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黑龙江密山口岸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中复合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蜱类标本44份,建立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三种新发蜱传疾病病原体特异性通用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对阳性标本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所检测的44份标本中,共检测出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标本4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标本6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标本2份,感染率分别为13.63%、9.10%和4.55%。在全沟硬蜱检测到两份分别是莱姆病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4.55%。结论黑龙江密山地区至少存在两种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Borrelia afzelii),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全沟硬蜱存在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五种新发蜱传疾病作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采集1306只蜱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属于革蜱属的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共检测出528例(40.43%)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31例(2.3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样本。并证实存在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共检测到复合感染12例,复合感染率为0.92%(12/1306)。结论黑龙江口岸媒介蜱类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现象,提示黑龙江地区蜱媒疾病的危险程度很高,急需加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媒传染病及其复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发蜱媒疾病预警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 2014年4-9月,采集啮齿动物样本107只,解剖取脏器肺、肾、肝、肾和膀胱样本,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10种鼠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 在107份鼠肺中共检出汉城型汉坦病毒RNA核酸阳性样本5份,感染率为4.67%;107份鼠肾中共检出钩端螺旋体DNA核酸阳性样本6份,感染率为5.61%;107份鼠脾中共检出巴尔通体DNA核酸阳性样本7份,感染率为6.54%,嗜吞噬细胞无形体4份,感染率为3.74%;107份鼠肝、鼠脾中鼠疫菌、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7份鼠膀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在鼠体内还存在复合感染情况,感染率为2.80%.结论 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中存在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黑龙江口岸地区蜱携带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针对黑龙江省5个中俄边境口岸,2014年4-6月采集蜱类样本188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5种新发蜱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检测出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阳性样本11例,巴贝西原虫(Babesia)1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101例,巴尔通体(Bartonella)6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10例,感染率分别为5.85%、0.53%、53.7%、3.72%、5.32%。共发现8种病原体,分别是嘎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巴贝西原虫属(Babesia sp.)、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 sp.)、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结论黑龙江中俄边境存在新发蜱传疾病多样性的特征,提示应重点关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并开展蜱及蜱传疾病的常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抚远口岸蜱类监测数据,掌握口岸蜱类种属构成、季节消长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抚远口岸蜱类防制及蜱传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1年4-9月,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种类鉴定后检测7种病原体核酸。结果 共采获蜱类351只,计1科3属4种,分别是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森林革蜱。检出3种病原体,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为16.81%;日本血蜱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最高(66.67%),嗜群血蜱的伯氏疏螺旋体(11.22%)和巴尔通体感染率最高(4.08%)。结论 黑龙江省抚远口岸蜱类携带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应加强对该地区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东北地区蜱中携带立克次体的情况。方法应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东北部分地区不同生境的游离蜱,采用PCR作斑点热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DNA检测。结果从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检出查菲埃立克体DNA,全沟硬蜱平均阳性率为3.29%,森林革蜱为1.88%;从全沟硬蜱检出人粒细胞无形体DNA,平均阳性率为2.98%;从嗜群血蜱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DNA,其平均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全沟硬蜱(1.69%)和森林革蜱(2.36%)。结论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可能是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的主要携带媒介,嗜群血蜱主要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提示东北地区存在三种蜱媒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的种类、种群分布及蜱媒病原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采集蜱标本,采用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从和硕地区清水河农场、乌什塔拉乡、乃仁克尔乡、曲惠乡、塔哈其乡和新塔热乡共采集蜱367只,分属3属4种;其中亚洲璃眼蜱占47.41%(174/367),短小扇头蜱占37.60%(138/367),为当地优势蜱种;经PCR扩增出3种蜱媒病原体的特异性DNA片段,比对显示与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以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有高度同源性;莱姆病螺旋体检出18个阳性,阳性率为4.9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出4个阳性,阳性率为1.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11个阳性,阳性率为3.00%.结论 和硕地区蜱中存在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及斑点热的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蜱媒病原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采用布旗法采集全沟硬蜱,通过巢式PCR方法对蜱体内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 burgdorferi] 5S~23S rRNA 基因间隔区、无形体(Anaplasma)16S rRNA基因、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ompA基因、Q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C.)burneticom1基因、巴贝西原虫(Babesia)的Ns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04只全沟硬蜱中104只蜱病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0.98%,其中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为34.31%(n=70),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率为28.92%(n=59),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为9.31%(n=19),未检出Q热贝氏柯克斯体和巴贝西原虫。χ2检验显示,不同病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17,P=0.000)。204只蜱中有39只存在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9.12%(39/204),在病原检测阳性蜱中复合感染率为37.50%(39/104)。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率为16.18%(n=33);伯氏疏螺旋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率为4.90%(n=10),斑点热立克次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率为2.94%(n=6),3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率为2.45%(n=5)。经χ2检验,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8,P=0.000)。结论 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并存在2~3种病原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尉犁荒漠地区蜱的种群组成和分布及自然感染莱姆病、Q热、巴贝西原虫病、斑点热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搜集法采集蜱标本,PCR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在尉犁地区共采集蜱519只,隶属2属3种,分别为短小扇头蜱、图兰扇头蜱和亚洲璃眼蜱;短小扇头蜱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8.25%.只在短小扇头蜱中检出2种蜱传疾病病原体,分别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检出率分别为6.27%和3.53%.结论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在尉犁地区蜱中有不同程度的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408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7.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45.6%,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5份(5/408),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08)。黑龙江采集的4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5%,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34.8%,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6)。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922只,有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283组(659只)中,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3.8%(25组阳性),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564%(21只阳性),检测出有2只(2/65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野鼠的脾脏标本中,也发现有一只同时感染了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结论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可能在特定地区发生;其地区的蜱类、鼠类存在着极低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人和家畜蜱媒传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农村人群与主要家畜蜱媒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按地理位置和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历史检测情况,选择浙西北丘陵区的安吉县、浙中丘陵盆地区的金东区和浙东盆地低山区的天台县为调查点,采集3个调查点农村人群和家畜血标本,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嗜吞噬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尔通体、海南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8种常见蜱媒传染病病原体IgG抗体.结果 3个调查点共检测683份血清标本,包括579份人标本和104份家畜标本(牛53份、羊51份),不同地区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贝纳柯克斯体4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人血清标本8种病原体IgG抗体均检出,阳性率最高的分别是莫氏立克次体(20.7%)、巴尔通体(10.9%)和贝纳柯克斯体(5.5%),其中莫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家畜血清标本除嗜吞噬无形体外其余7种病原体IgG抗体均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莫氏立克次体(69.2%)、巴尔通体(51.0%)和海南立克次体(22.1%),不同家畜抗体阳性情况不同.结论 浙江省不同地区农村人群与家畜中广泛存在多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感染,特别是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海南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染带关系和病原体携带状况,为蜱媒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布旗法、宿主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蜱,用鼠笼捕捉鼠形动物,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蜱媒传染病感染情况。结果 建德地区主要蜱种有长角血蜱、中华硬蜱和镰形扇头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布旗法6月蜱密度最高,体表检蜱法6月带蜱率最高。在蜱及宿主动物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原虫、查菲埃立克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6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并存在病原体复合感染。结论 建德地区蜱媒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广泛分布,而且携带多种病原体,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牡丹江镜泊湖区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方法(PCR)对牡丹江镜泊湖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基因间隔区基因片段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柠檬酸盐合成酶基因(glt A)片段的检测。结果 2013年5月,在牡丹江镜泊湖北湖区附近共采集嗜群血蜱和全沟硬蜱643只,其中嗜群血蜱573只,占89.11%;全沟硬蜱70只,占10.89%。嗜群血蜱和全沟硬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分别为0.17%和15.71%,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0和2.86%;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率为1.43%。结论牡丹江镜泊湖区采集的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并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复合感染情况,但复合感染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羊寄生蜱种类及蜱携带病原情况。方法对蜱进行形态学种类鉴定,然后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使用PCR技术对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羊寄生蜱439只,包括亚东璃眼蜱、森林革蜱、草原血蜱。从森林革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例,检出率为0.227 8%,其他病原未检出。结论在二连浩特口岸地区蜱种中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中蒙边境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对2010年中蒙联合监测小组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地区采集的162只亚东璃眼蜱进行病原体检测。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的伯氏疏螺旋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5例伯氏疏螺旋体、3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16例贝氏柯克斯体,检出率分别为3.7%、2.2%和11.9%,并发现2例伯氏疏螺旋体和贝氏柯克斯体复合感染的情况。结论中蒙边境地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2015—2019年不同寄生宿主蜱的蜱种分布、病原体感染及复合感染状况。方法 在每年蜱活跃高峰期采集蜱标本,经体视显微镜和特异性18S rRNA基因分型法进行蜱种鉴定。提取蜱基因组DNA,并对斑点热立克次体gltA和rOmpA基因、无形体msp2基因、埃立克体omp1基因、莱姆病螺旋体flaB基因和新型回归热螺旋体glpQ基因等病原体进行PCR检测。结果 本次共采集蜱虫6 465只,隶属于1科5属8种。游离蜱多为全沟硬蜱(79.0%);羊和牛寄生蜱多为草原革蜱(68.2%,52.0%);马和骆驼寄生蜱均为亚洲璃眼蜱;犬寄生蜱均为图兰扇头蜱。立克次体gltA阳性率为39.4%,其中羊、骆驼、马、牛等家畜寄生蜱阳性率均超过平均值;其他4种病原体多为游离蜱携带,其阳性率分别为12.3%、10.1%、11.0%、17.0%。内蒙古地区蜱媒疾病复合感染率为12.6%,其中,游离蜱复合感染率高于寄生蜱。结论 家畜感染立克次体较严重。游离蜱的复合感染情况较严重,因此要重点加强东部大兴安岭一带蜱媒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俄边境地区蜱类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的状况,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鼠类寄生蜱,研磨后提取蜱DNA,利用PCR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 A基因,对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满洲里地区,鼠类体表采集到的蜱类样本,均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从8只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2号标本中检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8%~99%)。结论应加强对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平市啮齿动物监测点中蜱传病原体的种类及复合感染情况,为蜱传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笼夜法于2015—2020年对南平市7个监测点进行捕鼠。用PCR方法对鼠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新埃立克体、巴贝虫和无形体相关基因片段检测。结果 捕获331只鼠,病原体感染率:巴尔通体13.6%(45/331)、无形体4.2%(14/331)、新埃立克体3.9%(13/331)、巴贝虫2.4%(8/331)、伯氏疏螺旋体1.5%(5/331),复合感染率4.5%(15/331)。结论 南平市啮齿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无形体、新埃立克体、巴贝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及复合感染,该调查可为南平市蜱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蜱是许多重大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持续危害全球健康,我国蜱种丰富、分布广泛,蜱媒传染病暴发流行较多,且新的蜱媒疾病及其病原体不断被发现。近年来,我国共陆续报道33种新发蜱媒病原体,包括8种新发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该病原体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7种无形体,其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布地区最广、感染蜱种最多;6种伯氏疏螺旋体,该病原体被证实在我国25个省份的26种蜱中广泛分布;11种巴贝西虫,其中3种病原体可引起人群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病例高度散发,蜱是主要传播媒介,也可人与人接触传播,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防控和治疗。因此,对新发蜱媒病原体及其传播媒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广泛流行的新发蜱媒病原体进行了概述,总结新发病原体发生、分布、媒介蜱类等目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蜱传疾病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