分为2.6±0.2分,与术前 8.2±0.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5, P<0.01)。8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 36.3个月,胸腰背疼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改变,邻椎无骨折。 结论 分步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消除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 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AF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固定复位并椎体缺损空洞部位充填骨水泥,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AF系统复位内固定,根据临床神经症状和影像资料行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复位后经后路向伤椎内骨缺损注射骨水泥充填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和相邻间隙变化等。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16例均获随访,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塌陷、间隙无明显改变,术前神经症状消失。结论AF短节段复位固定、骨水泥充填伤椎骨缺损即刻获得骨折椎体前、中、后三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地填充椎体内骨缺损,而且可早期下床活动,无椎体高度丢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比较3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并测量X线侧位片的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改变,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有明显缓解,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2%,Cobb’s角平均矫正24.6°。结论对于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近期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充填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起,对26例2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术中手法复位、PVP自固化CPC充填治疗。结果26例患者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成功治愈。胸腰椎自固化CPC平均充填量为4.6mL。术中CPC渗漏者5例5个椎体。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经3~8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除3例椎体高度丢失15%外,其余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达正常的80%。结论PVP自固化CPC充填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联合PMMA强化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采集新鲜胸腰椎标本10具(28椎),分成4组,行生物力学分析,分别测定各组的强度和刚度、螺钉最大拔出力、位移、折弯力和抗屈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指标.结果 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联合PMMA强化组最大拔出力为(1 758.4±184.6)N,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中空锥槽椎弓根钉中空部分注入PMMA,未见椎弓根外或椎管内有PMMA溢出.周期抗屈曲实验中,添加PMMA可使中空锥槽椎弓根钉耐受更大的负荷或在同等负荷下仅发生较小的位移.中空锥槽椎弓根钉和一般椎弓根钉最大折弯力及抗疲劳强度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空锥槽椎弓根钉的力学性能与一般椎弓根钉相似,并能减少PMMA向椎弓根外或椎管内溢出;联合PMMA强化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其他各种方法更为优越,适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TSRH用于脊柱侧前方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5具用TSRH行侧前方固定、另5具用Z-plate固定作对照,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应用TSRH内固定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17%-20%和8%;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与Z-plate固定组相比仅小5%和5%,统计显示2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SRH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性上优于正常对照组,与Z-plate固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5年到2004年诊治3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针对三种不同情况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者16例,后路手术者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6例,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三种术式都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及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36.1°矫正至12.8°,三种术式的矫正率相近。结论:对陈旧性胸腰骨折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5-05采用PVP技术治疗的56例(64个椎体)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口头评定量表(VR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并摄正侧位X线片评估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4~41(31.9±5.4)min,注入骨水泥量2~5(3.4±0.8)ml。5例(5个椎体)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向椎体外轻度渗漏。2例出现短暂疼痛加重,1例出现局部血肿。51例(54个椎体)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25(12.4±4.5)个月。随访中新发椎体压缩骨折6例。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RS评分、ODI指数、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RS评分、ODI指数、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体位+经椎弓根椎体内撑开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区域矢状面形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1-12诊治的胸腰椎骨折45例,其中A组21例采用体位复位、经椎弓根椎体内撑开复位,经椎弓根椎体内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B组24例采用传统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术,不予植骨.测量术前、术后、取内固定前、取内固定后矢状面参数,比较各组内不同随访时间点及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末次随访时B组的PIH较术后即时减少0.39 cm(P <0.05),而A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B组IVA分别为-5.26°、-0.32°,与术后即时相比2组分别丢失3.41°和6.32°(P =0.032).2组DIH术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H和MHV术后均有显著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复位高度有所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AWA和RA术后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均有一定程度的后凸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后路体位+经椎弓根椎体内撑开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复位和高度维持,并且可减轻术后椎间隙高度的丢失,一定程度上阻止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加伤椎固定结合硫酸钙填充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0月,对9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短节段加伤椎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A组,32例)、短节段加伤椎固定(B组,29例)和短节段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C组,30例)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3个月。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VAS疼痛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损伤节段和术前神经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中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Frankel分级都有1~2级的神经功能恢复。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83.5±15.6min,226.4±28.5ml)比A组(93.5±13.4min,243.4±30.4ml)、C组(90.4±13.3 min,237.4±25.5ml)少(P<0.05)。术前三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48.6%±8.1%,47.3%±8.6%,47.9%±7.7%)、Cobb角(28.6°±4.2°,28.8°±5.7°,29.8°±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96.2%±3.2%,5.2°±1.2°)、B组(96.8%±3.5%,5.3°±1.1°)优于C组(94.8%±4.3%,6.3°±1.8°)(P<0.05);末次随访时A组(96.1%±2.6%,5.7°±2.6°)优于B组(93.7%±3.7%,6.8°±3.1°)和C组(94.2%±3.3%,29.8°±4.5°)(P<0.05)。三组丢失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A组(2.1%±0.1%,1.2°±0.8°)、C组(2.3%±0.1%,1.4°±0.5°)小于B组(5.1%±0.2%,3.7°±1.6°)(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1例螺钉断裂,C组有1例内固定松动移位,A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短节段加伤椎固定结合硫酸钙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的高度,提供了伤椎前中柱支撑和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并总结后路长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 笔者对2007年7月-2010年3月所收治的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周定,其中男性2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岁,采用后路手术,在骨折椎体的上、下各2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并结合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轴形内固定(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996~2000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6年,平均4年。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为A、B、C、D、E5级,其中恢复两个级差的27例,恢复一个级差的33例;与正常相比伤椎高度平均矫正95.1%,远期矫正丢失率为19.7%,伤椎固定节段上下椎间隙部分变窄,上间隙较重。结论 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于神经功能、伤椎高度的恢复疗效肯定,但存在内固定断裂,矫形丢失等问题,未充分植骨及内固定未及时取出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