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肿瘤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目前已成为乳腺癌治疗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文献报道中对新辅助化疗的描述的角度不同,这种肿瘤治疗的方式又曾分别被称为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在乳腺癌中,其主要目的在于:①对不适用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降低分期,使手术成为可能;②对部分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提高保乳手术的可能性和成功率;③获得早期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42例乳腺癌Ⅲ期妇女患者采用全身化疗,用AC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4周期。结果42例中30例肿块明显缩小(〉50%),占71.43%;1例局部肿块消失,占238%;有效率73.81%。8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病情稳定占19.05%。3例局部肿块增大(〉25%)占7.14%。结论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Ⅲ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治疗结果。从1984年1月~1989年1月,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法治疗Ⅲ期乳腺癌30例.其5年生存率为73.4%,非新辅助化疗的Ⅲ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40.0%。临床观察发现术前化疗后原发肿瘤明显变小。光镜下见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炎细胞浸润,肿瘤区域内见血管内皮增生、管壁增厚、透明变性和管腔闭塞.癌巢间胶原纤维增生及纤维化改变。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乳腺癌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病理信息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5月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并行规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17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病理信息的变化,并分析残余肿瘤组织病理信息对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 177例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37个月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4.0%和95.0%,4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7%和81.1%。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DFS独立危险因素为原始T分期、原始N分期、存在脉管侵袭、新辅助化疗后Ki-67增加。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原始T分期、原始N分期。而新辅助化疗前后ER状态的改变、PR状态的改变、HER-2状态的改变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HER-2、Ki-67可以发生改变,但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无关。原始肿瘤T分期、原始肿瘤N分期、存在脉管侵袭和Ki-67增加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危险因素。原始肿瘤T分期、原始肿瘤N分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玥  张频 《癌症进展》2011,9(2):165-171
<正>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患者初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新辅助化疗应运而生,并且由于其独特优势,成为目前乳腺癌治疗中的热点。本文就新辅助化疗适应证、化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等方面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为今后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作准备。方法对1984~1991年我院住院手术的26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和48例术前未作任何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资料计算化疗后对临床肿瘤退缩程度和生存率作比较。其中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接受一个疗程的CMF方案〔环磷酰胺(CTX)6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甲氨喋吟(MTX)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化疗后进行手术。结果新辅助化疗后4例部分缓解。在平均44个月(2~120个月)的随访中,新辅助化疗组8例出现复发(3.8%),对照组32例出现复发(66.7%),18例死于乳腺癌(37.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7.
庞钰文  相龙全  文益杨 《癌症进展》2022,(17):1762-176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紫杉醇+环磷酰胺+吡柔比星(TAC)方案新辅助化疗与相关不良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分析1561例乳腺癌患者(TAC新辅助化疗180例)同侧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残余脉管内肿瘤和肿瘤结节的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TA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同侧淋巴结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残余脉管内肿瘤发生率和肿瘤结节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手术患者(P﹤0.01)。轻度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残余脉管内肿瘤发生率均高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AC新辅助化疗可能提高乳腺癌同侧淋巴结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残余脉管内肿瘤发生率和肿瘤结节发生率,尤其新辅助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增加潜在复发与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能降低肿瘤分期,增加乳腺癌根治术和保乳术机会,并能指导术后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判断与某些乳腺癌相关生物学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中最热点部分。其对预测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及选择有效的化疗药物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0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10年生存率为70.5%。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否三苯氧胺治疗、腋窝淋巴结临床及病理分期与患者的10年生存期有关。结论: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否三苯氧胺治疗、腋窝淋巴结临床及病理分期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10年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辅助化疗有缩小原发肿瘤病灶、降低分期、减少播散及体内药敏试验的作用,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但对较早期可手术乳腺癌的应用仍在探讨之中.现综述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w adjuvant chemothempy,NCT)是指对未发现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治疗之前所给予的全身化疗。其应用在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er,LABC)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黄焰  曾敏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5):643-645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深入,该治疗手段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提高具有较大肿瘤体积患者的保乳率,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对新辅助化疗的再认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6例未经治疗的Ⅱb~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包括炎性乳腺癌)接受TA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d1;表阿霉素75 mg/m2静脉注射,d1;环磷酰胺500 mg/m2静脉注射,d1;21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入组患者化疗前均接受肿瘤原发灶空芯针穿刺活检并获得病理组织学确诊.结果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总有效率80.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5.2%(7/46),临床部分缓解65.2%(30/46),病理完全缓解8.3%(4/46).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恶心呕吐,发生肺栓塞1例,无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作为乳腺癌治疗方法之一,因具有可使肿瘤降期,增加不可手术患者的手术机会、提高保乳率、评估药效等优势,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NAC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获益,且存在一定的疾病进展率。因此,有必要寻找能够反映NAC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掌握患者对NAC的敏感程度,及早将化疗反应不敏感的患者识别出来,针对这部分患者及时调整或更换治疗方案。但现有的评估手段均有其局限性,外周血炎性标志物的提出可以推动具有更好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全文就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乳腺癌的综合诊疗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化疗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对6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CAF(或CEF)方案,共3 ~ 4个周期,分别测量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评价疗效。择期行根治手术或保乳手术、局部根治性放疗,术后个体化综合治疗。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66例中临床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3例,无效(NC)18例,进展(PD)1例,总有效(CR+PR)率71.06 %。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具有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根治和保乳手术机会,指导术后化疗方案选择,消灭全身亚临床转移病灶,提示病情预后,提高5年生存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用于评估肿瘤对于新辅助化疗反应的常规成像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功能成像能够早期预测新辅助化疗反应,从而个性化的指导治疗。但目前对于新辅助化疗随访患者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并无标准。本文旨在讨论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反应情况的各种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功能成像的准确性、优势、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辅助化疗 (PrimaryorNeoadjwvantchemothera py、以下称PCT)是指在局部治疗 (手术或放疗 )之前给予的全身化疗。它目前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癌的PCT首先被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 (LocallyAdvancedBreastCan cer ,LABC) ,经过 30余年的研究 ,PCT在LABC中的肯定地位已经确定[1] 。而早期可手术乳腺癌 (Eerli er stageoperablebreastCancer)的PCT研究虽然相比较晚 ,但近些年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令人注目。1 研究进展可手术乳腺癌PCT的研究开始于 1980S ,当时一系列LABC新辅助化疗的良好结果引起了人们对可手术乳腺癌进行PCT的兴趣。自那时起 ,大量非随机、随机研究相继开展 ,以期通过此途径达到提高乳腺保留治疗 (BreastConservationTherapy、BCT)率 ,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1990年 ,Bondanna等[2 ] 首先报道了PCT在161例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结果。所有病人接受 4周期CMF ,FAC或 3周期FEC方案PCT ,总有效率为77...  相似文献   

18.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切除率和增加保乳机会,对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的生存期相似,而新辅助化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的生存期则明显提高.但新辅助化疗还存在众多的分歧和争议,主要是完全缓解率低、无确切的术前疗效评价方法 、缺少一种疗效、生存预测和监测手段、不能个体化选择新辅助化疗等.因此,当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利用现有的临床、病理和分子指标个体化预测新辅助化疗pCR率或生存时间,一般认为pCR的提高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如年龄轻、肿瘤直径小或分期早、肿瘤分级高、ER/PR阴性、HER-2阳性、增殖分子标志高表达、MCM、Ki-67表达以及浸润性导管癌(而非浸润性小叶癌)等,这些肿瘤分子特征和病理类型可能帮助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可能是新辅助化疗个体化应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和探讨泰素单药或联合蒽环类药物的Weekly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42例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立即行以泰素(TXL)单药或联合表阿霉素(EPI)的Weekly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前术后各3周,化疗1~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周。术前化疗无效者术后改用其他化疗方案。结果 术前无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R)者。本组术前有效35例,其中PR 6例、MR 29例,有效率83.3%。10例行保乳手术,32例行改良根治术。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化疗毒性。结论 Weekly方案治疗乳腺癌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术前应用可为手术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为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提供参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张斌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09-211
自20世纪70~80年代,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后,化疗便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且多采用手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rmothempy)是指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